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中,「意義」成為高價商品
資訊爆炸時代中,「意義」成為高價商品

法國社會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曾斷言: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資訊過載,「意義」稀薄的世界。此刻,我們每分每秒從Facebook、Instagram上接收無數條訊息、圖片、聲音、影像。據統計,一名美國人平均每天要接收約34G信息,但隔天醒來能記得的訊息(在心智中形成的意義)卻屈指可數,一步步走向這個預言境界的我們,竟再也不能全身而退。

Jean Baudrillard
我們將生活在一個資訊越來越多,意義越來越少的世界中。

當然,「意義」是因人而異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網路上相互鏡射、令人目眩的訊息之海中,自我被泯沒,越來越多的人都希望找到一種對外界、對自身的整體連貫性解釋、一種體系或目標,可供立足的一席之地。

成套販售的「意義」突然成為高價的商品

「知識是與經驗、脈絡、解釋和思考結合在一起的信息。它是一種可以隨時幫助人們決策與行動的高價值信息。」美國社會學者達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如此定義當代的「知識」一詞。而中國大陸「羅輯思維」的網路知識服務,就是販售此種商品的新型態案例。

「羅輯思維」所建構的商業模式,是從知識產製、包裝、消費到再生產的一條生產鏈。其創辦人羅胖(羅振宇)先利用各類頻道演講,擴散其影響力,接著他將許多較冷僻書目的版權直接買斷,並且在演講、微信中,重新利用個人的獨特解釋對這類書籍評價說明,再整組銷售予聽眾,創造利潤。

「羅輯思維」這樣的知識生產鏈,替讀者釐清了脈絡,賦予了解釋,甚至代替你思考,幫你發問了「你自己的問題」。但是在這個循環之中,讀者也並非是完全被動接受「意義」這項商品。他們藉由想法的回饋、社群的自體互動,創造出額外的「意義」加值行為。

除了以知識分享為導向的「羅輯思維」,在台灣,我們更可以舉出另外一些案例來。例如Facebook文學粉絲頁「晚安詩」。以往,台灣現代詩的閱讀群眾,長期以來僅屬小眾市場,但是,經過編輯對文本的摘句、極富設計感的配圖,「晚安詩」迅速成為了擁有20萬人數的粉絲團,至今每篇文章仍有極高的互動率。

「晚安詩」的爆紅,在不景氣的實體書市中,甚至逆向帶動傳統紙本詩集類的銷量大幅增加了30%,同時將「詩」這種曾被台灣讀者視為貴族文體的文類,成功打入普羅大眾的閱讀市場。

另一個例子,則是日本作家白取春彥節錄尼采名言、附加註釋,所編撰的「超譯尼采、超譯尼采II」這套書籍,此書在日本創下了百萬套的銷售佳績,更登上有史以來名言錦句類的第一名。

然而在另一方面,白取春彥對「意義」的過度操作,將尼采的哲學思考扭曲為迎合當下社會的雞湯式短語等作法,也開始引發讀者的反彈與抵制。由此可以看出,這種直奔結論式的心靈小語,已經不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

但無論如何,從「超譯尼采」到「羅輯思維」的爆紅,我們可以看見一股清晰的時代風潮:一種速成的「意義」作為商品的潛力。畢竟在辦公室忙碌一天後,誰不希望在下班轉乘捷運的一分鐘內,給予心靈和思維痛快的一劑?

你也該懂的三個專有名詞

熵(Entropy)


原先是熱力學中描述系統內能量總數的名詞,被挪至資訊理論中,代表了所接收的每條消息中包含的資訊平均量。所謂的資訊量,衡量方法是:「比較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當它發生了,會提供更多的資訊。」

資訊疲勞綜合症(Information Fatique Syndrome,IFS)


意指大腦無力接收過多、過快、過於雜亂訊息源的資訊,而導致身心解離失調,並造成各種感官疾患的狀態。

迷因(Meme)

簡單來說,Meme就是「梗」。指的是網路上的某種訊息,由某種因素擴散開來,從原本的毫無意義,被不斷賦予、疊加意義,終至形成一種文化現象的基本單位,例如「Rage Guy」就是歐美網路圈一個經典的Meme。

本篇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其他篇章請見此:
- 【科技✕意義 2】被遺忘的新娘——網路社會重新定錨的人際關係
- 【科技✕意義 3】從邏輯思維到晚安詩,我們在社群中能找回個體的自在與多元嗎?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