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大行其道,中、美、歐現況分析
網紅經濟大行其道,中、美、歐現況分析

歐美地區的網紅現狀分析

剛剛過去的二○一五年,可以被稱為網紅年。許多整型女網紅靠著影視表演、開設網路商店,賺大錢;更有不少網紅成了男明星和高富帥的另一半。近日,著名天使投資人、自媒體丁辰靈寫了一篇文章稱:「創業已死,當網紅才是二○一六年的賺錢大風口,網紅經濟將要大行其道。」

網紅的本質是打造個人IP。IP通俗地講,就是有情感寄託的市場需求。今天,資本遭遇寒冬、實體經濟低迷,創業成本一再攀升,所以說創業的黃金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時勢造英雄,二○○八年做淘寶,二○一三年做微商(編按:利用微信朋友圈發照片、分享進行買賣的模式,台灣可能較習慣使用臉書、Instagram。),二○一六年呢?利用行動網路和社群媒體,快速累積粉絲、吸引注意力,打造個人IP,再吸引投資、團隊,最後套現,這才是一條陽光大道。如今,沒有溫度、缺乏個人形象的品牌,已經吸引不了年輕用戶和消費者。

一線網紅的驚人年收入

二○○四年Facebook等社交平台崛起。二○○七年YouTube推出影片廣告分成計畫:「百分之四十五的收入歸YouTube平台所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收入歸視頻內容創作者。」此舉大大激發了網路內容製造者的熱情,網紅開始大量出現。

同時,類似網紅經紀公司的MCN(多頻道網路)也開始崛起,為網紅提供周邊服務,包括持續創造內容、接廣告、媒合品牌等。《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注意到,Maker公司是YouTube上最大的內容製作商之一,二○一四年以十億美元的估值被迪士尼併購。

申萬宏源公司認為,美國的網紅經濟更多依靠廣告變現,未來將更加注重發展電商,以及與網紅分享品牌股權。此外,美國十四至十七歲網民使用率最高的前三個社群軟體,分別是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

三大社群媒體.jpg
圖/ 易佳蓉/製圖

在歐美,以往高貴冷豔的奢侈品牌越來越傾向於找網紅代言。一線時尚達人的年收入已經高達百萬美元,他們在Instagram上傳一張穿著品牌服飾的照片,就有幾千到幾萬美元的收入。品牌和公關機構不可能忽視網紅們積累的粉絲人氣。

在中國,網路紅人雪梨的服裝淘寶店,每年的銷售額輕鬆過人民幣億元。

淘寶網-錢夫人家雪梨訂製.JPG
雪梨淘寶店鋪首頁
淘寶網-錢夫人家雪梨訂製.JPG
雪梨淘寶店鋪目錄

成長於行動網路的新一代網路紅人,正在瓜分品牌的廣告預算和傳統明星的收入。不過,這對於網紅化的明星來說並不是壞消息,例如范冰冰發一條名牌太陽眼鏡的微博,可獲得小網紅們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這再次說明,現在不會當網紅的明星不是好明星。

二○一六年網紅鋪天蓋地,但網紅經濟則是個新事物,在中國才剛剛開始。所以凡事我們都要和發達國家對比,比如美國的網紅是什麼樣子,搞清楚以後,也就知道中國未來的網紅趨勢會如何。

美國的網紅更專業,她們自己就是很棒的內容製作者,比如高顏值加上攝影師以及文字作者等,大家還記得那個反手牽手走世界的夫妻(編按:Follow me to)吧?每張照片都美得無以復加。

品味出眾的美國網紅

老美的網紅非常自信而且熱情地,把自己的品味和才華分享給粉絲。她們時刻充滿了正能量,非常富有感染力。比如身高只有一百五十二公分的網紅Wendy,一點都不會為身高自卑。

美國網紅都是極度認真的偏執狂。一張照片的一個Pose可以擺上百遍,直到完美和諧的狀態。在美國著名的短片平台Vine上,任何不起眼的六秒視頻,他們往往花四、五個小時拍攝。

美國網紅更加多元化

比起中國網紅,美國網紅可謂百花齊放,更加多元化。他們並不局限於時尚部落客,各種各樣的人都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健身達人、美妝部落客、電競達人等。由此,受眾可選的範圍就比中國寬廣得多。

