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把磚頭帶給年輕人,台灣還是很有機會!
[專訪]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把磚頭帶給年輕人,台灣還是很有機會!
2016.11.07 | 人物

「人眼的視角最多只能看70度,你知道羚羊的視角多廣嗎?270度!我們現在可以讓人類的視野打開」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拿著一顆小小的圓球興奮地說著。

這一顆小圓球,是IC設計公司鈺創投資的新創團隊eCapture所開發出來的產品,一顆能拍出360度的攝錄球,取名為LyfieEye就是life+selfie,要抓住年輕人愛分享生活、愛自拍的商機。現正在Kickstarter上募資,目前金額突破3.7萬美元(約新台幣118萬元),超越了設定的門檻

盧超群_鈺創董事長_20161103_蔡仁譯攝-2.jpg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投資矽谷新創團隊eCapture,推出可拍攝360內容的LyfieEye小物。
圖/ 蔡仁譯攝

減法原則,插入手機便可使用

近一兩年,投入360拍攝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大企業包括理光、Nokia、三星、LG,新創團隊也不少,像是近期因產品出貨延後被網友熱議的LUNA,就獲得台灣IC設計公司義隆電及旗下義晶科技的開發資源合作。

研究機構ABI Research預估,到了2021年,專業級及專業消費(Prosumer)等級的360度攝影機出貨約200萬台,不過,同年,消費型的360度攝影機出貨將達到400萬台,是專業型的兩倍,市場更誘人。

不過,現階段消費型360相機市場上,業者做的多是屬於獨立型的(stand alone)裝置,而eCapture換個角度發出,只要將小球插在Android手機上就能使用,主打高便利性,價格也較低,這個策略似乎更能吸引一般普羅大眾。

「你可能聽過360影片,大家也都做可以看360影片的裝置,如Oculus、Google Cardboard,但是,可以讓你做出360內容的產品卻不多。」eCapture共同創辦人Tan Sherwayn說,「而智慧手機一年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億支。」人手一機,結合手機就是最快的方式,因此LyfieEye的設計理念就是要利用手機的能力,來實踐360拍攝。

Android手機插上LyfieEye,就能拍360照片或影片。
圖/ 鈺創提供

這是一種減法的概念,什麼意思? LyfieEye的設計是插進手機,本身沒有內建電池,利用手機的電池及CPU來提供動能及系統運作,這樣一來,360攝錄裝置的成本就能下降,而且透過手機上的螢幕即時看到拍攝的角度或畫面,不需要透過藍牙連線,如此,「消費者不需要為了拍攝360內容,再多花成本在相機的面板、電池、處理器等上面。」另外,透過自拍的方式讓拍攝更自然、便利

因此LyfieEye在Kickstarter上預購價為109美元(約為新台幣3,426元),之後通路價為149美元(約為新台幣4,684元),比起其他產品300美元起跳,更有價格競爭優勢,幾家韓國通路商在Kickstarter上看到,立刻主動聯繫要將產品引進韓國。

半導體進入應用時代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界仍佔有領先地位,台積電讓台灣有自有生產的能力,IC設計也有強者,如聯發科,不過「現在要從上游的製造設計,進入『應用為王』。年輕人帶著新觀念及半導體的基礎,延續下去,我們已從科技發明時代進入應用多元的時代。」盧超群說。

的確,除了鈺創,義隆電及義晶科技也跟LUNA合作開發360攝影機,台灣IC設計公司都不約而同相中了360攝影機這個議題,除了因為半導體走進應用時代後,大夥都在尋找新出路,盧超群進一步分析,「要將360攝影機做到這麼小,只有靠IC,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結合光學、軟、硬體的產品,而IC設計公司一直就是要跟不同領域的技術或軟硬體配合。」對IC公司來說,是技術的延續及發揮。

對於鈺創也踏入360攝影領域,義晶科技副總林盟淳也稱許「搭配手機是很便利的方式」,不過義晶與LUNA合作的產品是以stand alone角度切入,在設計上以多元複合性效能使用為主,能無線顯示、攝錄,也能獨立當行車記錄器、支援隨身硬碟使用,雙方切入的角度不同,越來越多台灣公司投入,就越有機會拱大市場。

而先前LUNA出貨進度延遲,林盟淳以合作夥伴的角度說明:至於LUNA的進度會在12月底前完成1,200台出貨,交到群募Backer者的手上。不過,義晶除了跟LUNA合作之外,也有歐洲、特殊領域等客戶,合作開發主打女性市場的馬卡龍360攝影機等。

