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盡洪荒之力阻止川普勝選的美國主流媒體,為何終究還是失敗了?
用盡洪荒之力阻止川普勝選的美國主流媒體,為何終究還是失敗了?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令人跌破眼鏡。儘管川普在社群媒體上獲得的高人氣似乎可以預告這一切,但在美國傳統媒體一面倒支持希拉蕊的同時,不免也讓多數人相信傳統新聞媒體專業的影響力和力量終會獲勝。不過,事實證明,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扮演史無前例關鍵角色的社群媒體,對我們的影響力可能遠超乎預期。

川普
圖/ Donald J. Trump Facebook

傳統媒體和社群媒體影響力交會的轉折點

在這次的大選中,美國許多主流新聞媒體紛紛表態支持希拉蕊,繼美國自由派《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與強調立場中立的《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表態後,就連保守大報《亞利桑那共和報》(The Arizona Republic)也在創報126年後首次倒戈,表態支持希拉蕊。

根據「尼曼新聞研究中心」,在報章雜誌中,支持希拉蕊的日報高達229家、周刊有131家,相較下,支持川普的日報只有9家、周刊只有4間,落差相當懸殊,獲支持比例為27比1。

除了表態,主流媒體更以大篇幅報導川普負面消息,從性醜聞、種族歧視到排外言論,同時也嚴格審查川普的事業,包含賭場、不動產、逃稅等,企圖「阻止」川普勝選。且在選前,美國民調中心FiveThirtyEight紐約時報華爾街郵報等主流媒體的民調,也顯示希拉蕊領先。

new york times.png
《紐約時報》的當選預測在開票後才180度大反轉。

可想而知,川普當選讓不少媒體都崩潰了,《哈芬登郵報》(Huffinton Post)更直接在首頁以「惡夢:總統川普」作為新聞標題。

哈芬頓郵報
圖/ 截圖自哈芬頓郵報

從這次的大選結果來看,過去被視為能設定新聞議題走向、特別是政治議題的主流媒體,儘管用盡洪荒之力,影響力卻已經回不去。

當然,這一切和社群媒體脫不了關係。

社群媒體:注意力短、回聲室、不實傳聞

不論是Twitter或Facebook的粉絲、文章分享或按讚數,川普都遠高於希拉蕊;在Facebook,川普擁有近1,300萬的粉絲,希拉蕊則不到900萬。

廣告禁用_trump_shutterstock_416111896.jpg
川普在社群媒體上獲得高人氣。
圖/ ShutterStock

但相較於2004年,歐巴馬用社群媒體成功打贏選戰、被稱為史上第一位「社群媒體總統」,多是對社群媒體崛起持正面評價,但這次,社群媒體卻由白轉黑,被許多媒體視為「破壞」政治的工具。

《The Wired》指出幾個負面影響。

1. 極端言論、惡搞、花邊訊息稱霸的資訊平台

受限於社群媒體的閱讀特性,越來越多人不是在注意力集中的狀態閱讀文章,而只利用滑過社群媒體的零碎時間順便了解議題。其中多數人只看新聞標題,就算點進文章,也很少會把整篇看完。

另一方面,在混雜新聞、好友動態、網路農場文章的社群媒體中,帶有極端言論、偏見、惡搞或搞笑花邊的訊息,較傳統新聞更吸引眼球。少了傳統媒體編輯台的把關,社群媒體上更有不少是以假亂真、來源不明的文章。《Wired》就指出,網路讓傳播資訊更容易,但真相也更容易被破壞。因為在網路上,所有資訊都是平等的,就算是謊言也一樣。

Wired
「這次的選舉告訴我們,讓我們用指尖就能接收事實和資訊的平台,也可以輕易被利用來破壞基本事實。」

不過不論是真相或謊言,或許在社群媒體上都不這麼重要了。《Wired》指出,現在大家只擁有「Twitter大小的注意廣度」,意即只對當下社群媒體討論熱烈的議題有反應、選擇性忽略其他事件,導致最新事件總是壓過較舊的事件。

