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凱] 世界盃還是臺灣盃?群聚效應或區域平衡
[鄭志凱] 世界盃還是臺灣盃?群聚效應或區域平衡
2016.06.22 | 科技

群聚效應是一項重要的經濟發展手段。任何經濟體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都曾經制定政策打造社群,擴大群聚的效果,以增加對外的競爭力。從最早的加工出口區、30年前的科學園區,到最近的軟體園區、生技園區都是一種群聚。

台北夜景

照片來自:matthewwu88 via flickr, cc license

即使不靠政策倡導,群聚也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社會現象。例如全球人口從鄉鎮向城市移動,或是知名大學附近的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都因為群聚是一種效率較高的社會結構。

同類型的水平聚合 vs.上下游的垂直聚合

也許可以把群聚分為兩類,一種是水平聚合的群聚。例如在金石堂或誠品崛起以前,重慶南路整條街都是書店;沅陵街雖短,幾乎家家都是鞋店;或是上五分埔,必定是為了買衣服。不少人覺得納悶,每家店都在賣書,或賣鞋,豈不是彼此搶客人?話雖不錯,不過商家考慮的是人潮,當每個想買書的人都上重慶南路,想買鞋的人都到沅陵街,人潮增加的效益遠遠超過競爭的損失。

另一種是垂直聚合的群聚。像是新竹,先有日據時代成立的聯合工業研究所(現在工研院的前身),後來50年代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陸續復校,80年代接著成立了科學園區。之後20年,園區的產業從個人電腦、周邊設備,發展到半導體的生產與設計,形成了一個上下游零組件完整的產業鏈。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垂直聚合的經驗。

在所有商業活動裡,最需要群聚效應的可能是創新與創業。創新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相濡以沫,不同的腦袋相互刺激,不同的學科交互授粉。良好的創業環境除了創意創新之外,還有幾個要素不可或缺:人才、資訊、資金、政策、和各種加值服務,諸如法務、會計、以及顧問群等。如果沒有一個足夠規模、相對密集的群聚,創意難以激盪,創新很難著床,創業更是事半功倍。

群聚和區域平衡可以並存嗎?

群聚效應的好處,多數人都認同,很少人會反對。但也有人擔心,如果西瓜一直偎大邊,一個聚落成了天龍國,其他區域都成了下里巴,造成一線與二線城市差距加大,或是城鄉嚴重失衡 。於是區域平衡發展成為另一個獲得普遍支持的主張。

問題是群聚效應和區域平衡是兩個根本對立的概念。努力促進區域平衡必然會降低群聚效應,追求群聚效應不免減少了區域平衡的發展。

魚我所欲,熊掌同樣為我所欲,兩者可以得兼嗎?那就要看優先順序了。

矽谷:群聚效應的典範

在促進區域發展的同時,不能沒有全球化的觀點。任何自由經濟體系,都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系統,資源輸出或輸入時,總要面對全球生產力的競爭。用運動做比喻,如果只為了國家內的錦標賽,參加的團隊自然多多益善,反正志在參加,總有人得第一名。但一旦要出國比賽,就不能不組織國家隊,才能增加勝算。

馬拉松

照片來自:Adrian Grycuk分享於Wikipedia, cc by 3.0

跟運動相比,能滋養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複雜百倍,國際競爭之激烈更超過講求續航力的馬拉松賽跑,不能只爭一時的勝負,因此群聚效應更為重要。

矽谷是群聚效應最典型的例子。美國的國力夠強大,富庶的城市很多,紐約、波士頓、芝加哥都是工商科技發達的城市,但是矽谷(包含聖荷西、舊金山及狹義的灣區)區區5百萬人口,佔美國總人口不到2%,卻因為是創投的源頭,創業家的聖地,新興產業的搖籃, 每年40%的創投基金都投入在這彈丸之地。

