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抗爭不斷,網路公民運動會影響美國政治的未來?
川普當選抗爭不斷,網路公民運動會影響美國政治的未來?
2016.11.23 |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美國國內爭議不斷。首先是包含紐約、芝加哥、舊金山、西雅圖、波士頓、鳳凰城、洛杉磯等38個城市在選舉宣布後不到12小時即爆發千人以上大規模遊行。

此後幾天,遊行不但人數沒有減少,到了周末遊行人數更爆增,洛杉磯遊行擴大至8千人,而紐約曼哈頓川普大樓前的抗爭行動從上周三的2千餘人暴增至數萬人,將第五大道從中央公園(Central Park)至聯合廣場(Union Square Park)擠得水洩不通,現場更有千餘名警力維護秩序。

美國有史以來未見過行動如此迅速且規模如此巨大的全國性抗爭行動,上次美國有此規模之全國抗爭行動可能要回溯到越戰時期

這次抗爭幕後最大的推手是網路世代,不但透過Facebook、Twitter組織遊行以外,更透過YouTube、Facebook Live以及Periscope(Twitter)直播遊行現場,以及透過公民行動平台發動大規模連署。

對於這些抗爭行動(多為和平示威活動,僅有少數於洛杉磯、波特蘭與加州奧克蘭的抗爭行動釀成警民暴力衝突),美國國內反應自然是非常兩極化。

美國右派與許多川普選民嘲笑民主黨選民輸不起,川普本人則是在Twitter上發表民眾對他的抗爭是「不公平的」。不過,他也被人踢爆曾在2012年歐巴馬勝選時呼籲美國人對歐巴馬「發動革命」

美國左派與溫和派選民抗爭的同時,更有人發動連署要求12/19日選舉人大會將票投給希拉蕊,並否定川普當選的正當性。 此訴求已超過458萬人連署(截至11月23日),將成為全球最大公民行動平台Change.org上連署人數最多的專案之一。

此外,由於選票舞弊傳聞迭起,美國第三方候選人吉爾·史坦(Jill Stein)發起為搖擺州重新計票的群眾集資專案,短短三天內已籌得250萬美金,將先在威斯康辛州對該州法院申請重新計票。

目前許多台灣媒體仍將這次抗爭歸類為一般選舉後「輸不起」的激情反應,但在美國本土,連主流媒體都開始關注選舉人系統的重大缺陷。

過去選後抗爭,多是幾百人的當地活動,如果純粹只是抗議川普的人格,也難以解釋這次的公民運動規模。要了解為何這次美國民眾會如此憤怒,我們必須深入探討這次美國選舉人系統為何出包,以及選舉人系統的歷史典故。

真正的選舉結果,希拉蕊大贏2百萬票

這次選完後,國內外媒體馬上放出事先準備好的農場文,檢討希拉蕊出師不利導致民主黨敗選。事實上,現狀沒這麼單純,要討論民主黨選輸的原因,希拉蕊的個人行為還算其次。

雖然這次選舉的投票率稍遜於2012,實際投票人數以1億3400餘萬人,超越2012年的1億2900餘萬人。以美國過去數十年投票率來講,2016並沒有「大落」的現象。

而若論及過去幾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總得票率:

1992年,柯林頓(民主黨)以44,909,806票擊敗老布希(共和黨)的39,104,550票。(總得票數+5.6%,選舉人票370對168)

1996年,柯林頓(民主黨)以47,401,185票擊敗鮑勃·杜爾(Bob Dole)(共和黨)的39,197,469票。(總得票數+8.5%,選舉人票379對159)

2000年,小布希(共和黨)以50,456,002票擊敗高爾(民主黨)的50,999,897票。(總得票數-0.5%,選舉人票271對266)

2004年,小布希(共和黨)以62,040,610票擊敗約翰·凱利(John Kerry)(民主黨)的59,028,444票。(總票數+2.4%,選舉人票286對251)

