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技讓我們繼續與音樂相遇
如果科技讓我們繼續與音樂相遇
2017.02.20 | 音樂

人類對音樂的需求,從未被時代瓦解,但聽音樂的方式,卻深受科技進展牽動。從早期的黑膠唱盤、錄音帶,到CD、MP3,再到線上串流智慧歌單,如果說一個人聽歌的方式,能定義他活過的年代,這描述一點都不誇張。無論你堅持浪漫懷舊感,還是擁抱科技向前看,科技與音樂都承載了無數青春回憶。科技,的確改變了我們聽音樂的習慣。

沒有網路的時代,如何找到一首歌?

1995年,上網要用數據機撥接,網路並不普遍,當年台灣流行音樂市場還在成長,最暢銷的CD可以賣破百萬。以台灣人口2千萬計算,「銷售百萬張」代表每20人就有一人買這張唱片,你高中同班同學差不多有兩個人買,即使你沒有,也不難借來聽聽看。

music黑膠唱片_shutterstock_481054720Resize 1280.jpg
圖/ Shutterstock

在那個沒有Google的年代,暢銷金曲大家都聽過,但如果你想找一首冷門歌,可是非常困難。今天我在咖啡店聽到一首好聽的歌,只要拿出手機,打開找歌App(比如Shazam或是SoundHound)比對,馬上可以得到答案,但在20年前,我們非得走到櫃檯問老闆,雖然答案可能來得很慢(而且臉色不一定好看),但好不容易找到一首歌的心情,很值得珍惜。

一次放學後和同學去麥當勞鬼混,聽到一首不知歌詞是哪國語言,但唱腔特別、旋律又動人的歌,太想知道歌名的我們,雖然害羞也只能在歌曲結束前趕快問。青澀少年鼓起勇氣跑到櫃檯,抓住工讀生姊姊問:「對不起,我覺得這首歌好好聽,請問你們現在放的是哪張CD?」幫客人找歌這種事,當然不在麥當勞打工的範圍裡,但美麗大姊卻願意幫我問,要我稍待再來。十分鐘之後我一邊努力背著旋律(以免沒有答案時還能再問人),一邊走到櫃檯,大姊拿出一張CD(我還記得是盜版),原來是日劇《高校教師》原聲帶,那首歌是森田童子唱的〈我們的失敗〉(ぼくたちの失敗)。

感動的音樂,會口耳相傳

金城武在2006年幫索尼愛立信拍了一支很棒的手機廣告(Sony Ericsson就是時代的回憶啊),他在廣播裡聽到一首歌覺得好喜歡,想到唱片行去買,但不知道歌名只依稀記得旋律。於是金城武走進唱片行,拜託一位可愛女店員幫他找,他著急地說了一堆話,還哼出旋律給女孩聽,最後才發現原來那女孩聽不見。廣告最後女孩開口了,她一邊比手語一邊吃力地說出:「雖然我聽不到你的聲音,但我能感受到你的音樂。」

科技不夠方便的年代,我們找歌只能口耳相傳。

我沒有金城武那麼帥,但20多年前,也曾每周看MTV台,把排行榜裡的日文歌名與演唱者的羅馬拼音抄下來(速度太慢以致於每周只能抄一兩個字,好幾周才能抄完),走進當年最流行的TOWER唱片行,拜託店員用如此簡陋的資訊找找看。

那年代的唱片行店員臥虎藏龍,我沒想到單靠一首日文歌名的羅馬拼音,店員竟能跨海幫我訂購到那張CD,即使日本航空版單曲要價是每月零用錢的一半,我還是滿懷憧憬地買下它,珍惜的聽著聽不懂的歌詞,感動不已。

聽音樂的方式深受科技進展牽動,從早期的黑膠唱盤、錄音帶,再到CD、MP3,再到線上串流智慧歌單,一個人聽歌的方式便足以定義他活過的年代。

從前找音樂靠的是紙筆與記憶,在資訊傳遞還不那麼方便的年代,唱片行店員也得有兩把刷子才能替顧客找到想要的CD。

與音樂相遇的場所,因科技而改變

隨著科技演進,上網愈來愈方便,找歌不再是問題,反而是怎麼遇到好聽的歌,過程會很離奇。不害羞告訴你,我第一次聽到盧廣仲的歌,是在洪爺色情網(2008年的洪爺可是名列《數位時代》台灣百大網站第52名喔)!

當年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全軍覆沒,MTV台不再引領流行,大家早就不買CD、改用MP3聽歌了。如果你還記得,無名小站當時最酷炫的功能是網誌嵌入歌曲,雖然很多人覺得音樂吵,但也因此增加了我們和陌生歌曲相遇的機會。

如今,聽音樂比以往更加便利了,Spotify或KKBOX等線上音樂串流平台不僅不占儲存空間,還能訂閱各種歌單,輕鬆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愛好。

我就在逛洪爺「感謝大大無私的分享」之時,聽到剛出道的盧廣仲的〈100種生活〉。那位無私分享的大大,貼的是AV載點,嵌入的卻是盧廣仲的歌,文章不介紹分享的AV,反而是推廣那個蘑菇頭宅男。大大說:雖然分享AV貼歌很奇怪,但這個叫盧廣仲的唱歌很好聽,可惜他長得很醜,大概不會紅,如果就這樣變成一片歌手實在太埋沒,所以希望大家下載AV的同時,也聽聽看他的歌,真的很好聽,大大誠心推薦。

血氣方剛的宅男我,因為想下載AV,反而認識了盧廣仲、聽了他的歌。如果不是網路科技的進化,我和他的音樂不會以這個奇妙的方式相遇。後來盧廣仲爆紅,我才回想起,啊!如果連下載AV的宅男都願意熱情分享他的歌,這個人不紅也難吧。

找到同好的感動,不會因科技改變

2017年的今天,就連MP3也成了過眼雲煙,雖然我還是會把CD匯入iTunes放在手機裡聽,但年輕朋友早改用線上串流了。Spotify或KKBOX不占儲存空間,還能訂閱各種歌單,你可以看到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喜歡的歌,也可以輕鬆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愛好。

itunes_shutterstock_518713717Resize 1280.jpg
圖/ Shutterstock

不久前與朋友南下出差,同車者橫跨三世代,30多歲的同事、50好幾的大叔與他17歲的女兒,原本氣氛尷尬的車子裡,卻因為一張CD而瞬間改變。30多歲的同事放了1960年代英國樂團T.Rex的專輯,17歲的少女眼光一亮,平常喜歡上網找音樂聽的她,自稱有個老靈魂,聽的都是比老爸還上個世代的歌而和同學格格不入,想不到在這趟旅程意外找到同好。

看著17歲發光的眼睛,我開始想,喜歡線上聽音樂的少女、堅持車上只能放CD的大叔、手機被MP3資料庫充滿的我、原本不熟的同事,因為一張專輯而串起的關係,分享自己熱愛的音樂、並且找到同好時的感動,不會因為類比或數位時代而有差異。如果科技能讓我繼續與音樂相遇、與同好相遇,那我願意擁抱科技。

關鍵字: #串流影音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