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受災戶的重建之路──當產業被新科技連根拔起
企業受災戶的重建之路──當產業被新科技連根拔起

我們正處於市場,大自然,科技摩爾定律三大因素同時加速的時代…。如果你或企業故步自封因此被淘汰,這是破壞(disruption)。但如果是整個環境改變的速度快到所有人都跟不上,無法適應,那就是錯位(dislocation)。--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謝謝你遲到了》

相信工作十年以上的朋友們,對於佛里曼的這段話都會認同得不得了。現在的世界太快了,不僅是瞬息萬變,很多領域更改變了原來的運作方式。在我們還沒能熟悉變化以前,產業又發生更多的變化。我們常常疑惑,是不夠聰慧沒能適當的調整自己?還是世界錯位了,讓我們只能傻傻的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這種變動裡受害最深的是企業主,因為他是企業在汪洋中前進的船長,不知道到底自己的努力,可否抵擋下一波的大浪來襲不被淘汰?還是世界加速快到無法抵擋,整個產業已經錯位必須完全重組?只留下驚愕的自己,戰戰兢兢指揮調度,沒人知道該怎麼辦,但還是得打起精神下命令想辦法。但是,真的有辦法可想嗎?

如果有天你也面臨這樣的窘境,你會選擇挺住頑強抵抗,或者選擇黯然離場呢?

David是我在電視產業時代的好友。他與夥伴們曾經有過輝煌年代,二十年前錄影帶店滿街是的年代,大紅的歷史劇《雍正王朝》一系列的DVD就是由他們發行,更創下單項產品淨利破億的神話。

曾幾何時,我們都不記得家裡的DVD機器多久沒有使用了,早忘記家裡旁邊的百視達、亞藝錄影帶店何時消失,連當年號稱高科技的光碟股中環、錸德也光環盡失。

簡單的說,整個DVD錄影帶產業幾乎被連根拔起。然而,被破壞後,產業新的出路該是什麼?錯位重整後,相關替代的產業出口又是什麼?得到的答案常是烏雲籠罩,很多人思考,卻太少人能解答這個問題。

砍掉重練,談何容易?

這樣的劇變下,David算是高手了,近年還可以發行像劉真國標舞影帶教學這類的節目賺錢,但連他這種產業死忠者也都認清該要轉型。

不過,轉型談何容易?

David說,「我們五年級生是個夾心餅乾,生長在傳統產業當家的時代,開始入社會見到電腦科技發展,台灣代工發展起飛的榮景,一切那麼美好。等到自己做老闆世界卻變了,網路科技、電商經濟、手機行動通訊、App社群、Fintech…,等我們好不容易懂一個專業技術,這個專業又進化了。我發現自己的企業建築在地震斷層帶,一不小心就被吞沒。但誰來告訴我哪裡是安全的區域?」

沒有了DVD產業,手中的節目內容短時間又無法在網路上賺到錢,確實讓David傷神了很久。最後他體認到必須完全放棄過去的一切,重新來過。可是,放棄累積重新來過,這要多大的勇氣!

他形容自己像是在地震區的受災戶,一切都得重建。重建企業不難,難的是要重建自己的信念,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知識猜測未來會怎樣。

想過放棄嗎?David說,他當然想過,產業都消失了,放棄的話沒有人會怪你。但是中年的企業家不像年輕創業者,沒有包袱,輸了雙手一攤,承認失敗再重新來過。

「Ray,我們都在走獨木橋,回不了頭。你只能往前,爬也要爬向前…你身上背負太多東西,背負太多人了!」。因此,只能咬牙向前!

怎麼辦?他問自己能創造不會被科技轉變打倒,甚至能靠新科技更上一層樓的核心價值嗎?他思考DVD只是載具,所以容易被消滅,真正的核心應該是讓消費者能喜愛的內容。

他發現教育類的內容裡,兒童產品最不受科技載體的變化影響,也是大人最願意花錢的。那何不就來做這個吧!

怎麼做呢?他開始做調查,發現幼稚園到國小低年級4至8歲是人生智力發展最關鍵的階段,也能發現每個小孩智能性向的差異與強弱,而且父母最願意在這階段讓小孩學習才藝或各項活動,如果能有方法告知家長這件事情,那應該就有市場需求。
那就在這裡挖寶吧,David這樣決定。

企業重建,會是另一個險境?