也出自於群眾效應,全美國市值最高三家未上市的獨角獸(市值超過10億美金)Uber, Airbnb, Palentir都創立於矽谷。三家公司的創辦人原本來自其他城市或國家,到了矽谷因緣際會,結合了創意、人才、資金成立公司,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成長。當年臉書在波士頓成立,拿到創投資金後便把公司搬到矽谷,成立總部,只花8年的時間,便打造了1千億美金的市值。想要成立汽車公司首選應該是汽車城底特律,但是伊隆.馬斯克卻選擇在矽谷創辦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因為「在矽谷才能找到第一流的電子工程師」。

圖說明

全美國市值最高三家未上市的獨角獸(市值超過10億美金)Uber, Airbnb, Palentir都創立於矽谷。照片為Airbnb總部,攝影/郭涵羚

類似的例子無法窮舉。矽谷之所以成功,在於充分發揮群聚效應,雖然也因此成了天龍國,薪資高漲,房價狂飆,交通壅塞日益嚴重,但是從創意到創業、從創業到成功,從0到1到n,矽谷的轉換效率傲視全球,鞏固了它作為全球創意之都的地位,這都得歸功於群聚效應。全世界多少城市想要模仿,但羅馬不是一天可以造成,群聚效應無法靠複製或移植,只能依賴時間逐漸的累積。

群聚效應在中國也同樣發酵,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佔中國人口不到5%,卻佔了全國創投投資份額的45%。在這三個城市裡,創業咖啡、共同空間、加速器林立,創業家與創投家的聯誼成為一種日常社交生活。這樣完整的創業生態環境,其他的中國城市人口再多(例如重慶),也很難複製。

如何在加強群聚效應的同時兼顧區域平衡?

那麼為了加強群聚效應,區域平衡是否只好放在一邊?這就回到前面所說的優先順序了。

如果要在國際舞台跟世界競爭,就要努力增加從0到1到n的轉換效率,想要增加轉換效率,就必須擴大群聚效應。純粹為了區域平衡的目的,刻意扭曲資源分配以削弱群聚效應,只會降低長期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不過為了追求群聚效應,對區域平衡便束手無策嗎?也不見得。如果能夠接受幾個基本前提,也許可以對區域平衡建立較為務實的目標。

首先應該接受人類生活逐漸城市化的趨勢,無論從能源、資源、土地的利用,競爭力的提升,城市都比鄉村更有效率。

其次是鄉村和城市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必然有所落差,落差可以降低,但不可能消弭。

最後是城市與鄉鎮的關係應該是分工,相為腹地,而不是交相競爭或取代。無論一線、二線城市或鄉村,最重要的是建立社區自信,無論城市和鄉村各有風貌,應該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文化或產業特色。有機而非外力強行介入的區域發展,才是真正平衡的發展。

台灣的產業,有沒有足夠的遠見走出去?

這次台灣總統選舉,在小英主席領導下民進黨大勝,選前的5大策略性產業政見即將進入政策執行階段。這五大產業從國防、生技、綠能、精密機械到物聯網,分別座落在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從北到南平均分配,並且特別將亞洲矽谷的名號掛在桃園,顯然企圖在群聚效應和區域發展上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

亞洲矽谷這五大產業是準備參加台灣盃的競賽,還是世界盃?

這樣巧妙的設計用意固然良好,但應該還是回到最根本的問題:這五大產業是準備參加台灣盃的競賽,還是世界盃?如果是台灣盃,企圖改善區域平衡也無妨,如果要打世界盃,以台灣之規模,恐怕還是該在群聚效應上繼續努力。

原始來源:獨立評論@天下,《數位時代》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800至1000字,兩天內會回覆是否採用,文章會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BOOKID:126785@@

關鍵字: #亞洲矽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研究機構OMFIF指出,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雖有助於創新變革與促進數位經濟發展,但也讓支付系統呈現碎片化發展趨勢,增加銀行、金融新創、商戶與民眾的操作複雜度。以台灣為例,過去,各個電子支付業者提供的QR Code格式不一,導致商戶得擺放多個掃碼立牌,民眾很容易混淆,以及增加詐騙與交易錯誤等風險。