美國沒有淘寶,比較少有產業鏈通吃和自己做品牌的情況,絕大多數是品牌廣告費。《富比士》盤點過去一年最賺錢的達人:直播電玩的謝爾斯伯格(Felix Kjellberg)去年的訂閱人數逼近五千萬,點擊率逾一百億次,年收入一千兩百萬美元;小提琴少女琳賽史達林(Lindsey Stirling)年入六百萬美元;越南裔美妝達人蜜雪兒潘(Michelle Phan)年入三百萬美元;Michelle Phan則是少數推出自有彩妝品牌的時尚部落客。

美國的網紅是什麼?

先天條件好、專業的拍攝和行銷團隊、非常勤奮、正能量並會搞笑,賺廣告主的錢,和粉絲溝通主要靠影片和圖片。

美國各種達人影音化起步較早。人們的認識方式的容易程度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排列:文字>聲音>圖片>視頻。

用戶更喜歡看輕薄短小的影片,透過它們看到真實的生活場景。

影音的發展跟4G網路密不可分。現在美國的各種達人多年前就在YouTube 視覺化了。美妝達人Michelle Phan都紅了這麼多年,而中國的優酷、土豆也沒培養出一個達人。時機不對,現在反而被秒拍搶走了鋒頭。

二○一五年的艾瑞統計,在中國使用最久的二十個APP中,影音類佔了七個,使用時長排在前十位元的APP中影音類佔五個。愛奇藝創始人、執行長龔宇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媒體極有可能成為網路影片劃時代的全新內容形式。」影音將是未來新內容的增長點。

獨樹一幟的加拿大網紅

二○一五年加拿大在十小時內迅速竄紅網路的三大勁爆消息:「最帥總理和最帥寶寶」、「Bluejays棒球隊力挽狂瀾」和「Drake新興神曲」,讓它第一次力壓鄰居美國,成為北美社交網路最受矚目的焦點。

例如最先吸引人眼球的是聯邦大選的贏家,加拿大玉樹臨風的新任總理、自由黨黨魁賈斯汀.杜魯多(Justin Trudeau)。在保守黨的哈珀執掌總理之位九年後,加拿大多數民眾顯然更願意看到一個新總理。而他們也不介意換一換口味,由成熟大叔控的前總理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轉變為影星般長相的小鮮肉賈斯汀.杜魯多。

賈斯汀.杜魯多的父親皮耶爾.杜魯多(Pierre Trudeau)曾是加拿大最成功的總理之一,任上與中國建交。賈斯汀.杜魯多本人現年四十三歲,年輕有為,相貌英俊,世界各地網友都對他極為關注。但讓加拿大成為「北美網紅」的卻不是這位新總理,而是一位小寶寶。

這位小寶寶頭戴黃綠色大耳機騎在父親肩頭,面對著慶祝的人潮和國家總理,淡然自若,頗有大俠氣概。這段影片一經傳出便在Twitter、Facebook上被網友爭相轉載,並戲稱寶寶為「杜魯多寶寶」(Trudeau Baby)。不知十餘年後,長大成人的他再看這段影片會做何感想。此次聯邦大選是一百四十多年來,加拿大史上歷時最長、花費最高的選舉。

例如加拿大裔的當紅饒舌歌手Drake 在Twitter 上發布了他的新歌MV《Hotline Bling》,雖然因不明原因被立刻刪除,但該視頻在短短數小時內便登上Buzzfeed首頁,點擊率過百萬。在MV中,Drake 魔性的舞蹈動作被戲稱為「一個人衣服裡進了蜘蛛時的反應」。

以上三大事件集合, 令素有「 美國小表弟」、「 美國後院」、「 美國第五十一州」之稱的加拿大在這一天走出美國陰影,成了「北美交際花」。但這素來平靜的國度,不久後很可能就會再度歸於平靜,一如往常。

