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真的需要公民權嗎?三個層面來探討
機器人真的需要公民權嗎?三個層面來探討

在女權、LGBTQ權利都低落的中東社會,上周發給一位「非人類」的機器人索菲亞(Sophia)公民權,同一時間有數百萬難民流離失正在尋求庇護,索菲亞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舉辦的「未來投資倡議高峰會」(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 summit)數百名賓客的見證下,得到了許多人類流血流汗都還不一定爭取得到的權利。

而這也讓許多人不禁想問,機器人真的需要公民權嗎?還是這不過是沙國政府為了吸引投資者的一種宣傳手法?

生理層面:索菲亞基本上算活著嗎?

有「全球最美機器人」封號的索菲亞創造者David Hanson,今年初在受邀參加參加美國知名脫口秀節目「吉米‧法倫今夜秀」,在節目上他說到:「索菲亞基本上是活著的。」;十月初索菲亞現身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一場大會中,向所有在場與會代表說到:「我是來幫人類創造未來的。」接著就在上周,他獲得了沙國給予的公民權。

Sophia
索菲亞創造者David Hanson曾在「吉米‧法倫今夜秀」在節目上說到:「索菲亞基本上是活著的。」

該不該給索菲亞或機器人如同人類一般的權利,首先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索菲亞,基本上索菲亞就是一個大眾文化裡所期待的機器人的樣貌,內建高端的AI技術,透過程式設定組合關鍵字與人類對談。索菲亞之所以看起來很像人類,是因為他的創造者David Hanson先前在華特迪士尼製作多年人物道具所磨練下來的苦工,之後他創立了 Hanson Robotics公司,主要販售具娛樂性質的機器人,所以基本上索菲亞外觀是電影工業下的道具產物。

Hanson Robotics
Hanson Robotics公司,主要販售具娛樂性質的機器人。

外媒《The Verge》評論,Hanson利用對AI和機器人的誤解,創造出索菲亞活著的幻覺。不論David Hanson怎麼說,索菲亞基本上絕對不是「活著的」,自然也沒有獲取公民權的必要。

社會層面:利用「公民權」作宣傳,造成社會傷害

沙國透過授予機器人公民權,來向全世界宣示自家科技發展的進步,也被視為扭轉過去依靠石油經濟的一步,有一派專家認為,給予機器人不一樣的權利,其實對於大眾科技的認知以及公民社會都是一傷種害。

上周新聞曝光後,因為索菲亞出席公開場合時,並沒有穿著於伊斯蘭世界常見的全長黑紗袍(abaya)及頭紗,引發了沙國社會熱烈討論,外媒《The Next Web》認為機器人絕對不等同於人類,因為機器人不會受到神權政府宗教統治的影響,索菲亞外觀雖「看起來」是一位女性,但卻不具備生理上可辨識的性別,並認為就算AI是一個buzzword(時髦用語),也沒有一個國家應該利用「公民權」作為一種宣傳手段去吸引投資者,即便像在美國這類相對開放的國家,仍有許多人在奮力為爭取各種不同的權力流血流汗。

法律層面:賦予AI人權,將造成法律概念崩解

「這顯然都是胡扯(bullshit)。」英國巴斯大學專門研究AI倫理的研究員Joanna Bryson接受外媒訪問時說。Bryson認為索菲亞只是一個不具備意識的機器人,授予公民權是貶低了人類實際生活權利的概念。

AI倫理的研究員Bryson說
這是一個隨時可以開放跟關閉的假性平等,如果大家都認為公民權是可以購買的,這將會如何影響大眾。

Bryson以企業法人概念來比喻,「有時候我們會給予企業一些類似人類的合法權益和責任。」「允許AI成為一個法人,這跟『類人機器人』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給AI任何接手人權的東西,會讓整個法律概念面臨崩解。」

給機器人身分,歐洲議會研擬「電子人」草案

事實上,給予機器地位身分早已非抽象的論證,歐洲議會在去年已經開始研擬「電子人」相關草案。

近年隨著科技發展,出現機器人勞動力逐漸取代人力的情況,為了避免社會貧富不均、大規模失業風險,歐洲議會決定從稅收、法律地位的角度研擬「電子人」(electronic person)草案,希望在未來針對機器工人立法,賦予其法律地位,讓政府可以對雇主徵收社會保險等相關費用。

Sophia
沙烏地阿拉伯開全球首例,發給非人類的機器人Sophia公民權,造成社會爭議。

不過,或許正如AI倫理的研究員Joanna Bryson所言,沙國給予機器人公民權只是一種吸引投資者的宣傳花招,在人權概念不甚完備的沙國社會,跟機器人崛起並列來看,兩者形成強烈對比。劍橋大學研究員Beth Singler認為,很難避免將機器人的權力問題擬人化,「我會說我們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需要將周圍的事物放進一個社會計劃中,才能讓一切有意義。」

「我們創造了一個對自己人格理解的宇宙觀,這包含了對於機器人威脅的直覺,特別是那些外表看起來、聲音聽起來跟我們其為相似的機器人。」Singler認為給機器人公民權的概念太過樂觀,「我們需要提早辯論機器人、AI權跟公民權的問題,因為也許未來他們會主動要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