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中國賣給了滴滴,Uber俄羅斯也賣給了當地叫車業者Yandex.Taxi
Uber中國賣給了滴滴,Uber俄羅斯也賣給了當地叫車業者Yandex.Taxi
2017.07.14 | 品牌經營

繼中國市場後,Uber又把俄羅斯業務「還給」了本土版「滴滴」。

據彭博社報導,Uber與其俄羅斯競爭對手Yandex NV正合併他們的出行業務。當地時間週四,Uber發表聲明稱,將投資2.25億美元給一家新合資企業,占股36.6%,而Yandex以1億美元,占新公司59.3%股份,該合資公司總價值為37.3億美元,目前暫時尚未命名。

雙方聲明,Yandex.Taxi俄羅斯的老大Tigran Khudaverdyan,將擔任合資公司CEO。新公司將有權在該地區使用Yandex.Taxi、Uber兩個品牌,相應兩個App也可繼續使用,只是司機端整合稱單一平臺。

彭博社援引給投資者準備的講稿指出,目前在俄羅斯,Yandex.Taxi年度總訂單額(gross bookings)為10.1億美元,Uber為5.66億美元。業務合併後,兩者每月能處理3,500次乘車需求,未來將向哈薩克、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等地拓展業務。雙方還將共同運營UberEATS食品送貨服務。

預計該交易將在今年最後三個月完成。交易公佈後,Yandex股價漲幅15%至1881盧布(約合新台幣952元),創歷史新高。

無論是合併業務的「姿勢」,還是合併後「用戶」保持兩個App,司機端統一的營運方式,這幕宛若去年在中國市場上演的翻版。

Uber
圖/ 36kr

在中國共用汽車的大戰中,Uber損失超20億美元後,終「繳械」退出中國市場。Uber全球與滴滴達成戰略協定,雙方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少數股權股東,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資料等全數資產,由滴滴全盤接手。

俄羅斯是Uber第二次從主要市場撤退,這很可能成為Uber在其他大型,競爭激烈出行市場的前兆。彭博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稱,有投資者日前提出Uber在印度和東南亞持續虧損的問題,並私下問他們是否與市場領導者Ola和Grab達成交易會更好。有Uber離職員工告訴36氪,Uber接下來或也會從印度和北亞市場退出。

Uber最近糟心事還很多。高階主管頻頻離職、性醜聞、專利官司、暗算競爭對手醜聞等,創始人Travis Kalanick還被迫離職。

為緩解投資者擔憂,日前Uber的確做了些改變。

6月底,Uber首次允許司機通過Uber App收取小費,作為決心180天變革的一部分。此外,Uber還將為司機提供賺更多錢的機會。如若乘客讓Uber汽車等待時長超2分鐘,將按時間收取費用;以往乘客叫車後5分鐘若取消訂單,司機才能獲得5美元補償費,之後時間將縮減至2分鐘。而與Yandex達成合併俄羅斯業務的協定也是Uber努力改善收入,縮減損失,處理其法律問題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財務方面似乎有向好發展的趨勢。華爾街日報援引Uber公司稱,Uber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為34億美元,環比增長18%,Uber總預訂量也增長9%。同時,Uber虧損達7.08億美元,較前三個月9.91億美元有所收窄。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幾天前,Waymo撤銷了對Uber 4項專利指控中的3項。一切似乎在慢慢回歸正軌,Uber的改頭換面是否能助其重歸往日輝煌呢?

本文授權轉載自:36 氪

關鍵字: #Uber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