被羚羊影片觸動了心

今年盧超群跟團隊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展示開發的影像技術,正巧遇見了曾經在鈺創任職18年、現為eCapture共同創辦人的George Wang,兩人對未來趨勢聊了許久,鈺創的影像技術及IC設計能力可以應用在360相機上,彼此合作,也讓盧超群拿出銀彈來投資。或許,那隻羚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一回盧超群看電視介紹動物的生態,是一隻獵豹對羚羊虎視眈眈,就在獵豹一躍而上準備獵殺時,羚羊快速的跑走,那個瞬間讓獵豹撲了個空,「人類眼睛的視角很有限,看個70多度就很困難,但羚羊可以看到270度,所以躲過獵豹的攻擊,這是上帝給的禮物。」

他說得感性:「人眼是類比的,看到了美景,卻沒法跟你說出有多美,人生有很多細節沒法被留下,所以我們投資,透過LyfieEye不僅拍下自我的形象,還能把細節保存,例如周遭環境,」「鈺創有IC設計的實力,也熟悉供應鏈,但新創公司有熱情,知道未來的應用在哪裡。」彼此互補,齊力作戰。

歡迎攝影相關新創找他合作

盧超群與多數產業大老不同,他親和力十足,愛跟人聊天,公司的打掃人員也是他閒談的對象,「能把公司整理的很乾淨,很值得研究啊」。正因如此,盧超群對趨勢變化感興趣,也有敏感度,不僅從他的業務可以看出,市場就傳言鈺創打入Oculus供應鏈,卡位下一波視覺科技大戰,他腦中更是有各式想法,他想以直播、網紅來玩LyfieEye,他想來弄個虛擬電影院,讓大家來秀拍攝的內容,他建議Airbnb應該要加入360環繞影片的功能,「讓使用者更清楚看看房子」,還說他很想做一些跟「攝影社群」、「360結合無人機」、「VR/AR」等有關的新應用,並耳提面命我,如果有認識優秀的團隊要介紹給他。

盧超群_鈺創董事長_盧超群提供.jpg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用自家LyfieEye示範360效果。
圖/ 盧超群提供

把磚頭給年輕人

盧超群認為,科技多元化應用有幾個原則,「創新的人一定是小眾。」但比較可惜的是,台灣現在的氣氛還沒有孕育出來,「我們習慣思想要大、要有資產,」「台灣有一股怨氣,年輕人氣走不出去,長一輩嘆沒有傳承,我覺得這太荒謬!」

他接著說,「希望台灣年輕人跟我聯絡,我們一起談新應用。」「年輕人不要怕資源不夠,也不要怕企業這麼大,很遙遠,要找到對的人。」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
台灣有一股怨氣,年輕人氣走不出去,長一輩嘆沒有傳承,我覺得這太荒謬!

但要新創團隊找大企業怎容易?一是往往認為彼此氣場不合,要不就是大企業高不可攀,難親近,「新創怎麼可能直接找鈺創或台積電啊?」我直覺反應的說,沒料到隨即遭他反駁:「大小,從來不是問題。」

這一年翻紅的NVIDIA就是非關大小的故事,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創業時,辦公室只有十多坪大,而鈺創在當時論規模、營收,都比NVIDIA高出許多,但黃仁勳找上盧超群,「我就把DRAM給他用,」他說,大小不是重點,「創業有夢,也要有法則實踐。」

放下鈺創,盧超群的另一個身份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他強調,新創團隊必須要有實踐的法則,如果評估哪裡做不好、是弱點,就要懂得尋找合作夥伴,「來找協會談也可以,」特別是先前有不少硬體新創在網路募資成功,卻掉入生產製造的困局,無法出貨,更讓他感到可惜,「台灣半導體有這麼好的技術,就應該好好利用。」

「大人需要年輕人的好處,年輕人需要大人的幫助,我們有跟供應商相處的歷練,他們有軟硬體交接的思維。」「讓老中青各自扮演合適的角色,把磚頭帶給年輕人,台灣還是很有機會。」

一位不願具名的半導體人士就說,「盧董特別喜歡跟年輕人談,所以他能對新應用一直保持熱情,而且很惜才,他在半導體協會辦了桂冠計畫,讓半導體員工回學校念博士,持續進修」。

盧超群看著自己投資的360攝影球上群眾募資,笑說「很羨慕,以前創業都沒有這個途徑」,更對這個新應用寄予厚望,LyfieEye預計11月底就會出貨,趕上歐美的聖誕旺季,明年1月可望進到Amazon銷售,「360攝影在未來半年就會火紅」他說,當整個產業都往AR、VR走,腳步就停不住了,對他來說,LyfieEye像是小兵,但會立大功,因為人類眼睛的視野,已經被打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