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於2013年上線的企業通訊平台Slack,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速的企業軟體服務。短短三年時間,全球每日活躍用戶已突破300萬人,付費用戶轉換率高達三成,包括Airbnb、Pinterest、LinkedIn等矽谷當紅新創公司,都是Slack的愛用者。到底它改變了什麼?
1 取代E-mail!史上成長最快的企業軟體Slack


甫於2013年上線的企業通訊平台Slack,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速的企業軟體服務。短短三年時間,全球每日活躍用戶已突破300萬人,付費用戶轉換率高達三成,包括Airbnb、Pinterest、LinkedIn等矽谷當紅新創公司,都是Slack的愛用者。Slack更被《MIT科技評論》選為2016年十大最具突破的科技之一,到底它改變了什麼?根據內部用戶調查,使用Slack的團隊平均可以減少近50%電子郵件用量、25%會議,讓成員花更多力氣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Slack的估值也在今年達到38億美元,這個號稱「21世紀的企業溝通軟體」,正逐步改變我們工作的樣貌。
作為一個企業內部通信工具,Slack最早也是自內部而生。前身是Flickr共同創辦人巴特菲德(Stewart Butterfield)在2009年所創辦的一家遊戲公司Tiny Speak,2012年底,他們正在開發一款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Glitch,為了提升遠距團隊的工作效率,而研發出Slack這套內部溝通系統。最後,這款遊戲失敗了、Slack卻也誕生了。

搭上雲端風潮!Slack快速成功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任上鳴
市場對於協作平台的需求一直都有,只是早期功能比較單純。後來隨著行動網路興起,大家開始透過行動載具管理、編輯需求,Slack推出時就恰好跟上了這波行動、雲端浪潮。另外,Slack的介面好用、強調工具的整合,加上初期採用免費模式,對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來說極具吸引力,讓他們一用之後就此綁住,這奠定了Slack成功的基礎。
大事記
2009-2013
Tiny Speck公司在2009年獲得150萬美元A輪種子投資,隔年再獲SV Angel未揭露金額的投資。Tiny Speck在2012年結束營業,2013年Slack發布小規模測試版本,公司也正式更名為Slack Technology。2014/2
2014年2月,Slack結束測試,正式對外部發表,商業模式採取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免費增值模式,並在上線當天獲得超過8千家公司註冊。Slack接著在4月獲得C輪4280萬美元投資。2014/10
Slack獲得由KPCB、Google領投的D輪1.2億美元投資,估值達11.2億美元。** 2015/4**
Slack獲得E輪1.6億美元投資。先前的投資者全數跟投,另外加入的投資者包括DST、維港投資、Index Ventures、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和Spark Capital Growth。2016
Slack獲得由Thrive Capital 領投的2億美元投資,將估值推升到38億美元。目前Slack擁有超過300萬日活躍用戶數,其中有93萬為付費用戶。
資料來源:Slack
2 最具突破的科技:Slack三大特色,讓你更投入工作!


「Be less busy.」不僅是許多員工的心聲,也是Slack成立之初建立的核心精神。Slack共同創辦人巴特菲德(Stewart Butterfield)曾說,Slack的一大優點是裡面包含了你所有共事對象,也只包含你的共事對象。聊天、搜尋、檔案分享⋯⋯,將Slack的主要功能拆開來看一點也不特別,但當他們通通匯集成同一個平台,整合進所有與工作相關的訊息,將會在無形之中讓人上癮。
Slack的成功之處,在於幫助團隊找到正確的溝通方式。「我們的工作是開發一款真正有用的工具,一款能讓人們的工作更簡單、更愉快、更高效的工具。」巴特菲德這麼形容。企業用軟體市場一向競爭激烈,繼電子郵件、即時通訊(IM)後,針對各種情境發展出來的通訊軟體陸續出現。例如台灣本土的產品就有Team+、Qmi、M+ Messenger等,南韓有Jandi、日本有ChatWork,美國除了有Slack,還有Yammer、HipChat等,競爭十分激烈。
Slack的設計理念

「當人們談論Slack時,他們常提到『有趣』這個詞。」負責Slack產品設計介面的MetaLab創辦人威爾金森(Andrew Wilkinson)說。Slack的設計理念正是構成其「有趣」特色的一環。在Slack的logo設計上,設計團隊大膽採用藍色、黃色、綠色、紫色等鮮豔的顏色,想把Slack做成一個五彩繽紛的糖果,讓整體風格看起來充滿活力,而不是一個企業用的產品。
通訊
Slack的介面好用、易上手,大部分的通訊功能,都發生在群組聊天的頻道(Channel)上。你可以創立新頻道,再把相關成員加入群組中,同時也可以建立私密的聊天室進行對話,讓Slack的頻道與傳統的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IM)軟體不同,能大幅降低內部溝通成本。另外,Slack的聊天記錄會儲存下來,新成員可以透過查看歷史訊息跟上工作進度,也可以透過查看歷史訊息跟上工作進度,也可以透過右上方的搜尋匡搜尋關鍵字。

