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讓Facebook來打造「全球社群」嗎?關於佐克伯願景的省思
我們要讓Facebook來打造「全球社群」嗎?關於佐克伯願景的省思
2017.03.20 | Facebook

Facebook創辦人佐克伯(Mark Zuckerberg)二月中在其Facebook上張貼了一則標題為「Building Global Community」的網誌。我們可以將這則網誌看作是佐克伯對於Facebook未來發展的想像與規劃。

佐克伯的願景:打造全球社群

讀完洋洋灑灑的那一大篇網誌(據稱近6000字),再次讓人確認Facebook從來就不打算將自己侷限為社群媒體。Facebook的終極目標是:為未來的全球社群打造社會基礎結構(social infrastructure)。

在這一刻,我腦袋裡突然浮現前陣子暴紅的影集《Black Mirror(黑鏡)》。在第三季的第一集中,某個社群媒體平台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核心。人們不僅看起來無時無刻都開著它,這個社群建立的個人評價機制更真的決定了日常生活的許多事務。例如,當女主角想要租好一點的房子時,她得要有夠好的評分,才能獲得優惠折扣。

Facebook還沒有個人評分制度,它是否真會變成影集裡那樣全面「入侵」我們的日常生活,也還是未知數。但從「打造未來全球社群所需的社會基礎結構」這一願景來看,佐克伯確實顯露了這樣的企圖。

那麼,這是好是壞呢?在佐克伯的網誌中,自然認為這樣的目標是為了帶給人類更好的生活:打造一個我們都想要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會是有著更多支持性社群、更安全的社群、資訊分享更全面、也能促進更多公民參與、以及文化包容更具彈性的社群。

然而,在看到這些種種「好處」之前,一直徘徊在我腦袋裡的問題卻是: Facebook想要打造未來社會的基礎結構,但,我們該讓Facebook來做這件事嗎?

誰該掌握未來社會的「基礎結構」?

社會基礎結構不同於單純的社群媒體平台。我們可以這樣打個比方:社群媒體平台就好像是城市裡一個個咖啡店,它運作著特定的功能──就社群媒體而言便是「社交」。但社會基礎結構則像是這個城市的交通設施之類的東西,也就是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每天必然會使用的技術環境。

每個咖啡店可以有不同的設計,它可能會適合或迎合不同消費族群。你不喜歡、去不慣這家,可以換下一家。但交通設施作為「基礎結構」卻是日常生活的必要條件,它如何設計相反地卻會大大影響不同人群的生活。

換言之,我們可以說,一個「基礎結構」往往具有相當程度的「公共性」。也就是說,它應該不同於因「私有」而可能受利益等其他因素影響的事物,必須是向所有人開放的。這也是為何「網路中立性」一直都是關於網際網路該如何運作最具爭議性的問題。

距今28年前,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了網路時代最重要的其中一個基礎結構: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透過這一基礎設施,網際網路才真正得以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而如我們所知的,伯納斯李並沒有選擇將全球資訊網據為己有,打從一開始,他便希望這是一個向所有人開放的平台。但隨著其他各種應用逐漸以網路為基礎建立起來時,這些私有的、商業利益驅動的應用卻一再地試圖挑戰這樣的中立性與開放性。

再用我剛剛的譬喻來說明,這就好像那些城市中的商店,為了私利試圖將手腳伸到城市的街道上,要不是要求這個城市為它們再建造更多寬敞的道路,就是要求要把其周邊道路上「不符品味」的一切事物去除。

那麼,讓我們回到佐克伯的願景。我們無須質疑他想要讓人類社會更好的初衷,但是,讓Facebook這樣一個私有的營利企業來打造未來社會的基礎結構,這真的好嗎?至少,如上述所言,這對我來說有著諸多的疑慮。

「個人社群」的結構困境

另一方面,我也懷疑Facebook既有的運作結構與形式真能支撐起佐克伯的願景嗎?

佐克伯願景中的第一塊,就是希望Facebook能夠幫助人們打造更多支持性的社群。他是這麼說的:

「藉由幫助人們在線上與線下都能相聚,我們能夠強化既有的地方社群。就像在線上的朋友連結能夠強化真實人際關係,發展這一基礎結構將能夠強化地方社群。」

佐克伯確實意識到二十世紀後期多數(或至少歐美)社會所面臨的「社區失落」問題。他期許Facebook能透過連結強化支持性社群的形構,也可以在過去一些網路虛擬社群的研究中找到支持。

例如,知名的加拿大網絡分析學者威爾曼(Berry Wellman)就曾以「個人社群」這一概念,主張當代都市居民仍能透過網路等資訊科技建立起以個人為核心的群體聯繫關係。

但當他繼續指出,Facebook可以將各種消費經驗(諸如觀看運動賽事的影片、玩線上遊戲)轉換為連結的基礎時,不免又讓人想起,波蘭裔社會學家鮑曼(Zygmunt Bauman)曾指出的, 在這些消費經驗中,人們充其量只能經驗到短暫的集體情感,無法真的淬鍊出支持性的紐帶。

