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識的叛逆者──蔡英文和島嶼的下一代
有知識的叛逆者──蔡英文和島嶼的下一代
2016.05.17 | 人物

撰文/楊智傑,曾任科技、政治線記者,現於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任職。

這島嶼上的一切,其實都還是年輕的。包括她自身,隨時充滿在錯誤中變革自己的可能。

圖說明

今年一月,蔡英文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總統。

她沒有當年馬英九的政黨資源,也沒有陳水扁「貧戶」形象的形象光環。一個中產出生,連主持慈善拍賣都會冷場的政務官,如何讓一個光用社群網路串連動員,就讓占領立法院內外23天的世代,願意走進投票所,投給被戲稱「女版馬英九」的她?

這個世代,是一個反抗的世代,一個焦躁的世代,也是一個不願再等的世代。「今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卻從20~29歲的年輕人手中,囊括將近73%選票。」總是一身沉穩西裝,形象溫和、果決的蔡英文,看來是「初步」說服了台灣年輕人。

她是怎麼做到的?

和小六女孩的對談

或許可從一段插曲談起。

那是深冬12月。小英基金會資助過農具專案的部落,前來辦公室做年度成果報告。上台的是一個約小六年紀的部落女孩,或許是部落的專案負責人很想讓她練習上台吧?這名女孩的報告並不流暢,對內容也不夠自信。就在簡報即將結束之際,「請回到上一頁。」蔡英文說。

出乎意料,她沒有敷衍想要趕緊聽完簡報,也沒有因小女生第一次發表的勇氣,摸頭表示鼓勵,而是請她回到投影片上一頁──詢問投影片上農具的投入和收成的關係是怎麼計算出來的,以及和未來收入的邏輯關係。

大選前幾個月,照理正是焦頭爛額緊顧選情的階段。然而,她只是專注看著投影片,偶爾點頭、發問,和女孩一起討論明年度部落農事的構想。

那個當下──黨主席和一個小六女孩的對談,彷彿成為了教授與研究生的Meeting。

毋寧說,她是以一種「理性人對理性人」的態度,來應對台灣的年輕世代。不是「允諾年輕人一個更好的未來」,也不是「放心的交給民進黨吧」,而是「我們一起坐下來,討論看看怎麼做比較好」。

尊重對方是個可以理性思考的主體,哪怕只是個小六年紀的女孩。

另一種理性的典型是柯文哲──他的科學方法與決斷力,讓他在掌聲中迅速拆除忠孝橋引道。然而,在「盈利能力不足」而決定撤除地下書街的議題上,他卻飽受批判質疑。

因為柯P的理性,終究是工具理性式的。而蔡英文明白,只有結構和數字,沒有「人性」基礎的「理性」,不會完整。

這種想法,也體現在蔡英文對基金會的要求上。「有次某個地方演講場合,蔡英文看了年輕部屬擬的稿子,雖然對一些段落不大滿意,卻仍硬著頭皮,照那稿子唸了下去。」她的幕僚透露。蔡英文尊重年輕人。但尊重,同時意味極高的要求。她放手讓基金會的員工去嘗試新工具、新想法,但也強調所有的規畫、數據,邏輯上都要有嚴謹的邏輯。「如果連我都說服不了,你如何說服台灣人民呢?」這是她最常對幕僚說的一句話。

貓形人的第二口氣

從學者到總統,從民進黨的低谷,到地方、總統大選的全勝;政治現實的磨練下,蔡英文明白「理性」存在著局限。日神終究只宰制一半的世界,另一半則魍魎橫生,充滿伏兵。所以,許多政治人物,都具備著「第二口氣」。例如陳水扁善於用演說、激情的口吻擘劃夢想,鼓吹行動。而柯文哲在醫學專業的可信賴基礎上,則以直率的言行、驚人的意志,給人改革者的魄力形象。

那對蔡英文來說,她的「第二口氣」是什麼?

許多人知道蔡英文愛貓。日本漫畫大師伊藤潤二,曾在政治寫實作品《憂國的拉斯普金》中,敘述了一個同樣愛貓,卻因忠於理想與上司決策,而導致自己受牽連入獄的外交官主角憂木。

伊藤潤二以「貓形人」形容憂木:沉穩、冷靜,重情重義,觀察細微,等待最佳一擊的時機。

漫畫中,主角從檢察官詢問自己「是否常回母親家?」、「會打高爾夫球嗎?」,推測出檢方意圖套問他的收入和金錢流向。而審問後,主角還能趁短暫的休息時間,和獄警閒聊攀談,探聽出檢察官的性格,來擬定自己的下一步策略。

蔡英文也是如此。若是看過她擔任陸委會主委時的答辯就不難發現,她絕不會照著對手的理路來決定自己的回答邏輯,而是建構另外一套理路,和對手的意見、客觀現實,三方互相參照,尋找最佳突破點。那可稱之為「直覺」──並不是胡亂臆測,沒有實證基礎的衝動,而是憑藉過往經驗,加上對現實環境的觀察,在極短時間內壓縮、星火般迸發,引導一個人在短時間發揮判斷的能力。

正是蔡英文的法學背景和她的國際談判經驗,讓她在選戰的試煉中,培養出她的「理性直覺」。也是這種直覺,讓她能在面對立委質詢、面對宇昌案、面對總統大選的辯論時,能夠游刃進出對手問題的結構,並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核心。

那「少年」還活在心裡

蔡英文的「貓形人」性格,還展現在她對事物廣泛的好奇與專注上。蔡英文很喜歡提她在部落修理天花板的經驗。她的居所,甚至備有自己的工具箱。這在一個50歲女士而言,是極不尋常的,「我以往沒事在家,就喜歡敲敲打打,自己修理東西。」2012卸任黨主席後,她甚至選擇前往印度,搭著搖晃、陳舊,充滿煙塵的跨夜臥鋪火車旅行。

她心中的「少年」似乎從未逝去。

與她配合的活動攝影師私下透露,「我曾送主席幾張小劇場的門票,本以為主席那麼忙,應該不可能來。」沒想到,當天雖然沒有媒體,蔡英文卻出席了,她專注的看完整場戲,結束後再自己默默離開。「許多政治人物,為表示親民勉強參加活動,媒體拍完,開演五分鐘就離席,蔡主席真的不大一樣。」那名攝影師說。

如同貓一般,蔡英文情感內斂,卻相當念舊。「她不會跟人裝熟,對於民眾的熱情,常有一定距離。」但在西裝之外,她最常穿的,總是那幾件紙風車兒童劇團的T恤。

年輕島嶼的未來

「作個有知識的叛逆者」,這是她最常期許年輕人的話,然而,這似乎也是她對自己的期許。對蔡英文來說,這島嶼上的一切,其實都還是年輕的。包括她自身,隨時充滿在錯誤中變革自己的可能。就像她在反核遊行中遇到的少年,問他「以後若民進黨執政做不好,你還有可能走上街頭嗎?」

「會的。」就像少年堅毅的回答。

蔡英文:台灣第一位女總統
屏東縣枋山鄉人,擁有客家、閩南、原住民血統,法學出生,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曾任立法委員、行政院副院長、民進黨黨主席,並當選第十四屆中華民國總統。

代表圖/民進黨黨部


延伸閱讀:
陳怡樺——勇敢且堅定,軟體創業闖全球
廖美立——傳唱優雅自在的台灣經驗
董陽孜——站在現代藝術的道路,重燃書法魂
余宛如——揚帆而起,破浪追求公平交易
林以涵——讓社會企業在台灣枝繁葉茂

本文出自:@@BOOKID:126743@@

關鍵字: #蔡英文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