Apple Pay 能否來台引起許多爭議,雖然金管會本週已經交由行政院做最後裁定,討論聲浪仍然不斷,也意外岔出了本土業者和國際發卡組織對於「代碼化服務」的競爭。當外來金融科技或網路服務欲進入台灣市場時,政府到底該採取開放還是保護主義?
在今天早上一場立法院的公聽會後,Visa 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再三重申,不管 Apple Pay 有沒有來台,Visa 過去 27 年來在信用卡交易中都只扮演處理卡號授權的角色,沒有牽涉到任何的個人資料。「如果現在說有『個資』問題,那過去 27 年來提供的服務都有問題!」
(圖說:今天早上立法院舉辦一場對全球支付平台來台因應策略的公聽會,會中和會後台灣業者和國際發卡組織 Visa 都提出諸多觀點。照片來源:許文貞攝影。)
台灣業者:交易資料不該流到境外、認證耗時長不公平
Apple Pay 是否能在今年順利登台,目前就等待行政院的裁決。但即使金管會已經交由行政院裁定,Apple Pay 來台後可能會影響到的相關行動支付業者仍然積極表達意見。
由聯合信用卡中心、台灣票據交換所、財金資訊公司發起成立的台灣行動支付,總經理潘維忠表示,TSP(Token Service Provider,代碼化服務業者)的作用主要在發行代碼以及驗證代碼的有效性,因此消費者交易的大數據都掌握在 TSP 業者手中。他認為如果 Apple Pay 要來台,無論是卡號授權和交易的清算都應該要在境內完成。
另一方面,制定支付卡片標準的公司「EMVCo」,是由 Visa 和其他幾家發卡行負責,雖然 EMVCo 並沒有限制只有發卡組織才能提供代碼化服務,唯提供代碼化服務的業者必須先經過發卡組織認證。然而 Visa 曾表示相關認證必須等 12 到 18 個月才能完成,潘維忠指出,現在即使台灣有業者想提供代碼化服務,又得等一兩年才能認證,對於台灣有意做 TSP 的業者來說不公平。
潘維忠舉出韓國 Samsung Pay 的例子,表示在韓國當地就是由韓國信用卡公司「BC Card」提供代碼化服務。他也表示,台灣行動支付在 2015 年底已經完成「代碼化服務平台」,有 26 家銀行參加,也已經有 6 家銀行在試營運,11 家在測試階段。
Visa 反駁:交易資料本來就在本地銀行、認證耗時原因不在 Visa
然而針對「數據外流」的疑慮,麻少華有些無奈的反駁,在每一筆交易中,Visa 等發卡行只會有卡號的資訊,不會知道這筆交易的卡號是對應到哪一個人。只有信用卡的發卡銀行和台灣聯合信用卡中心才會擁有完整的消費者交易資料。即使增加目前在各種支付中常用的「代碼化服務」(Token Service)這道流程,Visa 也只是負責轉換「代碼」和「卡號」,依舊不會擁有該筆交易的其他個人資料。
對於台灣行動支付認為 Visa 對 TSP 業者的認證時間要等一兩年,對台灣業者不公平。麻少華也解釋,所謂的「認證」,必須要是等到 TSP 業者真的完成跟銀行和科技公司(例如 Apple、Samsung Pay)的串接之後,Visa 才會去對業者做認證,確定服務已經完成,可以上路。「不是 Visa 先認證之後,業者才去跟銀行和科技公司串接。」
因此,Visa 之所以會說需要 12 到 18 個月的時間,是因為根據 2014 年 Apple Pay 在美國推出時,Visa 跟美國當地銀行和 Apple 大約花了 12 到 18 個月的時間完成串接而推估。「只跟銀行串沒有用,重點是跟科技公司的串接。」若台灣的 TSP 業者未來要串接 Apple、Samsung 等各家不同的支付工具,也可能必須花這麼久的時間建置好基礎之後,才能向 Visa 申請認證,實際最後認證的時間大約只要一週就能完成。
麻少華說,雖然 Visa 已經先完成了基礎建設,但 Visa 也非常樂見台灣能誕生一家實際跟科技公司和銀行完成服務串接的 TSP 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