《Buzzfeed》分析美國政黨Facebook粉絲頁後也發現,粉絲頁分享越多錯誤或誤導的訊息,粉絲團貼文會更加病毒式傳播。無獨有偶,也有研究發現,一篇文章錯誤的地方越多,越容易在Facebook上流行。令人擔憂的是,Facebook現在已是許多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資訊接收管道。

2. 加劇同溫層現象的回聲室

不僅如此,社群媒體也加劇了「回聲室」現象,用戶只接收到和自己觀點相同的資訊。

以Facebook演算法為例,用戶越喜歡哪種類型的文章、就出現越多相同類型的文章。因,此就算每天透過社群媒體接收大量資訊,卻無助於辨認事實或理解不同觀點。

康乃狄克大學哲學教授Michael Lynch指出,「只要讓人們接收矛盾資訊,他們會自動忽略和自己觀點不同的訊息。」

3. 被迫跟進的傳統媒體

不過若說傳統媒體在這次的大選中是「只報導事實、絕對正義」,也不盡然正確。

廣告禁用_Trump_shutterstock_493738126.jpg
川普以社群媒體作為主要發聲管道,而非傳統媒體。
圖/ ShutterStock

川普在這次選戰中繞過主流媒體、以社群媒體作為主要發聲平台,一方面,他認為社群媒體可直接接觸更多潛在支持者,另一方面,川普極端、脫序的言行,例如喊出像納粹的口號、稱民主黨創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等,並不符合傳統媒體政治正確的標準。

但這並不影響他在傳統媒體的曝光率。

《Fortune》指出,一旦某個消息在社群媒體獲得一定的流量,傳統媒體也被迫要報導,不論是考量新聞性或為了吸引廣告。

美國電視台CBS執行長Leslie Moonves直言,美國人民對川普集體注視的現象,「相當有利於CBS和其他媒體」。且根據《Mashable》和數據追蹤公司Newswhip調查,包含《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十大主流媒體網站,有38%的流量都來自川普相關報導,其中甚至佔《Vox》60%的流量。

資深媒體評論人、《媒體失效的年代》作者傑夫賈維斯(Jeff Jarvis)在開票期間,不斷在Twitter上表示對美國選民相當失望,還斥責持續尋求流量和點擊的媒體,「作為衝點閱率工具的川普,遠比他們想像得危險」。

《Fortune》估計,共和黨在這次選戰中,約獲得價值超過20億美元的媒體報導,不過卻是完全免費。他們顯然不在乎報導是正面還是負面,反正都是免費的宣傳;只要言行越脫序,就能獲得越多報導。

每5人就有1人曾因社群媒體貼文改變政治立場

儘管許多人批評社群媒體不利於深化、理性的議題討論,並認為候選人在社群媒體上的聲量大小,並不一定代表支持者比較多,其中可能有許多人只是看熱鬧,卻可能也因此輕忽社群媒體潛移默化的影響。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調查,多數人對社群媒體的政治資訊持負面態度;有40%的人形容他們被Twitter和Facebook上的政治辯論「精疲力盡」、80%的人在社群媒體上看見意見不同的貼文,通常會選擇直接忽略,還有40%的人會因覺得內容「有攻擊性」而檢舉政治貼文。該調查也發現,高度參與社群媒體的用戶,認為社群媒體相較其他政治討論場合,更憤怒、更不民主且更不尊重人。

不過這項調查也指出,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每5人中就有1人曾因社群媒體上的貼文,改變支持對象和對特定議題的立場。其中,多數改變立場的人,對特定候選人的態度多同時從正面轉向負面;有更多政治傾向為民主黨的人表示曾改變對候選人和政治議題的立場。

雖然不受社群媒體影響政治態度的比例還是較高,但從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看來,社群媒體早已不是過去次於主流媒體的「另類媒體」,而是可以主導選情的「大眾媒體」。顯然,社群媒體如Facebook,不能再單純以「我們是科技公司,不是媒體公司」這樣的言論,推託傳播錯誤訊息的責任,而是應該更加審慎思考,它想在現代社會扮演哪種角色了。

資料來源:NiemanLabPew ResearchFortuneThe New York Time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