也許有選民對選舉結果大為不滿,也許有棒球粉絲徹夜難眠,也許有人不停聽著那首洗腦神曲,但正如皇后樂隊的那種名曲的標題一樣:The Show Must Go On。

頗受商家青睞的歐洲網紅

在歐洲還流行一種時尚部落客,就是網紅開設部落格後利用自己的人氣增加影響力,這種形式類似中國的自媒體。

歐洲網紅的經營模式是,一旦部落客的人氣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得到商家的贊助,贊助方甚至會邀請他們參加公關活動。網紅知名度的增加,開始影響傳統的推廣模式。品牌商經由網紅影響到他們的粉絲,以達到宣傳品牌的目的。

當中國的網紅經濟風暴來襲時,我們有必要深究歐美紅人的行銷演變,從最早的時尚部落客的誕生,到現在各個精細行業網紅的興起。

歐洲影響者有四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Celebrities,也就是明星、名流;第二層是Publishers,中國的理念是自媒體,歐洲是時尚部落客。二○一三年歐洲誕生了很多時尚部落客,他們自己會創作部落格,比較有名的是Andy torres和Stylescrapbook。

例如Andy,墨西哥人,擁有一雙長腿,是身材非常棒的職業運動員。作為南美人,她的先天條件非常優秀。二○一一年,二十多歲的她到阿姆斯特丹闖天下。Andy開設了自己的部落格,歐洲很多人跟新浪微博平台的用戶類似,都是發表長篇文章或者多圖,把每日的穿搭拍攝出來,Andy也不例外。

她就這樣一步步經營自己的部落格,兼職模特兒工作。這樣漫長的積累持續了兩年,人氣慢慢地搭建起來,經營五年之後,她也收到了很多商家的贊助,這是典型的歐洲利用網紅經濟的模式。

一旦部落客的人氣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就會得到一些商家的贊助,贊助商甚至會請他們參加公關活動。開始的時候,部落客本身的商業收益是非常低的,但卻增加了他們的人氣。

類似的還有著名的義大利部落客,現居美國,叫Chiara Ferragni。在歐洲其他國家與Andy同時崛起的,包括北歐的一些部落客。二○一三年前後,真的是部落客盛行的時代。

Chiara Ferragni為YSL代言

部落客們同在歐洲本土,互相間演變為朋友合作的關係,這點與中國很像。在部落格上互相幫對方推穿搭的照片、吸引更多的人氣,這也是互助共用的經濟形式。他們的人氣和穿戴方式影響歐美時尚界的巨大轉型。

縱觀過去幾年,米蘭、巴黎、倫敦、紐約時尚秀可以發現,坐在前排的越來越多是部落客。他們的吸睛和變現能力,使其成為公關活動的嘉賓。這樣做可以增加人氣、增加社交圈的人脈,在世界各地都行得通,有志於成為網紅的朋友可以借鑑。

多元受眾造就多元網紅

歐洲部落客和網紅的發展跟美國比較類似,統稱歐美現象。基本上使用的平台是Facebook和部落格。但從Instagram成為歐洲網紅發布照片和日常活動主打的社交媒體平台後,歐洲的社交媒體二○一五年開始發生非常明顯變化。三、四年前,部落客開始在Instagram發照片來導流,淡化了部落格。

中國的「九○後」和「○○後」,在歐洲叫千禧一代。千禧一代是部落客影響的主要受眾。千禧年後是讀圖時代,Instagram是必備的平台,很多部落客都是在Instagram更新,慢慢淡化部落格的更新。

廣告公司也開始考慮品牌的推廣,他們現在喜歡用社群影響者行銷的方式。品牌商怎樣能夠最有效地把品牌推廣到受眾,怎樣才是最有效的行銷方式?部落客或網紅在經營人氣的同時,品牌方也在探索尋找他們。一個完美的結合就是合適的品牌跟合適的網紅(影響者)合作,搭建給相應的受眾,事實上這是雙向的。

歐洲的品牌推廣特別強調受眾人群,品牌方會非常認真地挑選品牌大使,事實上這也給了歐洲網紅經濟非常大的空間,意即並不只有美少女才能成為網紅,因為產品是多樣的。

歐洲的網紅形式是多樣的,以荷蘭市場為例,很多網紅行銷公司和網紅經紀公司會特別關注在策劃行銷案時需要的品牌,品牌受眾的多元化影響了網紅形式的多元化。

關鍵字: #社群媒體 #KOL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