為了這件事情,他跑遍了全國有幼教職能專業的大專院校,請教學有專精的學者,也得到學者的認同與支持,教授們都認為如果有廠商願意幫忙做出這樣的內容,肯定可以讓很多小孩獲益,因此很多大學教授願意在學術上支援David,並鼓勵他申請並獲得了經濟部工業局的專案補助。讓他渡過無事可做的難關,更是學習新知識的起點。

因為拍攝舞蹈教學光碟的緣故,David幾年前就接觸到3D製作與虛擬實境拍攝技術,讓影片學習者從各個角度學習舞姿。他深深折服於數位科技的進步,毫不猶豫的認為未來就該用這些新技術來做兒童教學內容,花了大錢製作兒童智能發展的學習課程,例如讓小孩透過內容學習專注力。儘管辛苦,他卻總是說服團隊這是條商機無限的新道路。

當公司所有人都轉向新道路,風風火火的埋鍋造飯一年後。產品銷售出現了大問題,3D節目內容做的很棒,確實也能幫助孩童,但就是賣不好。因為沒有人知道到底自己的小孩要加強什麼智能?語文、邏輯、空間動感智能的學習到底是什麼?小孩不懂也不愛,因為不好玩。

最後他的通路可能又要變成DVD學習套書銷售,又得擔心網路上有人上傳影片。繞了遠路竟然又走回老路去了,但全公司花了重本在此,已經無法回頭了。David自責想得不夠清楚,而把公司帶入險境,他為此困擾不已!

正在頭痛不已之時,家中可愛的女兒拯救了他跟整個公司。一天晚上,女兒們請他一起玩家裡遊樂器裡的體感遊戲,並且抱怨爸爸已經好久沒有陪她們玩耍了。帶著歉意陪家人又練身體的心情,玩著玩著卻越來越投入,開心了一個晚上。

突然他靈光一現,玩樂才是小孩子最棒的學習。如果讓老師、家長帶著小孩像參加兒童樂園的心情來玩樂,等玩樂結束,同時又能知道自己小孩的智能分析,再針對個別需要開出加強的課程,肯定是一個很棒的體驗。他終於明白,他的核心價值是服務,幫助父母用最輕鬆的娛樂來了解小孩的性向,而不是強迫學習。

重建之路再次啟動,他說服同事用體感遊樂器把艱深的學習變身小朋友的遊戲館。再把學術上的觀察取樣融入遊戲中,比如說從跳水池找路的遊戲來了解小朋友的專注力,用臉部辨識在跳舞時間觀察小朋友的動覺智能,堆立體積木了解空間智能。

雲端的數據分析科技這次幫上大忙,只要小朋友手上戴著感應手環,搭配入場前的基本資料配套。活動中的反映數據都會被上傳到網路上,然後比對學術界研究許久的各項兒童智能的平均標準,而能達成客觀的評估每個小孩在性向上的特質。

從此,David的產業搖身一變,成了遊樂園,小朋友真的就能像到樂園玩一樣的心情,只要玩耍。家長也不必強迫小孩學習,在遊樂中就可以了解寶貝各種智能發展的狀態。

為了不讓世界淘汰自己,這五年來他面臨煎熬,強迫改變自己與企業。從學術中了解兒童智能的專業,學習使用體感遊戲系統,從師資、小孩進場引導、戴上手環、遊戲關卡的動線到連結大數據跑出報表,甚至如何開門市,或者蹲下身體跟小朋友說話、思考到底是糖果還是獎狀更吸引兒童等等,一步步學習每個環節。

2017年2月,優寶體感樂園在台北的京華城開幕,開放給4至8歲的小朋友來玩耍。這種讓小寶貝盡情玩樂,又同時收集多元智能數據給家長參考的樂園,吸引很多家長與幼教工作者帶著小孩入園參觀。

David說,最開心的是他現在工作時聽到的都是兒童的笑聲,同時已經得到很多幼稚園校外教學的預約,甚至已經有幼教業者前來洽談在中國巡展的合作機會。

David謙虛的說,現在他還沒有成功,也不知道是否能從此一帆風順,但目前的發展讓他有信心面對挑戰。因為經過辛苦改造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是融合行動網路技術與兒童成長專業及親子樂園的多元服務,好像不再害怕世界錯位的震撼了!

