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新型態獲利機制,顛覆既有市場規則的玩家!四大類型比一比
引進新型態獲利機制,顛覆既有市場規則的玩家!四大類型比一比

本文摘自:《獲利思考》,時報出版

在本書中,我們將稱呼把新的競爭規則帶入既存業界中的競爭者為「競爭規則顛覆者」。

下列圖表是將改變了競爭規則的競爭方式統整為四種類型的矩陣。矩陣的橫軸為是否有提供新產品及新服務又或者是否已經有了的產品以及服務。另一方面,縱軸則是針對該業界至此之前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獲利方式,是否有提出新型態的獲利形式。

四大獲利模式-1.jpg
圖/ 獲利思考

是否提供新產品或服務?

矩陣的橫軸表現出的是,是否有出現此前其他公司所沒有提供的新產品或服務。

位在矩陣右方的,就是那些會藉由提供新產品與服務而引起規則顛覆的競爭者。新市場不同於既有企業發展事業的既有市場,不會直接參與競爭,但是一旦新市場取代了既有市場,對既有企業來說,就會是個威脅。

另一方面,位在矩陣左方的是,不在新市場而是在既有市場競爭的競爭者。可是即便提供的是既有的產品與服務,這些競爭者卻會藉由改變成本結構、附加服務、業務程序、獲利模式等來改變競爭規則。

不論是哪一種,都是提供既有的商品與服務,但卻都展現出不同於此前的提供方式而獲得成功。

是否已引進了新的獲利機制?

縱軸是針對此前被該業界視為理所當然的獲利方式,是否有創造出新型的獲利機制。

位在矩陣下方的是藉由引進新型獲利機制而引起規則顛覆的競爭者。例如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從前的唱片出租業,此前,對唱片業者來說,販賣才是常識,但這個例子則是把「出租」這個不販賣的機制導入到唱片業界中。

新型態的獲利機制被引進後,既有的企業要維持此前的獲利機制就會變得有困難。當然,也有不去改變獲利機制的競爭法。位在矩陣上方的就是這類競爭者。

競爭規則顛覆者的四種類型

破壞秩序型(Breaker)

破壞秩序型對既有企業來說是最強悍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會提供與此前幾乎相同的產品或服務,但獲利機制卻完全不同。這樣的獲利機制雖大受消費者歡迎,卻會讓既有企業陷入窘境。

手遊
與專門遊戲機一個遊戲軟體就要價數千日圓比起來,能在手機上玩的遊戲很多都是免費的,又或者是只要一百~三百日圓的程度。對消費者來說,就算不用邊走邊拿著專門的遊戲機玩,也能享受到免費或是低價的遊戲。

手遊到底要怎麼賺錢呢?來自於廣告跟購買遊戲道具。若廣告出現在遊戲畫面,手遊廠商就可以從廣告主那裡收到廣告費。

購買遊戲道具被稱為「免費增值」機制。可以在網路上販賣或是發送的電子產品在追加的製造成本上幾乎是零,譬如說在一百名免費使用的顧客中,有五名左右因為某種理由能成為優良顧客就夠回本了。

好市多
折扣店好市多被稱為「會員制批發商」,不成為會員就無法購物。好市多的特徵是,店內幾乎看不到店員的影子,商品量也很多,例如披薩麵團是一打在賣,水是兩箱在賣等情況。麵包的販賣量也是以一打為單位。這是承襲著要賣給業者時的方式而來,因此才會希望使用者要成為會員。若是成了會員就可以用批發價而非零售價格購入商品。

店鋪的獲利機制不僅限於商品的毛利。實際上,好市多幾乎能與營業利益相匹敵的就是會費的收入,而且這已經成為了利益收入的主要來源。

破壞秩序型是,①即便提供相同的產品與服務,也能藉由引入新型的獲利模式而產生出新價值來。②藉由提供上述事項給顧客,將既有企業的獲利機制無效化,同時,對既有企業來說,就算想模仿這項新的獲利機制也模仿不來,形成了進入壁壘(Barriers to entry),這也可以說是這類型成功的關鍵。

創造市場型(Creator)

市場創造型的獲利機制雖與前此的相同,卻提供了全新的商品以及服務。這類型不會侵犯到既有的市場,而是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市場,所以對遭受進攻的企業方來說,不是那麼令人討厭的競爭者。只不過,若新市場取代了既有的市場,就會成為很棘手的對象。