2008年,歐巴馬(民主黨)以69,498,516票擊敗約翰·馬侃(John McCain)(共和黨)的59,948,323票。(總票數+7.2%,選舉人票365對173)

2012年,歐巴馬(民主黨)以65,915,795票擊敗羅姆尼(Mitt Romney)(共和黨)的60,933,504票。(總票數+3.9%,選舉人票332對206)

2016年,川普(共和黨)以61,958,044票擊敗希拉蕊(民主黨)的63,640,193票。(總票數-1.02%,選舉人票306對232)

反觀今年,川普雖然以306張選舉人票擊敗希拉蕊的232票,但總票數結算至今,希拉蕊總票數已超越川普200多萬票,領先幅度達1.02%,是2000年時高爾領先小布希總票數比例的四倍。

在柯林頓擊敗老布希後,共和黨在美國政治中的優勢年代(共和黨多掌握白宮與參議院)結束了。隨後,二十餘年民主黨相對強勢。

綜觀過去五、六屆總統選舉,民主黨勝選幾乎是排山倒海之勢,但共和黨兩次勝選除了2004年有2.4%領先以外,不到二十年內第二次輸了總票數,卻仍透過選舉人系統進入白宮。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也只發生過五次,約每十任總統就有一任輸了總票數,但仍靠選舉人票勝選。因此,可以理解為何這次選舉的結果讓許多左派與民主黨選民格外憤怒。

大家一開始相信希拉蕊出師不利的說法,隨著選票計算揭露,希拉蕊領先兩百萬票,這種說法也備受懷疑。

當數以百萬計的選票因為選舉人票系統而被忽視,也讓不少許多美國人開始檢討川普勝選的主要原因,是選舉人系統的制度性缺陷。

選舉人票的系統問題:有被操作的風險

簡而言之,美國的選舉人系統(Electoral College)是一種代議式民主,在選舉國家首長的功用和英國議會、蘇聯的蘇維埃代表大會、中華民國過去的國民代表大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代表大會類似。基本上就是先從各選區選出代表後,再由代表們選出(決定)首長人選。

這種系統是否有問題呢?

答案是見仁見智。直接民主(Direct Demorcacy)與代議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各有利弊,而事實上,英國和蘇維埃雖然在首長選舉都是透過代議民主,但兩者選舉的透明度、政治清廉度都有天壤之別。 因此,我們該關注的不只是系統是什麼,而是系統怎麼被人利用。

回到美國的選舉人系統,理論上選舉人票是依照人口分配,但事實上,選舉人票的分配仍有些古怪的特性,使其仍有被操作的風險。

首先,每州最少會被分配三名選舉人票,因此人口少的州所配得的選舉人票比例較高。比如說,加州人口約3,914萬人,為美國最大的州,配得55名選舉人票。而懷俄明州(Wyoming)人口只有58.6萬,為美國最小的州,也配得3名選舉人票。

以比例來看,加州1百萬人配得1.5選舉人票,而懷俄明州每1百萬人卻配得5名選舉人票,是加州的三倍以上。因此加州住民對於美國政治影響力遠低於懷俄明州。

80年代以前,美國大州與小州的投票趨勢還未像今天一般分歧對立,但是到了今天,美國人口最多的州除了德州與喬治亞州是共和黨鐵票倉以外,大州如加州、紐約、伊利諾(Illinois)、紐澤西都是民主黨的鐵票倉,人口占美國21%。

南方與中西部的小州則是共和黨的鐵票倉,雖然人口總數不多,但是選舉人票相加的結果,卻相當可觀。導致最後能決定選戰結果的三大搖擺州,是佛州(Florida,美國人口第三大)、賓州(Pennsylvania,美國人口第六大)和俄亥俄州(Ohio,美國人口第七大)。

