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lphaGo在今年3月擊敗韓國棋王李世乭以來,陸續有許多文章談論到AlphaGo所帶來的震撼,以及它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可能的影響。
其中AlphaGo的幕後功臣、來自台灣的黃士傑博士,在接受專訪時的說法相當有趣,更透漏出幾許的弦外之音,他請大家不必過度擔憂,他們的研究團隊絕對不會讓AlphaGo變成魔鬼終結者。
仔細想想,黃博士的保證其實有點取巧,因為AlphaGo在計算出棋步之後,乃是由他代為落子,說穿了它只是個電腦程式,並不是機器人,當然不會變成魔鬼終結者。
但這代表我們可以就此高枕無憂了嗎?
別忘了,同樣出現在「魔鬼終結者」電影中的天網(Skynet),它也只是個電腦程式,但一旦連結上一個又一個的未來機器人,照樣將人類打得落花流水!AlphaGo也許不至於有樣學樣,從一個精通圍棋的電腦程式化身成為終結人類社會的毀滅者,但人工智慧的潛力的確不容小覷。
當圍棋神話被終結...
AlphaGo攻下圍棋的事件本身,除了代表人類棋藝的最後堡壘就此陷落之外,它其實還具有更深層的意義。
在熱愛圍棋的亞洲,頂尖棋士的地位相當崇高,環繞著他們盡是傳奇的故事。像是大家熟悉的吳清源和林海峰大國手,簡直就像神人一般,說起話來語帶機鋒、充滿哲理,彷彿下棋到了某種境界,整個人也昇華到如入化境。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榮譽的日本文豪川端康成也曾以棋王的世代接替為背景寫出《名人》這部膾炙人口的圍棋小說作品,讓圍棋更增添了文學的風采。
以這個角度來看,AlphaGo的成就不僅僅止於棋盤上的獲勝,它還一舉終結了代代相傳的神話,原來,傑出的人類心靈終究不敵人工智慧的理性運算。
而以AlphaGo所展現的驚人實力,接下來又會攻陷我們的哪一座城池?最終,人工智慧的版圖會從棋藝擴展到哪些領域呢?
就讓我們來檢視一下,對於人工智慧來說圍棋意味著何種層次的挑戰?在圍棋的對弈中,兩位棋手分持黑、白子依序落子,最終以每個人盤面上的棋子以及所佔到的空地總數來決定勝負。圍棋的規則非常簡單,只規定不可以重複下出同樣的棋,以圍棋的術語來說就是必須「打劫」,除此之外,該如何落子,並無限制。
規則簡單反而會對電腦產生困擾嗎? 正是如此,由於電腦下棋必須先訂下明確的評分標準,再以搜尋的方式找出哪個棋步可以得到較高的分數,如果標準難以決定,電腦當然無所適從。
這就是為什麼IBM的「深藍」可以在1997年就擊敗來自俄羅斯的世界西洋棋王卡斯帕羅夫,因為西洋棋的評分標準相對容易制定。比方說,保住國王絕對是第一要務,而城堡明顯比騎士有價值,誰高誰低清清楚楚。
反觀圍棋的每顆棋子長的都一模一樣,既然無從區分,也就不知道該對誰先下手,而19x19的棋盤看似不大,但棋型的千變萬化已經複雜到讓人如陷八卦陣中,不知東南西北、何去何從?
以現今電腦的運算速度來看,圍棋所呈現的複雜性已經讓AlphaGo備感吃力,它其實並沒有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從所有的可能性中找出最好的棋步,黃博士也承認, 他們必須讓AlphaGo事先學習許多優秀棋士的棋譜,它才得以即時完成搜尋 。
更重要的是,不管運算速度再快,如果AlphaGo不能針對圍棋的特性訂出可依循的評分標準,它一樣是動彈不得,就像是一位職棒投手,即使球速飆破160公里,如果投不進好球帶,一切也都是惘然。
這也是當初為什麼我們深信人工智慧不太可能突破圍棋的障礙,因為每一步棋對整個棋局的影響真的很難評定啊!
如今AlphaGo證明了圍棋終究隸屬於數位邏輯的範疇, 但像是藝術、文學等較為抽象的領域,應該是人工智慧無法跨越的天險吧?
難道電腦真有可能挑戰像莫札特、梵谷這樣的千古奇才嗎?對於音樂、美術作品的賞析依靠的是美感,扎扎實實屬於人類的感性世界,人工智慧能夠對美學建立起客觀的評斷標準嗎?
以人類心智的複雜與奧秘,所設下的謎團絕對可以讓電腦忙上好一陣子,但挾著擊敗棋王的餘威,可千萬不要低估人工智慧的實力,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