JINS的電腦用眼鏡 與現在一般認知用來「矯正視力」的眼鏡不同,電腦用眼鏡「JINS PC」以嶄新概念「守護眼睛」登場。這款眼鏡提出了空前的機能——藉由遮蔽有害光線(藍光),以減輕工作時眼睛的疲勞,才發售兩年左右,就賣出了三百萬副而成為大熱門。藉由從眼鏡這項既有商品中發現新用途,成功地開創了市場。而其獲利機制則與前此的眼鏡相同。

Aoyama Flower Market
青山Flower Market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使用花的概念,並大幅降價,讓顧客輕鬆就能買到花。而且他們不止販賣有進貨價便宜的花,也買入品質優良的花,用便宜的價格出售。

可是,這麼一來營利就會減少,若是不大量售出,就不會有利益。因此青山Flower Market和以往的花店不同,會在上下客較多的車站或是站前人潮較多的地方設置店鋪。若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花,就要有能衝動購物的地方。

就像這樣,該公司並沒有奪取既有鮮花店的需要,但又創生出新的需要來。

不論是哪一則事例,乍看之下,看起來都像是提供了和此前相同的產品或服務,但事實上,這些案例卻都著眼於此前未受滿足的需求而創造出新市場來。創造市場型就是:①不改變獲利機制,藉由產生出新產品與服務而開創出新市場、改變競爭規則。②這項成功的關鍵在於,將顧客本身都沒注意到的需求具體化。 

創造商機型(Developer)

創造商機型是以新型的獲利機制提供前所未有的新產品或服務。

Oculus Rift
各位知道美國的創業公司Oculus VR在開發中的頭戴式顯示器「Oculus Rift」嗎?實際上,索尼早已經發售了幾乎擁有相同機能的產品。那麼Oculus Rift究竟和這既有的商品有什麼不一樣呢?

其中一點是,交由顧客來完成產品。雖然也有像索尼那樣,由廠商準備好一切來販賣的方式,但也有像Oculus VR那樣將開發委託給第三者的。

Oculus VR以一台只要三百美元的便宜價格,將開發套件賣給想要的人。結果,不僅是專業的開發者與企業,許多一般的使用者也想要購買,因而開發出各式各樣的App。

汽車共享
汽車共享打造出一個會員組織,讓許多人之間可以共享汽車的使用。使用者只要登錄過會員一次,就不需要每次都進行繁複的契約手續。此外,在自家或工作地點附近的停車場等只要走路幾分鐘就能抵達的地點即可租到車,不需要再特地上網預約。

其獲利機制雖與租車近似,但特徵是,必需要繳月會費以及即使利用時間只有十五分鐘也行。因此費用也是約數百日圓左右就能使用到的方便價格。

創造商機型是:①以新的商業模式,提供給大家此前未有的產品或服務。②成功的關鍵是將想像具體化,也就是結合imagination(想像力)與innovation(創造力),打造出全新的商機。

改革流程型(Arranger)

若不論是產品、服務還是獲利機制都和既存者相同,那麼又該怎麼來改變競爭規則呢?改革流程型是藉由修正自家公司的程序或價值鍊來提供給顧客新價值。

亞馬遜的網路書籍販售
在既存書店中,能夠保有的庫存量有限,可是在網路書店就不會有這樣的制約。實際上,亞馬遜誇口說自己有上百萬冊的備貨。只要使用檢索功能,就能在網站上找到想要的書。

就像這樣,利用網路書店購物,消費者就不需要特地出門一趟。又或者說就容易找尋書籍這點來說,亞馬遜為顧客提供了嶄新的價值。觀察顧客的購買程序就能知道,顧客省略掉了去書店、找賣場、調查書籍擺放書櫃等程序。

SEVEN CAFÉ
快速普及的7-11咖啡「SEVEN CAFÉ」也是改革流程型的一例。由顧客自己而非店員去倒入咖啡這點,就和既有的咖啡店以及速食店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店家就可以輕鬆地以一百日圓的低價,提供顧客與此前咖啡廳所提供相同味道(品質)的咖啡。

此外,也不會因收銀台作業效率的低落而要讓顧客等待。簡直就是創造了店家與顧客間「雙贏關係」的局面。

改革流程型是:①雖提供了與此前相同的產品或服務,但因改變了提供的方式而產生出新的價值。②此項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修正已有的價值鍊。

面對新競爭者出現時,我們可以用下列圖表來說明,那些新競爭者有可能是哪些類型;若是在自己所屬業界中出現了新型態的競爭對手,應該也可以把對方放在這矩陣中的某處。

四大獲利模式-2.jpg
圖/ 獲利思考
關鍵字: #數位書選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