第二,制度性議題,就是選舉人的分配方式。美國憲法只有規定由選舉人共同選出總統,除此之外,選舉人票分配的方式則完全由州自己決定, 因此「贏者全拿」只是一種慣例,而不具有法律基礎

所謂贏者全拿,就是如果加州選民過半投給民主黨,那加州的55選舉人票將會全數投給民主黨候選人。美國有些州認為這種作法並不妥當,因此有緬因州(Maine)以及納布斯卡(Nebraska)兩州決定參考該州投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

美國另有十州(加州、紐約、紐澤西、華盛頓等)已簽署全國總票數跨州協定,協定成員皆通過立法,在總統大選時,選舉人票的贏家若不是總票數贏家時,這十州會將選舉人票投給總票數贏家,來確保選舉人票的「多數」基礎。

可惜的是,目前為止此協定只有民主黨鐵票倉簽署。一方面,共和黨州由於多反對聯邦影響州自主性,因此對此協定興趣缺缺;另一方面,賓州、俄亥俄、佛州等三大搖擺州因為自己在選舉人票系統中的影響力,而不太可能會同意簽署協定。

許多人一開始認為選舉人系統的規則是美國兩百三十年來的「正當傳統」,實際上這是跨州政治的重要議題。

這次選舉的結果更是一大導火線,再次引爆左派多數州對於美國選舉人系統的不滿。

選舉人票由來

現在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美國會有這種選舉人票系統呢?美國與英國不同,是採三院分權,為何要沒事找一堆選舉人來選總統?

美國許多人猜想是因為要保護弱勢州的利益,其實不然。而真正的原因,其實很多美國人都不清楚。

選舉人系統最初設計理念背後真正的原因就是:與奴隸制度妥協

回溯到1987年美國建國初年,美國才剛獨立,美國建國元勳的聯邦黨將美國從邦聯(Confederation)改制為聯邦(Federation),制定出美國憲法,碰到了憲法一大難題:怎麼選出聯邦首長?

當時美國北部州的少數人種(主要以黑人為主)多為自由身,奴隸人口很少。反觀,南部務農大州奴隸制度仍興盛,很明顯兩者的社會型態和經濟型態大不同,政治上更難混為一談。當時美國人口約270萬人,而奴隸就占了68萬人。

若參考美國建國13州的人口,雖然紐約和賓州與當時人口最多的維吉尼亞州(Virginia)的自由人口差不了多少,維吉尼亞卻另有29萬奴隸人口。因此當南北多州談判時,南方州便大力反對用直接選舉的方式選出總統,而北方州亦拒絕南方州將沒投票權的奴隸人口算入總票數。

最後,兩方決定折衷方案,歷史上稱為五分之三折衷案。此折衷案允許無投票權之奴隸以及其他少數人種算作「3/5個人」,而其作用在於賦予南方奴隸大州約1/3的額外票數。

為了方便計算,當時的建國元勳們通過建立選舉人票系統,來計算並制定每州所分配的票額。折衷方案通過後,像維吉尼亞州即使與北方大州賓州投票人口相差不多,卻拿下了20%的選舉人票。

經過230年,美國早已廢除奴役制度,少數人種也已獲得投票權,但是這古老的選舉人制度也被保留了下來。

選舉人票改革難度大

既然選舉人票系統在美國史上已出包五次,為何不改革呢?

因為美國修憲除了國會兩院必須超級多數(三分之二)通過外,還必須通過各州表決的超級多數(四分之三),也就是50州之中必須要有38州表決同意修憲。

上面已討論過,人口小州在選舉人票系統的配票額度遠高於人口大州,而美國三大搖擺州也不願失去自己在選舉人系統中的關鍵性。因此對於多數州而言,即使選舉人票系統使得美國各州州民的政治影響力不均,許多美國州(尤其是共和黨多數州)必將封殺修憲案。

美國_網路民主_Internet democracy_shutterstock_511833004.
圖/ shutterstock

網路公民運動會影響美國政治未來嗎?