為解決上述問題,財金公司於2023年10月推出國家級QR Code支付標準–TWQR,透過串聯38間銀行與10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方式,讓商戶只要用一個QR Code收款碼即可接收所有支付業者的付款,同時,無論民眾是使用哪一個支付App都可以一掃就通,方便、高效且安全。

看好TWQR對商戶、民眾乃至產業發展帶來的綜效,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街口支付(JKOPAY)–不僅積極響應TWQR,更透過系統調整、簡便申請步驟、多項優惠補貼、跨業(競)合作等方式推廣街口TWQR,目標是讓商戶使用街口TWQR收款服務獲得更多客源,帶動業務持續成長,提升用戶體驗,把電支產業的餅做大做強。

兩大關鍵,街口支付積極支援TWQR加速支付生態體系變革成長

根據統計,街口支付的用戶數達690萬人、合作通路數亦高達30萬家,是引領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發展的關鍵品牌,在這個狀況下,街口支付為什麼願意大力支持TWQR、將原先的競爭優勢轉換成推促 TWQR 普及的關鍵?對此,街口支付商務發展部商務長張廷軒將原因歸結為二:「支持TWQR不僅是響應國家政策,也是推動台灣支付生態體系持續進化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TWQR的出現讓支付業者可以將資源集中在擴展新的商戶通路,如街口支付便積極佈局非都市區市場,目標是讓電子支付日趨普及、像信用卡與現金一樣便捷易用。

張廷軒表示,街口支付目前提供三種商戶收款方案:首先是適合各類型商戶使用的正掃收款服務,不分產業與規模,商戶只要設置 QR Code立牌,民眾即可掃碼付款;其次是反掃收款服務,亦即,由商戶的POS系統進行操作,店員透過設備掃描民眾出示的QR Code收款,適合已導入POS系統的商戶使用;最後是線上收款服務,亦即,透過API串接電商與品牌官網等方式,讓民眾可以在線上選擇使用街口支付。「我們在2024年7月開始提供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團隊成員的努力推廣下,除某些特定場域,既有商戶與新商戶都已導入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門市櫃台擺放一個街口TWQR立牌,即可支援所有民眾的付款App。」

街口支付
張廷軒指出:「關於支付服務,街口針對商戶最關心的議題而發。不僅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
圖/ 街口支付

不僅積極將TWQR推廣到多元場景,更致力滿足商戶需求

為服務更多商戶與民眾,街口支付於今年7月提供TWQR反掃收款服務,接下來,除由團隊成員與合作夥伴協助商戶導入該項服務,更釋出多項優惠補助方案吸引商戶與民眾了解與使用TWQR服務。

舉例來說,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張廷軒進一步指出:「關於支付服務,商戶最關心的議題不外乎『交易手續費高低』、『是否易於對帳』以及『能否協助創收』,因此,街口支付除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更透過用戶(交易)回饋方案等方式協助商戶創收。」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持續擴展業務成長。

街口支付
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圖/ 街口支付

透過策略聯盟擴展生態體系以實踐Super App願景

街口支付作為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除響應財金公司的 TWQR標準、提供符合商戶需求的收款方案,也很重視用戶需求,因此,與不同場景的龍頭品牌合作,透過策略聯盟建置與完善街口支付生態體系,滿足用戶在支付、購物、票券、生活與金融等多元場景需求。此外,也十分重視安全防護,由跨部門團隊從用戶、資料與系統等多層次機制建置與完善安防措施,降低詐欺與洗錢等風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用戶導向的在地化數位生活超級應用服務(Super App),將持續深化與跨域夥伴的合作,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同時,穩健朝損益兩平的方向前進。」關於街口支付的未來規劃,張廷軒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