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hashtag,為Instagram畫龍點睛
活用hashtag,為Instagram畫龍點睛

本文摘自:《Instagram瘋狂造粉術》,高寶出版

雖然大家都知道Instagram具有高人氣和高度的可塑性,但品牌行銷人士們對於這個領域的琢磨還不是非常透徹,也就是說,Instagram目前仍有許多可以搶先佔領市場的空間。在此之前,部落格的行銷效果已被大眾認可,是過去最具代表性的行銷工具。包含我在內,許多企業及品牌利用部落格奪得高市占率,也確立了部落格在行銷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但如今,就算使用與先前相同的手法將資訊、情報提供給大眾,呈現出來的效果似乎不能和從前比擬,已是不爭的事實。想要擠進熱門排行榜與那些已經在部落格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品牌較量,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每個人都想要迅速驗證自己所使用的行銷手法是否可行,但是基於部落格文等同於廣告文的認知,行銷之路在部落格這個戰場上,可說是困難重重。

Instagram與其他社群網路工具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在於它擁有「主題標籤」(hashtag)這個強而有力的工具,我在本書中的每個篇章也會不停強調此重要功能。它能將人們想要傳遞的訊息以更簡略、更快速的方式散播出去,且大眾已逐漸開始厭倦充斥在搜尋引擎上的廣告,Instagram能透過分享圖文的方式,反而較能與大眾建立起互信的關係,這也正是為什麼行銷專家們漸漸開始從部落格移轉至Instagram的主要原因。而且,從行動生活發跡的Instagram,就和時下的消費者一樣,具有活潑、變化迅速的特色,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就能對外分享所有資訊。這對於需要讓行銷效果如同病毒般快速入侵消費市場的企業而言,是萬中選一的最佳平台。

韓國香蕉牛奶品牌「Binggra」在先前所推出的「#文字填空」活動,就是以Instagram為平台做行銷活動的成功案例之一。這個行銷活動不但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經費,也因為充滿著新鮮感,引起大眾有如暴風般的關注與回應。而Binggra運用社群網路工具成功取得高人氣原因,除了因為社群網路工具可以有效的傳遞產品相關訊息之外,還可歸功於主題標籤,將主題標籤與消費者即興發揮的創意一同融入在廣告行銷之中。

在此簡單說明Binggra的行銷手法。香蕉的韓文為「바나나」,Binggra將這3個文字中左手邊的子音移除,留下「ㅏㅏㅏ牛奶」印製在產品瓶身,讓消費者們自行發揮創意填充文字,並在Instagram平台上募集「#文字填空」的主題標籤。這樣嶄新的行銷活動,讓許多消費者積極參與其中,也達到了宣傳產品的成效。香蕉牛奶已在韓國上市長達24年,但大眾對品牌的觀感也是需要除舊佈新的,行銷企畫需要更貼近年輕族群,才有成功的機會,Instagram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二。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1.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除了香蕉牛奶之外,還有許多將產品名稱移除部分文字的行銷案例。例如,可口可樂瓶身上的文字被人名或是「我愛你」、「謝謝你」等文字取代,士力架巧克力棒包裝上的文字被改為「好煩啊」,這些都是文字代入的行銷手法。但Binggra和其他品牌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在於它運用Instagram平台來進行行銷活動,更為特別,也反映了時下的潮流。

另外,最近還有一種十分吸睛的行銷手法也頗為常見,那就是使用Instagram模板的照片。Instagram模板的行銷方式可以應用在多種領域上,且任何人皆能輕鬆使用,也因此得到了不錯的行銷成效。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2.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在用圖說故事蔚為風潮的時代,Instagram絕對是你最強的行銷工具。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一張照片所能發揮的作用是超乎你想像的。也因為現在的人們對視覺效果的注重日漸提升,若能好好運用以圖片作為根基的Instagram來製作吸引大眾的獨特文宣,你的行銷企劃就有機會成為時下最夯的話題。

如果再搭配上主題標籤這個強而有力的工具,Instagram上的行銷活動不但能迅速的一傳十、十傳百,還有可能跨越國界讓全世界都知曉。它飛快的傳播速度和追蹤者們口耳相傳的力量,是目前任何工具都無可取代的。不僅如此,也因為Instagram行銷手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呈現顯著的成效,目前已有許多企業開始使用它來做為宣傳的主要工具。

總公司位於瑞典的跨國家具公司IKEA,就在Instagram等社群網路平台展開了不同於以往的行銷活動: 消費者看了IKEA 的商品目錄後,將喜歡的產品拍下,並於內文加入商品名稱與特定的tag 文字,再分享至Instagram 平台上, 即有機會免費獲得消費者所拍攝上傳的IKEA 商品。這個活動獲得了空前的好評,也得到了非常熱烈的回應。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3.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星巴克在行銷界算是十分出名的,雖然它已是世界級的知名連鎖企業,但星巴克為了維持在大眾心目中的優良形象,一直非常努力地融入當地的文化與素材。星巴克選擇以貼近當地人的方法,進一步與消費者拉近距離;除此之外,也十分提倡目前被各界人士所關注的環境議題。透過這些努力而非死板的行銷模式,星巴克才得以維持大眾對其品牌的好觀感。