同時,更棘手的問題是,佐克伯願景的第二塊是要打造一個更安全的社群。除去Facebook已經有的災難通報系統外,佐克伯更期待透過AI來去偵測並預防問題的發生。

換言之,不同於伯納斯李最近表達出的憂慮:我們越來越失去個人資料的控制權。佐克伯的這個願景反而好像要人被看得更徹底──即便是被AI監看。

這也就顯露出,Facebook這種以個體為核心的個人社群,難以避免的第二個結構困境:當個體越是清楚地被看見,安全社群也就越像是一座數位監獄。

總之,我可以理解佐克伯想要透過這些願景的描繪,期許一個更好的、全球共同生存的未來的意圖。就算不談Facebook是否真能砍掉重練出更適合其願景的平台結構,這樣的基礎結構要交到一個營利導向的跨國巨獸手中,似乎怎麼樣都令人難以心安。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馬克·祖克柏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屹立43 年專注標準電源,明緯企業如何以自身優勢並結合創新戰略,實現百年標竿企業的願景
屹立43 年專注標準電源,明緯企業如何以自身優勢並結合創新戰略,實現百年標竿企業的願景

明緯企業(MEAN WELL)成立於1982年,總部位於台灣新北產業園區,是全球少數專注於標準電源供應器的品牌製造商,產品功率含括0.5W~30000W,符合國際安規,被廣泛應用於工控、醫療、資通訊等多種產業;歷經43年的努力,明緯企業不僅在全球各地設立18個銷售辦公室,更設置3個研發中心、5個生產據點、8個物流倉儲、9個技術支援中心,同時,串連全球超過260家經銷夥伴,以「快速交付、安全可靠、隨時可得」的品牌承諾累積服務超過上萬家企業客戶數,穩居全球標準電源市場領導地位。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明緯企業3策略形塑差異化競爭力

2025年4月,市場研究機構Micro Technology Consultant公布全球電源供應器製造商排名,明緯企業名列第五,與前四名倚賴OEM/ODM模式的電源廠不同,明緯企業是榜上唯一以自有品牌–MEAN WELL–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企業,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是:

第一:持續優化標準化產品。明緯企業技服中心課長謝正堂表示:「我們不僅與時俱進的提供多元產品選擇,更專注於精進產品功能與取得最多國際認證,例如今年推出的XDR系列導軌型電源供應器的功率密度便較前一代提升80%以上,目標是讓客戶可以快速取得高性價比的即用型產品。」也因如此,明緯企業不僅提供AC/DC 電源供應器、DC/DC 轉換器、LED 驅動電源、導軌型與基板型電源、電池充電器與逆變器、UPS與電源管理模組、特殊應用電源與周邊配件等標準化產品,更因應工業控制、LED照明、醫療、交通與綠能等跨產業需求取得相應的國際認證,同時,以自動化生產機制進行規模量產以確保成本競爭力。

明緯企業技服中心課長謝正堂
明緯企業技服中心課長謝正堂
圖/ 明緯企業

第二:完善全球經銷網絡與提供在地化支援服務。明緯企業除在全球9個國家設立分公司與辦事處,更與歐、美、亞超過260家經銷商締結深厚的合作關係,由其提供產品銷售、維修與服務,讓企業客戶快速取得所需產品,放心且安心的應用在各個領域。

明緯
明緯企業集團分佈圖
圖/ 明緯

第三:透過虛實整合服務快速回應市場需求。明緯企業除透過官方網站提供完整的產品資訊,如產品型錄與規格書、技術文件、安裝手冊、認證與檢驗資訊,以及產品壽命與相容性資訊等,更於2020年8月推出線上展覽館,讓客戶可以從三大產品範疇、12個展覽館快速找到產品資訊,此外,還可透過線上產品諮詢,大幅提升選購體驗並縮短採購流程,讓企業客戶可以快速因應市場需求變化。

明緯
線上展覽館
圖/ 明緯

「透過可接受少量多樣的標準化產品、全球經銷網絡,以及虛實整合的服務能量,我們不僅形塑品牌信譽,也墊高了同業競爭者的進入門檻,成功以差異化產品服務引領市場發展。」謝正堂如是總結。

不僅提供標準化產品,更協助經銷商轉型為智慧解決方案供應商、滿足客戶創新需求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明緯企業除提供適用於各產業的標準化電源產品,更因應市場需求、攜手經銷商夥伴提供產業所需的解決方案。謝正堂進一步解釋,隨著智慧化產業發展,企業不僅需要標準品,更期望明緯企業與經銷夥伴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因此,明緯企業除在廠內實作綠能、儲能系統與智慧燈控等場域,今(2025)年,更進一步協助經銷商夥伴轉型,以協作機器人、智慧自動化工廠、智慧家居、智慧商辦、智慧燈控,以及移動式儲能系統電源等解決方案滿足市場需求。「今年,我們的經銷商–耀毅企業、永鉅電機與中和碁電–將前進2025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展示自動化、綠能科技與其他智慧解決方案,協助更多企業智贏未來。」

除透過參展等方式讓全球客戶了解明緯企業與經銷夥伴可以提供智慧解決方案,明緯企業亦積極透過線上展覽館等方式展示以機架式電源(Rack Power)、模組式電源(Modular Power)、系統電源(System Power)三大產品線搭配其他產品,如控制器、智慧管理設備與介面配件等,以「3+N」的概念讓智慧解決方案可以依造客戶需求整合電源模組、控制器、監控與智慧通信等功能。

明緯擁有超過一萬種標準電源機型與全球當地專業技術服務團隊,透過相關技術諮詢服務,可依客戶應用需求提供產品與組合式系統解決方案。

3+N產品涵蓋模組電源、機架式電源、機櫃系統電源等產品,結合數位智能控制器或搭配超過一萬種標準電源機型組合應用,提供多產業應用。

展望未來,明緯企業將持續攜手全球經銷夥伴,以安全可靠、即取即用的高品質電源方案,引領全球標準電源市場潮流,打造共創、共榮、共贏的永續生態系。

了解更多MEAN WELL合作夥伴
立即看線上展覽館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