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的遊戲以「滿滿的遊戲性」被玩家所喜愛,但當任天堂的Switch新品推出後,不少玩家以及媒體開啟了一項新評測專案——「舔卡」。
先上幾張圖感受一下,這樣舔:
另一位舔完之後的表情:
還有舔到臉部抽搐:
當然,這個新聞在遊戲圈早就傳開了,不然也看不到這樣多舔卡的用戶。不少遊戲主播以及遊戲記者都以身試法,就為嚐一嚐「任天堂味」的卡帶是什麼樣的。
不少媒體已經做了這樣的測試。GiantBomb的Jeff Gerstmann拿了一片NS遊戲卡帶塞進了嘴裡,然後馬上就拿了出來,簡直是苦不堪言的表情,千萬不要舔!
國外知名科技部落客The Verge的執行編輯Dieter Bahn也舔了遊戲卡帶並表示,「這玩意簡直就是殺蟲劑味」,作為對比,他還去舔了iPod Nano,羅技的遙控器,Fitbit和LG的智慧手錶……舔完還說這些東西都是無害的,沒事。
「中國最大的、基於愛好的同性交友社群」G-Core機核網(引自一位G-Core共同創辦人的說法)的幾位記者去日本直播排隊購買Switch當天也在開箱時在數萬網友圍觀時親自嚐了嚐這個卡帶。雖然沒說嘗起來像什麼,但看上去也是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遊戲媒體kotaku記者Mike Fahey,則從FC、GBA、PSV、NDS 一直舔到了任天堂 Switch的卡帶。只有當Switch的卡帶放到嘴裡的時候——天啊,這太痛苦了。
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舔卡行為?還有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特別的苦味?
任天堂已經對起初報告這件事的媒體進行了回覆。主要是因為Switch遊戲機使用的全新的卡帶,但因為遊戲卡帶只有SD卡大小,為了避免意外攝入的可能性、防止兒童吞嚥,任天堂在卡帶上添加了目前已知最苦的化合物「苯甲地那銨」,用來保持遊戲卡帶可以遠離年幼的孩子。
蘇格蘭愛丁堡的麥克法倫·斯密斯(Macfarlan Smith)在研究局部麻醉劑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一物質。濃度為10ppm(1升的溶液中有某物質一毫克,某物質含量即為1ppm)的苯甲地那銨溶液,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苦得無法忍受。
苯甲地那銨常溫下是無色不揮發的固體,商品一般為溶液形式。它通常被用作厭惡劑,以避免人們誤食其它有毒卻無味的物質。 例如添加到工業酒精、防凍劑、動物驅散劑、液體肥皂以及洗髮精當中,除此之外還用於避免咬指甲。
隨後,IGN的Alanah Pearce在Twitter上也確認了這條消息:「任天堂把卡帶味道做這麼差是有目的的,因為這樣孩子們才不會吃它們,我承認這麼做很粗暴但聰明。孩子們喜歡把小東西放在他們的嘴裡,做得難吃能保護他們。」
當然,即使做出這樣的解釋,但不少熟悉任天堂的玩家還是對這一行為大肆調侃。這種又恨又愛的行為也真沒有幾個品牌的粉絲能做的出來,也側面透露出了對任天堂滿滿的愛:
「任天堂下了一手很大的棋,以防小朋友吞食肯定是藉口,目的是宣傳卡帶有味道,引起人的好奇心讓人嘗試舔舐。然後想買二手的人,也許想想這破玩意給人舔過,就不買二手而去買新的了。完美的推理。」
「 說的我都想買一張《荒野之息》嚐嚐了…… 」
「天馬行空般的思想,不錯,這很任天堂……」
Twitter上的speaktaiwanese這樣認為「據了解, 任天堂是全世界第一家用「我們的遊戲很苦喲!」來行銷電玩的公司。 」
這讓我想起來任天堂在遊戲方面做出過的那些看起來傻又讓人不自覺感動的遊戲性——紅白機時代,那時Player 2的手把設置了麥克風,在一定的遊戲環節,對著麥克風大叫就能啟動遊戲彩蛋;想起來那些類似「舔卡」的愚蠢舉動——掌機時代的我們拿起GBA 卡帶,都會「吹一吹」,還天真的認為反插卡帶會有什麼秘籍。
任天堂Switch主機這次又掀起了新的潮流,「舔卡」則成為了任天堂遊戲史上的新一個註腳。
看來汪星人對這個味道完全免疫。
本文授權轉載自:Ping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