一個名為「#Whereintheworld」的行銷活動,就是星巴克將一直以來的堅持與努力完整表現出來的代表性活動之一。星巴克在官方Instagram帳戶中上傳許多獨特建築外觀的分店照片,讓消費者猜猜這是哪一間分店。雖然這個活動看似尋常簡單, 但它其實增加了特殊外觀門市的曝光率。如此一來,消費者能從中得知, 原來除了一般的門市之外,星巴克竟然還有如此獨特的分店,同時,這個活動也讓星巴克成功的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4.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每當星巴克推出季節性新飲品時,除了試喝活動之外,也會同時推出馬克杯與保溫瓶等多樣化的新商品,也因此,目前世界各地存在著許多喜愛蒐集星巴克各種款式商品的忠實粉絲。星巴克經營的Instagram是十分優秀行銷實例之一,但其最為著名的是它所謂的「參與型行銷活動」。

舉例來說,只要將新飲品的照片上傳至Instagram,並在內文中附上指定的主題標籤,就有機會抽中星巴克的禮物卡。每每舉辦這個活動時,Instagram平台上就有上千張由消費者所上傳的照片,也自然成了星巴克新飲品的最佳宣傳廣告。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5.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搜尋「#星巴克紅杯子」,就能在Instagram中看見各式各樣的紅杯子照片,這也是星巴克運用主題標籤的功能, 在網路中創造專屬於星巴克的空間與文化的實例之一。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6.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7.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除此之外,跨國性時裝品牌Forever 21日前也透過Instagram 的影像功能展開了受到眾人矚目的影片募集活動。這個影片募集活動名為「BACK-TO-SCHOOL」,獎金高達1 萬元美金,搭上新學期新氣象的氛圍,Forever 21的品牌形象似乎也跟著一同翻新了。因為參賽者們需要將自己最完美的舞蹈表演影片上傳至Instagram,並標註上「#F21StatementPiec」的主題標籤,不但可達到品牌宣傳的效果,也一併提升了品牌的優良形象。

各式各樣的Instagram行銷活動,不僅化為自然不造作的宣傳廣告,更重要的是,也能夠有效提升品牌形象,使廣告的效果更為顯著。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8.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寶可夢熱潮席捲大韓民國

2016年的夏日,「束草」一躍而上成為韓國最熱門的觀光勝地,甚至連前往束草的公車票都時常銷售一空, 不為其他原因,就是寶可夢所引發的熱潮效應。接著,越來越多的寶可夢系列商品被一一上架,束草市政府也積極地為此做宣傳,整個韓半島就這麼出現了全民瘋寶可夢的現象。2017年1月24日,Pokemon GO正式在韓國開放, 不到10天,寶可夢的玩家數就逼近7百萬大關,證實了寶可夢無人可擋的魅力,而這個驚人的熱潮在Instagram 上也能感受的到。

含有#pokemongo主題標籤的貼文共有268,883則, #pokemon則是有174,682則的貼文(統計至2017年2月8日)。相較之下,前陣子被廣為宣傳的新手機遊戲「天堂」的相關主題標籤為12,191則, 由此可知寶可夢遙遙領先的受歡迎程度。

「Pokemon GO」是一個只要打開智慧型手機就能捕捉寶可夢的手機遊戲,經過地圖中的補給站時,只要輕輕轉動補給站,就能收集到遊戲中所需要的各種工具。當時有許多商家利用補給站站點來進行各種有效的行銷活動,以位在寶可夢十分密集的弘大與波拉美公園附近的Coffee Bean為例,和寶可夢熱潮出現之前相比,該分店的營業額大增了44.1%。這波熱潮也將站前商圈和寶可夢合成為新造詞「寶前圈」,甚至出現了「Pokemon GO 熱血村」(註一)的地名。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9.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而許多不同的品牌也趁此機會搭上寶可夢風潮的順風車, 如彩妝品牌「TONYMOLY」推出寶可夢聯名系列商品, 將寶可夢的圖片置入化妝品的包裝,此系列商品上架後不到一個月, 累積銷售量就突破了50萬。而韓國衣戀集團旗下的流行服裝品牌「SPAO」,也推出了寶可夢聯名商品企劃展。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10.png
圖/ Instagram瘋狂造粉術

另外,連鎖便利商店7-11因考慮到Pokemon GO這個遊戲會快速消耗玩家們的手機電量,於是開始在各個門市中設置充電站的服務,看準所謂寶可夢效應所帶來的商機,而實際上,位在熱門寶可夢地區之便利商店的營業額確實也跟著提升了不少。

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中,無論是自營商、中小企業或大型企業等,誰能最快解讀出時下的潮流,誰就能成為掌握市場的贏家,而贏家們也確實是因為他們比大部分的人搶先了跨出了步伐,才獲得了成功的先機。若你正煩惱著究竟什麼才是反映目前潮流的行銷方式,運用Instagram等社群網路平台來做廣泛的宣傳,就是這個問題的最佳解答。

註1:「Pokemon GO 熱血村」:為了吸引更多人潮,將寶可夢時常出沒的首爾南營地鐵站附近的商圈以此作為命名,讓民眾在抓寶可夢的同時,也能夠逛街、享受美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