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有可能成為我們的伴侶嗎?
機器人有可能成為我們的伴侶嗎?
2017.01.26 | 機器人

這些日子以來,台灣的天空可說是色彩繽紛,時而純白、時而彩虹,原來是沸沸揚揚的同婚議題轉化成為了不同色系的光譜,倒也反映出彼此對於家庭組成不同的理解與定義。

回顧時代的演進,社會與家庭結構總是在改變,筆者身為機器人工作者,不禁會興起這樣的想像:如果有一天,科技進步到足以讓機器人變得與我們幾無差異,那機器人有可能成為人類家庭成員的一個選項嗎?甚至會有機會成為我們親愛的另一半,陪伴我們攜手走天涯、共度一生?

這可不是筆者天外飛來一筆的憑空想像,早在1999年上映的經典機器人科幻電影《變人》(Bicentennial Man)中,羅賓.威廉斯擔綱演出的機器人管家安德魯已經嘗試過,他花了整整兩百年的時間,試圖融入人類社會,並且讓自己和人類情人波夏之間的婚姻得到承認。

變人Bicentennial Man。電影劇照.jpg
馬丁的二小姐葛瑞斯(波夏的祖母)愛上機器人安德魯,一直到她辭世時,才讓安德魯知道。
圖/ 變人Bicentennial Man

在這個過程中,安德魯極盡洪荒之力打造出接近人類的外表與器官,更善用本身的藝術天份養家活口,他既奉公守法、也不逃漏稅,再加上來自機器人的天性,凡事有求必應,絕對是個好公民、好情人。但是人類社會硬是拖上兩百年,一直要等到他臨終之際才願意頒給他身分證,這又是為什麼呢?欲知箇中原委,就請看電影吧!

也許大家會想,這不過是科幻電影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吧?那可不,就在2016年底,一位名為Lily的法國女性興高采烈地和大家分享了一則好消息,原來她已經和她透過3D列印所開發的機器人伴侶InMoovator同居並訂婚了,就等著人類和機器人婚姻合法化後結婚。

那Lily和InMoovator何時能實現他們結婚的夢想呢?2016年12月在英國倫敦舉辦的「第二屆國際人類與機器人性愛研討會」中,人工智慧學者、也是《機器人的性與愛》(Love and Sex with Robots)一書作者David Levy大膽預測,人類和機器人的婚姻將會在 2050 年合法化,這個說法可是得到大會主席團成員、倫敦城市大學資訊系教授Adrian Cheok的支持。在此,我們先祝賀Lily和InMoovator結婚快樂!

機器人為什麼有性別之分?

談到伴侶,似乎離不開性別議題。電影《變人》中的安德魯以男性的角色出現,但是如果我們的視線能夠穿透機器人的外表直視內部,就會發現它們的組成元件其實並沒有性別之分,正如馬達、齒輪也沒有男女之分。

至於某些人會將螺絲釘說成是公的、螺帽是母的,也不過就是俏皮、好玩罷了!更何況,即使安德魯那麼努力地改造自己,機器人終究無法繁衍後代,「翻雲覆雨」的能力也有待加強,那機器人的性別意義到底何在呢?

如此說來,機器人的性別似乎只存在表象上,但我們應該不敢低估外表的影響力吧,就像社會上帥哥、美女總是會吸引大眾的目光。

那帥帥、美美的機器人也會比較吃香嗎?我就來介紹一位由日本大阪大學石黑浩教授研究團隊於2010年所開發、近年來相當火紅的擬真機器人Geminoid F,左邊的圖片是她出門在外的樣子,被暱稱為小南小姐的她,清秀美麗、落落大方,她曾經當過時裝模特兒、舞台劇演員,同時也是位電影明星,在2016年的台北電影節,就曾上映過她所主演的《さようなら》(再見)

但當我們將視線移到右邊的圖片時,就會赫然發現她秀麗臉龐背後的真相,略帶科幻氣息的機械結構清楚地點醒我們,原來小南小姐終究是機器人。但就單單一張類似人類的表皮,就能徹底翻轉我們對機器人的觀感,外表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小覷!

Geminoid F的故事還沒完呢!她後來被研究團隊送到醫院,看看在她的陪伴之下,是否能夠減輕看診病人的焦慮。團隊後來思考,也許有人會希望有男性機器人作陪,因此就有了Geminoid F弟弟的誕生。

Geminoid F和她的弟弟。大阪大學石黑浩教授實驗室。.png
Geminoid F和她的弟弟,其實是同一款機器人。
圖/ 大阪大學石黑浩教授實驗室

眼尖的讀者也許會發現,圖片中的兩個人真是太相像了!事實上,這位弟弟是另一個Geminoid F經由衣著、髮型、和化妝的改變而來,也就是說,他們都是Geminoid F!!

原來機器人的性別還可以自由變換,如果真想和機器人談戀愛,那可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話說回來,一想到卸妝後的小南小姐竟然和魔鬼終結者那麼相像,還不趕快打退堂鼓!

即使如此,這並不代表關於機器人性別與伴侶議題的討論不具任何意義,正如石黑浩教授所說,他研發擬真機器人的目的乃在於「通過追求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性,反過來了解甚麼是人類的本質」。

也就是說,當機器人模擬人類到了極致之後,那些機器人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的部分,就是我們人類獨特、無法被取代的本質。

通過這樣的想法,當我們思考到性別的具體意涵為何、而愛情與婚姻的真諦又是什麼之時,也許亦男亦女的Geminoid F,以及安德魯與波夏跨越人機障礙的戀情,能夠帶給我們些許的啟示。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