美國總統大選的實質意義與英國脫歐公投一樣,算是一種民意機制,卻沒有法律效力。

因此,在12月19日美國選舉人投票前,川普都還不是總統。

美國大量抗爭的民眾訴求,即是希望選舉人將票投給總票數最高的希拉蕊,雖然此訴求合法合理,但是卻不可能發生。

由於大部分州的選舉人是由勝選政黨選出,因此共和黨選出的選舉人跳票機率很小。目前希拉蕊的選舉人票仍落後川普58票,至少要30名選舉人跳票,希拉蕊才有可能當選,因此這次翻盤的機率是微乎其微

即使如此,這次的選舉人雙方都已有躁動,連共和黨內部都發聲要摘掉川普。

即使如此,值得關注的是,網路平台推動美國有史以來最迅速、規模數一數二的抗爭遊行與公民運動。而希望選舉人支持希拉蕊的線上連署,也在選後三天內突破2百萬人,目前已突破450萬人。依目前連署人數趨勢看來,在12月19日選舉人投票前,有機會再增加百萬人,屆時可能成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連署專案。

而在輿論爆炸下,民主黨參議員已順勢提出廢除選舉人修憲案

雖然法案通過機率極低(註:共和黨完全執政,還沒到各州表決時,在國會就會先被擋下來),這次美國發生的大規模公民運動,在網路平台與年輕世代的積極參與下,未來可能會成為美國政治的重要面向,也是未來每位美國政客必須關注的新焦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800至1000字,兩天內會回覆是否採用,文章會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關鍵字: #美國總統大選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你還在手寫填單、逐格Key-in資料嗎?在生成式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之際,永豐銀行推出全台首創「說話就能完成交易」的智能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讓繁瑣的填單流程成為過去式,使用者可以透過文字輸入、口說敍述或上傳照片等方式,向AI傳達自身需求,無論哪一種方式,AI都可以即時理解使用者意圖,並根據與使用者的對話內容,自動填寫存款、提款、轉帳、匯款等相關表單,顛覆使用者對金融服務的想像。

生成式AI再進化,開啟AI代理人時代

隨著生成式AI的進步,LLM大型語言模型已具備多輪對話和上下文理解的能力,甚至正邁向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不需要人類涉入的AI代理人(AI Agent)的新階段,這項技術突破讓企業既有服務得以展現全新樣貌。

以國際證券經紀商FBS為例,其推出的FBS AI Assistant服務,跳脫傳統單向建議模式,不直接提供評論或建議,而是讓用戶先選擇一至多項技術指標,再交由生成式AI模型解讀並生成專屬分析與操作建議,打造更具互動性與參與感的使用體驗。

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張天豪認為,這種以生成式AI為核心的互動式服務模式,將大幅優化客戶的使用體驗,成為金融服務新常態。未來,客戶不必學習如何操作App,也不用記得交易程序,只要用對話、上傳照片或螢幕截圖等自己習慣的方式表達需求,AI就會理解並協助完成後續動作。「未來的金融服務將像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一樣,簡單而自然,」張天豪強調。

永豐銀行
前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 張天豪、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處長 王筱嵐 後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經理 林維婕、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工程師 廖庭暘
圖/ 永豐銀行

從填單到對話,iWish重塑分行服務體驗

瞄準此未來趨勢,永豐銀行進一步盤點金融服務場景,決定從最貼近客戶的分行場域出發,打造互動式服務新體驗。

張天豪說明,臨櫃交易往往需要填寫各式各樣的表單,這些表單格式通常很制式、欄位繁複,對不熟悉流程的客戶而言,常常填到一半才發現格式錯誤、填錯位置,甚至必須整張重來,徒增挫折與作業時間。