經過痛苦的蛻變後,這個一切加速,別人還無法因應的年代反而是他的好機會,他期許自己,加足馬力進入領先群。

「我是個產業被連根拔起的企業受災戶,但現在我感謝這個災難讓我一切重來,才能找到新樂園。痛苦的時候,信念很重要,如同球賽的勝負往往不是在結束時分勝負,只要你或對手放棄努力,比賽就已經結束了!」David做出總結。

如果你也在企業受災戶的處境,你能逆境重生嗎?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台灣設計展已自10/10起正式開展,展期至10/26於彰化市、鹿港鎮、田中鎮及田尾鄉等地開展,其中將設計手法運用在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亦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核心。設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的《圓未來之行》,以清晰脈絡梳理彰化的城市發展,並將彰化縣政府當前如何以均衡及複合的設計,將城市規劃中的「交通」、「建設」、「生活」三面向呈現進行中與已完成的政策成果,並透過互動裝置與參與機制,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展場,觀看這些政策如何以設計的語彙被轉譯為可理解、可感受、可參與的日常溝通。

交通路網連結城市脈動,居民日常與幸福共行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縫線,是均衡發展的骨幹,路網密密織入、層層堆疊,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串成同一張布面。於《圓未來之行》的「轉譯之間」,我們以交通破題——〈彰化交通脈絡透視圖〉以多層透明壓克力承載各級路網,透過疊印與透視產生視差,清楚呈現城市交通的經緯關係與節點密度;〈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則以光為媒介投影於城市模型,演繹彰化未來的重要軌道規劃與重點核心發展區域的建設願景,沿著大埔截水溝的堤岸風景前行,輔以東西南北向的完善路網,八大生活圈的樞紐轉運站串起城鄉間的交通脈絡,引擎發動,感受彰化這座「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節奏與脈動。

彰化1013_2
〈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以光雕投影演繹彰化的未來規劃。
圖/ 彰化縣政府

建築與空間疊加複合,跨齡共生,城市共享

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新生與既有的空間疊加再生,乘載著居民歷史記憶的老屋經過修繕,化身文創基地、創業場域與周邊社群連結,〈時光新生所〉記錄著重獲新生的老屋翻開世代新頁的重要時刻。

彰化1013_3
〈時光新生所〉透過翻牌互動比對老屋今昔差異,喚醒封存的時光。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隨著城市蓬勃成長,為能回應隨之增加的跨世代居住需求,〈宜居共築所〉展示共居的設計實驗成果,伸港基地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回應居住正義、社區韌性等多重城市課題,也讓彰化青年可安心回鄉成家。

彰化1013_4.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全國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在新生的城市建築中隱藏著許多設計巧思,〈未來綠學園〉邀請民眾以擴增實境方式探索鹿江國際中小學這座綠建築的永續設計,校園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教材;〈無形設計所〉則透過電控薄膜揭開日常表象下的設計智慧,鹿港洛津國小的操場、地下停車場身兼蓄洪池機能,同時承擔運動、停車與防洪安全三重角色,風雨時成為守護社區的暗線,平日則回到居民的生活日常。

宜居生活源自安心信賴,健康照護與共融設施完備,滿足全齡需求

生活的幸福感,來自各世代都能感到被照顧、被守護的安心與自在。〈全齡照護網〉以大型 LED 牆面呈現全國首創的長照大樓,將托嬰、長照與社會福利整合為一體,成為在地支持網絡的核心據點,也成為最貼近民眾需求的務實設計成果。〈活力共享場〉把運動帶回日常,呼應彰化「八大生活圈運動館」計畫,邀請觀展者當場伸展、啟動身體;各地共融公園則以「共融遊戲」回應跨齡需求,透過無障礙動線與共融遊具,包容不同能力與世代,在〈無界共融園〉票選最期待的共融遊戲場主題,邀請民眾攜手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共融新天地。

彰化1013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整合式長照大樓提供各年齡層的完善照護服務。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到《圓未來之行》一同書寫新彰化的現在進行式

民眾是主詞,是這座城市的主角,既感受也形塑城市;交通作為連接詞,串起人與城市,連接起可能性;建築是名詞,乘載各式機能,讓各種需求的滿足具備指向的所在;而生活化為形容詞,傳承著文化底蘊,透露著溫暖照護與人情味。至於動詞,正是此刻我們發生的行動。

彰化1013_6.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訪《圓未來之行》,欣賞彰化三百年的城市紋理。
圖/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是一個正在被書寫的長句,此刻的每一次到訪、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她強調,《圓未來之行》不僅是一場體驗活動,更象徵著縣府與民眾攜手共創城市願景的過程,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書寫屬於彰化的未來篇章。
展覽資訊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