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定會死」的新媒體險路上,《關鍵評論網》這樣求生
在「注定會死」的新媒體險路上,《關鍵評論網》這樣求生

「我記得我們在創業的時候,有一個長輩說:『不管是台灣也好,香港也好,在大中華區,從來沒有一個新媒體靠自己收支平衡活下去。』這個感覺很妙。感覺好像有人跟你說,你現在創業的這個產業,從來沒有人活下來,全部都死了!」《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語速飛快,說到「從來沒有」這四個字時,還不忘加重語氣。

《關鍵評論網》在2013年8月成立,目前正職員工約60人,包含台北辦公室50多人和香港辦公室10人。上月底,《關鍵評論網》獲得超過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116萬元)B輪融資,投資者包括前華盛頓郵報總編輯Marcus Brauchli和前媒體發展基金管理總監Sasa Vucinic所管理的North Base Media基金,還有度金針資本(WISKEY CAPITAL)、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資鼎中小企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Trinity Investment)、天使谷(Angelvest)和多加投資有限公司(Dorcas Investments)。

儘管投資人看好,但對鍾子偉來說,這個死亡預言始終是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不管你現在多光鮮亮麗,不管你覺得自己做得多好,不管!永遠有一個聲音一直告訴你:你終究會死。」

而他得出的結論是,在這趟危機重重的旅程中,只有越焦慮、越緊張、越小心越好。鍾子偉說,矽谷有一個說法,在前仆後繼的創業者中,只有被害妄想症的人會活下去。「我們就是要有被害妄想症。」

關鍵評論網團隊.jpg
圖/ 關鍵評論網提供

資深主播加盟,四月推出《沈春華關鍵秀》

正因為被害妄想症,讓《關鍵評論網》更積極求生。

繼今年推出Podcast廣播節目《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之後,《關鍵評論網》又延攬了擁有20多年主播資歷的電視主播沈春華,從4月13日起推出《沈春華關鍵秀》談話節目第一季,預計播出12集。

節目每週四晚上九點在Facebook、YouTube和自家平台上直播,每集都會挑選一位話題人物受訪,並接受網友提問。《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產品內容總監楊士範表示,新產品雖然投入大量製作成本,但是初期不會訂下具體收視目標。「我們希望第一季實驗結束後,可以做快速調整。」

資深主播沈春華與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
左為資深主播沈春華,右為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鍾子偉。
圖/ 攝影/顏理謙

新媒體加上資深電視人,雙方的結合是偶然也是必然。

「以歐美市場而言,大概三到五年前,已經開始有非常大咖的製作人、主播和編輯從傳統的電視台或報章雜誌轉往新媒體。這個交叉點已經開始發生了,但是台灣的新媒體好像還沒發生。」鍾子偉說。

除了看到趨勢,這個選擇當然也和擴大受眾有關。鍾子偉表示,《關鍵評論網》的目標族群是40歲以下、對社群媒體熟悉的男女。也因此,業務去向廣告客戶提案時,常會碰到尷尬的狀況。「年輕人都知道我們是誰,但要是主管是40、50歲,會被『打槍』都是在那邊。我們很清楚有這個代溝在。」

於是去年底,看到沈春華離開主播台消息後,鍾子偉主動在Facebook上敲了他口中的「Jennifer姐」,沒想到雙方碰面一談,竟然一拍即合。沈春華開玩笑說,自己和關鍵評論網的結合就像是姊弟戀,不僅跨世代也跨新舊媒體。

雖然合作是無心插柳,但鍾子偉說,這其實是《關鍵評論網》一直以來想解開的題目,同時也想透過這次嘗試,讓大家知道新媒體長大了,不只是小屁孩的玩意。「而我們真正的理想是找出到底有什麼東西,是舊媒體加新媒體之後,可以1加1大於2的。」他說:「沈姐有她的品牌和權威性。要是我們找一個25歲的主播,那就像是小孩子自己在玩直播,不會有說服力。」

新媒體前四年:就是要痛、要怕

日前《端傳媒》大裁70人的消息,對被害妄想強烈的鍾子偉來說,無疑又是一次警惕。同在戰場,他神色凝重說:「任何一個在做新媒體的人,看到這種事情發生,再怎麼樣也不會幸災樂禍。因為你知道這個壓力有多大。就像打仗的人,你不會笑對方受傷了。」

然而他也說,從這次事件中,自己體會到一些心得。

「從第一天開始,《關鍵評論網》的邏輯就是能花一塊錢,就不要花兩塊錢。能花兩塊錢,就不要花三塊錢。能不花錢就不要花錢。」鍾子偉反思,如果背後沒有富爸爸撐腰,新媒體應該要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在前兩年內用最少錢衝出最高效率、養出最高的讀者群。等讀者群夠大後,才有辦法聘請業務團隊。接著,業務團隊至少要一到兩年才能養出業績,因此整個過程至少需要三到四年。

「在我的認知裡,遊戲規則就是這三、四年之內,你就是要吃苦,就是要痛、就是要怕。你本來就是要從零開始,不能第一天就養90、100人,裝最高級的電腦,等於用傳統媒體的做法做新創事業。」他說,《關鍵評論網》最早的資金就是自己跟楊士範投下去的,每花一塊錢,心就痛一下。

無時無刻都被壓力追著跑,鍾子偉說,自己連講話速度也越來越快了。上台說話前,同事還會特別提醒他,等一下記得說慢一點。「可是能夠一分鐘講完為什麼要兩分鐘呢?一分鐘就是錢啊!時間又燒掉了!」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