「iWish服務的推出,就是為了讓這段流程可以變得更自然、直覺且輕鬆,」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說,客戶不再需要手寫填單,只要開口說、輸入文字或是上傳圖片,告訴iWish想要使用哪些金融服務,就可以完成交易,將原本繁瑣、仰賴經驗的填單作業,轉化成只需一句話或一張圖就能搞定,大幅提升臨櫃交易的服務體驗與作業效率。

以轉帳交易為例,客戶可以口說轉帳帳戶及金額,或是上傳網購訂單的轉帳頁面截圖、團媽在Line上提醒轉帳付款的對話截圖等,iWish會從中辨識表單所需資訊並精準填入銀行系統中對應的欄位,待客戶確認資訊無誤之後,系統就會生成一個二維條碼,只要將二維條碼交由臨櫃人員完成最後核對,就能輕鬆完成金融交易。

AI減輕行員負擔,專注更高價值服務

除了顛覆客戶的使用體驗,iWish服務也為內部作業流程帶來優化和改變,「對永豐銀行而言,iWish服務不是引進AI技術的炫技展示,而是與現有服務模式的無縫融合,讓創新落地、貼近人性」,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王筱嵐處長說。

王筱嵐進一步表示,最開始,金融交易需要經歷「客戶填單+櫃員輸入」的雙重程序,不僅耗時,也容易出錯。之後,永豐銀行推出免填單服務,客戶可以口述或將交易資訊抄寫在紙上,交由櫃員輸入至系統中、列印單據,待客戶簽名確認即可完成交易。

永豐銀行
圖/ 永豐銀行

而iWish則是免填單服務的再進化,藉由生成式AI(GAI)的語意理解與圖像辨識能力,取代櫃員的手動輸入作業,不僅提高效率與準確度,也大幅降低櫃員的作業負擔,可以將心力投注在更有價值的服務與溝通上。

GAI不只是客服輔助工具,更是金融轉型的推進引擎

相較於目前金融業的生成式AI應用,多數仍停留在客服階段,iWish是全台首創直接導入金融交易場景的GAI服務,堪稱跨出關鍵一步。

然而,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永豐銀行團隊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壓力最大的,便是如何降低LLM可能出現的「幻覺」與辨識錯誤風險。尤其在金融交易場景中,AI的辨識精準度不僅關係到客戶權益,更直接影響其對金融服務的信任感,必須以更審慎的態度來看待。

為此,永豐銀行從多個面向著手提升模型準確度,包括優化Prompt設計與模型邏輯、與前線單位密切協作,共同討論介面呈現、使用流程與應用情境、在UI/UX介面加入提醒文字與引導機制,避免造成誤解。此外,團隊也分階段進行大規模封閉測試,邀請全行數百位同仁參與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持續微調優化,確保最終推出的服務穩定度。

iWish的智慧來自於訓練與學習,「越用越聰明」的特性需要使用者參與激發

iWish是一款全新上市的智能服務,專為提升臨櫃交易體驗而設計。現階段iWish服務聚焦於台幣存款、提款、轉帳及匯款4大交易類型,並以「分行」為主要場景,未來則計劃將iWish服務擴展至更多金融交易類型,甚至走出分行場景,與iBranch等線上服務結合。

永豐銀行
永豐iWish以「智讀」、「智說」、「智寫」人性化操作,讓金融交易更方便快速
圖/ 永豐銀行

iWish的成功落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宣示意味著,生成式AI正式從客服輔助工具,搖身一變成為可以理解意圖、自然回應、主動引導的智慧助理,讓用戶在熟悉的對話情境中完成交易,實現真正以人為本的金融體驗。而AI模型的成長需要訓練,iWish在初期也需要客戶的參與來變得更聰明,透過接觸到更多元的使用情境,進一步完善服務,讓每一次互動都更懂客戶的需求。

「iWish服務只是第一步,」張升寶認為,這項服務不僅重新定義人與銀行的互動方式,也為生成式AI在金融業的應用看見新的可能。他期許未來能進一步擴大AI Agent應用範圍,讓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驅動金融轉型的核心力量。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