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士頓舉辦的物聯網技術大會LiveWorx,上週甫落幕,會中,有一場商業機器人技術論壇,針對機器人最新應用發展,歸納出五大趨勢。
趨勢一:美國麻州機器人技術領先全美
首先,美國麻州(Massachusetts)連續14年蟬聯全美機器人技術最發達的地區。麻州的麻省理工學院、伍斯特理工學院(WPI)和哈佛大學,主持多項機器人領域的頂尖研究計畫,而在產業方面,麻州有超過150家機器人公司,合計雇用超過4,700名專業人員。
趨勢二:人工智慧發展帶動服務型機器人商機
第二大趨勢是AI蓬勃發展,帶動服務型機器人商機爆發。雖然消費者對家用型服務機器人期待已久,但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直到近期,人機介面和相應的人工智慧技術漸趨成熟,機器人公司才得以結合語音識別、電腦視覺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機器人。
拓墣資深經理柏德葳表示,語音互動機器人已推出多年,但銷量表現普通。直到近年,一些可操作家電產品、連網搜尋功能的語音助理機器人問世後,才成功掀起IT大廠與新創公司開發機器人的熱潮。
如亞馬遜在2014年底推出的Echo,2016年銷售量達到520萬台,在整體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市場中,表現最為突出。
根據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2016年整體服務型機器人銷售量中,語音助理機器人占市場最大宗,市占率近5成;其次為掃地機器人,市占率近4成。
柏德葳指出,未來語音助理機器人除了持續強化語音辨識、互動能力外,也將透過機器學習技術,進一步了解使用者的情緒、習慣,能在適當情況下提供必要的協助,或採取合適的應對行為,朝向個性化發展。
趨勢三:機器人醫學
第三,機器人醫學領域將大有可為。人口老齡化和護理人員短缺,機器人可用在老年人的疾病照護和術後恢復上,加上AI技術提升,機器人可望以更人性化、更有耐性的方式給予病人協助。
像是法商Medtech的手術機器人ROSA,可大幅縮短癲癇手術時間的三分之二,麻州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系主任Mark Johnson解釋,ROSA機器人已被用於輸送導管、遞送危險性的化學物質,或是協助其他神經外科手術。不過,由於人體構造高度複雜且獨特,機器人在手術中要做到完全的自主,仍然很遙遠。
趨勢四:人機互動
第四項趨勢是關於人機互動,仍需要更精良的AI技術。LiveWorx的專家認為,雖然已有不少機器人如Jibo等進入消費市場,或像是安全和引導型機器人,也開始在機場進測試,不過,社交型機器人在應用軟體上仍面臨極大挑戰。
舉例來說,現階段如Amazon的Alexa,使用者得先喚醒機器人,並透過極短、簡化的語句來發號施令,這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仍有距離。如果要讓機器更接近人類互動方式,必須透過語言、手勢、臉部表情,而這些反應需要進一步整合相機、麥克風和其他輸入(input)方式。
趨勢五:無人機送貨
最後一大趨勢是關於無人機送貨。iRobot的聯合創辦人Helen Greiner表示,無人機在飛行前會先透過GPS定位,到達定位點後,可先掃描該地區是否有人或其他障礙物,接著再緩緩將包裹垂降至地面,無需著陸。
不過Helen Greiner也提到,目前主要的物流成本來自卡車送貨,發展已高度成熟,在未來幾年,無人機運送包裹仍會聚焦在小型包裹、緊急訂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