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駕車而言,不僅須從視覺上判斷路況,地圖系統更決定自駕車的行駛路線和方式,是發展自駕車的關鍵技術。3D地圖新創Civil Maps於上周獲660萬美元融資,全球知名汽車大廠福特汽車(Ford)、雅虎共同創辦人楊致遠的AME雲端創投、Wicklow Capital和StartX Stanford都是投資者。
(圖說:福特近來積極發展自駕車。圖片來源:福特官網。)
即時打造地圖,降低傳送地圖數據成本
2014年在加州創立的Civil Maps,利用人工智慧(A.I.)和車輛行動定位處理技術,將鏡頭和高解析度雷射圖像Lidar等感測器搜集來的數據,轉換成自駕車可辨識的地圖。透過這項技術,儲存和網路傳輸地圖所需要的資料量僅為現有技術的小部分,透過降低透過網路傳送地圖數據的成本,可將交通資訊群眾外包,即時更新地圖和路況。
「自駕車需要截然不同的地圖,Civil Maps可延展地圖生成過程,讓自駕車更像人類般自主行駛,並辨識是否在行駛路線上。就算資料遺失、損毀或隱藏,仍可引導車子行駛在正確路線上。」 Civil Maps 執行長 Sravan Puttagunta表示。
(圖說:Civil Maps地圖系統畫面。圖片來源:Civil Maps)
汽車大廠紛投資地圖服務
自駕車市場前景看好,許多汽車大廠紛紛投入資源。例如,機器學習新創FiveAI上周獲270萬美元投資,其技術為透過AI便可了解路況,不需對所有街道進行調查、維護和分享3D地圖。此外,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也在今年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自駕車新創Cruise Automation,與此同時,BMW也宣布將和Intel和高階駕駛系統供應商Mobileye合作在2021前推出全自駕車,Toyota則是從Google挖角機器人部門負責人發展自家AI技術,並成立實驗室研發自駕車技術。
其中,地圖更是發展自駕車的關鍵技術,Google擁有範圍最廣的線上地圖,讓他較其他競爭對手更有優勢。去年,Audi、BMW和Daimler三大德國汽車製造商,也以30億美元從Nokia手中買下Here Maps,為自駕車鋪路。
代表圖來源:Civil Maps
資料來源:VentureBeat、Fortune、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