整合
一個團隊在工作過程中,常常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Slack將這些工具通通整合在一起。例如Slack串接了Skype、Twitter、GitHub、Dropbox、Google Drive、RSS等各種通訊、儲存服務、開發工具。透過Slack,你不僅可以傳送訊息給同事、協調工作;還可以在上面共享檔案、直接修改文件......不知不覺中就讓你所有的工作情境都離不開Slack。

透明溝通
辦公室的「飲水機效應」,亦即與偶然相遇、意想不到的同事對話,會催生新的想法並提升生產率。Slack扮演的角色就如同茶水間,催生一個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透明溝通平台。你可以隨時透過Slack的不同的頻道,與不同的成員針對不同的專案或主題進行討論,左欄的綠燈會顯示在線成員。「Slack已經成為一種讓大家告訴自己的同事『我現在正在工作狀態,我現在有空』的一種方式。」Slack商業分析主管普理察(Josh Pritchard)形容。

機器人助手Slackbot

Slackbot就像是一個俏皮的機器人助手,而非一個枯燥的聊天工具。它不僅會時不時跳出來提示操作上的小技巧,還會提醒你會議或是行程的預定時間。Slackbot能夠回答你像是「公司Wi-Fi密碼多少?」這類特定問題;會在時間到時提醒你「你剛剛要我提醒你十分鐘後要提醒你開會喔!」;而在你告訴他「I love you.」時,也會得到「I love you, too.」這樣的回應。
10個讓團隊成員更快樂的小秘訣
- 建立管理階級專屬的私密頻道
- 建立一個專門用來讚賞(PRAISE)成員的頻道
- 創造一個常用的歡迎訊息(Passion is no Optional.)
- 用SLACKROBOT建立自動訊息回覆功能
- 建立專屬的表情符號(EMOJIS)
- 用Griphy功能加入GIF動態圖檔
- 在公開頻道#GENERAL歡迎新到職的員工
- 在公開頻道#GENERAL祝團隊成員生日快樂
- 維持公私生活之間的平衡,下班時開勿擾模式
- 用Slack上的BOTS程式,加入更多功能
免費加值服務賺更多!
Slack目前共有免費版、標準版、進階版,以及預計今年推出的企業版四種收費標準,以企業人數最為收費單位,能隨人數增減而調整。Slack在初期透過免費版吸引不少中小企業用戶,對資源較少的這些企業而言,導入成本低、效益卻高。另一方面,Slack的商業模式以歷史訊息為基礎,搜尋與觀看免費訊息的上限是一萬條訊息,超過1萬條訊息就必須付費升級,這也容易吸引已經習慣Slack功能的既有免費用戶更容易轉換成付費用戶。
3 不只是新創! Slack還要當新創推手


Slack以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新創公司之姿,在企業軟體市場搶占一席之地。現在,Slack想做的不只是取代電子郵件,更要搖身一變成為新創推手。2015年,Slack與六家創投機構共同成立了8千萬美元的Slack Fund。
「Slack Fund是用來支持那些在Slack平台上,致力為大家解決工作難題的新創團隊,目標是建立一個蓬勃發展的生態系,挖掘更多創新服務,並讓這些團隊成為一家能夠永續經營的公司。」今年7月,Slack Fund公布了新一波的11家投資團隊名單。未來我們還可能在Slack上看到哪些新功能?透過這些投資,我們可以一窺那些或許未來將改變你我工作型態的創新服務。
Slack著手打造生態圈

第一步:開放平台
2015年底,Slack宣布朝平台化發展,推出第三方應用程式商店App Directory。目前已有包括機器人(Bots)、分析(Analytics)、通訊(Communication)、人力資源(HR)等各類型超過600款應用,而Slack上的付費團隊超過九成都使用了相關應用。

第二步:積極投資
Slack與Accel、Andreessen-Horowitz、Index Ventures、KPCB、Spark及Social Capital等六家創投公司合作成立8千萬美元的Slack Fund,支持開發者打造整合Slack平台的第三方應用程式與B2B企業工具,目前投資方向多半與智慧型機器人相關。
Slack Fund聚焦初早期投資-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任上鳴
Slack Fund目前所做的投資非常早期,還看不出來與業務的實際結合,比較偏鼓勵性質,藉此挖掘有潛力進一步發展的應用。Slack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推廣用戶群,因為目前市場還是以美國為主,未來若想進一步深化亞洲國家甚至中國市場,不只是文化,也要考量到當地的使用習慣,商業模式也需要因地制宜。
從Slack的投資看未來
Butter.ai

Growbot

Abacus

Automat

Birdly

Candor

Konsus

Lattice

Myra Labs

Sudo

Wade&Wendy

@@ACTIVITYID: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