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為Facebook演算法所苦了,抓住臉書邏輯才是重點!
別再為Facebook演算法所苦了,抓住臉書邏輯才是重點!

有感於大家常為Facebook演算法所苦,歸納一些在FB貼文的要點,我想演算法就算如何演變,Facebook終究是一個內容(社群)網站,有些核心是不會流失的。

只要掌握基本原則,就不會在Facebook頻頻改變演算法下,被它追著跑。Facebook演算法如何演變都是增加三方雙贏的價值,往這方面去著手絕不會有錯。以下是我們在經營粉絲團時,應該時常注意的幾個項目:

Facebook演算法八大項目

1.權威性:具有公信力或影響力

首先,權威性意思就是所發的文份量性很具有影響力,並能帶來社會價值或改變世界。舉例來說,像是非營利組織的Wikipedia、累積長時間的國際電影STAR WARS、或是國際型大品牌等.....。

01.jpg
圖/ bernie

2.價值性:可以提升Facebook、自己、使用者,三者之間的價值成長

  • 對使用者:有意義、有幫助、新資訊,並可重複的使用。
  • 對Facebook:可以獲取他的價值,例如使用者停留在facebook上,進而獲取廣告費。
  • 對自家網站:可以增加擴散,使用停留,並進而賺取費用。

演算法下如何善用臉書?更多Facebook廣告的因應策略,6/6Facebbok精準行銷術課程,講師李柏毅親自解答。按此瞭解詳情

3.互動性:提高粉絲的互動(留言、點擊、分享、按讚、停留)

  • 提高使用者停留時間、互動、滑鼠點擊(連結)。
  • 在塗鴉牆留言,進而分享達到更大擴散。
  • 促使非粉絲成為粉絲。

4.趨勢性:科技的進步為網路帶來的不同改變

Facebook可能因應科技或網路的變化,做不同的調整。不僅要跟上Facebook重點更新,更要注意網路上的變化與脈動。

舉例來說:我有一個朋友曾在Facebook尚未主推影片時,就積極經營影片內容,不僅沒花到太多廣告費,就募集了15萬活耀粉絲,更時常有觸及超過百萬的貼文。

我在臉書的進展會針對兩大塊來思考,在這個規則下去做臉書的深度內容準備:

  1. 使用者黏著度
    從影片的數量、影片的形式、內容頻道、收費內容,來提高黏著度和收益

  2. 私訊獨立應用
    開放金流>粉絲團商城化(可直接交易)>臉書可抽成或得到更多的廣告展示機會

02.jpg
圖/ bernie提供

5.友善性:讓網站內容更有結構被Facebook抓取,對使用者更友善等

讓使用者能看到更全面的內容,對使用者友善、訊息回復快速、評價高。內容是否多樣化、連結是否失效或重複,都是指標之一。

舉例來說:一頁性的網站最近蠻流行在臉書廣告中出現,但通常一頁性的網站沒有前後頁也較少文字說明,都以圖片為主,這就有可能會影響到使用者的信賴度及引起詐騙發生,臉書也會降低你的品質分數。

6.相關性:內容與粉絲團類型高度相關

粉絲團貼文內容與粉絲團類型有關,並與粉絲團輪廓有密切相關性。例如賣美妝去打汽車相關內容

7.廣結善緣:找到願意創造分享的人,本身也有強大的擴散能力,並與你相關。

能跟更多帶有聲量、帶有影響力的素人(藍勾勾)、KOL、粉絲團、媒體…..發文時才能短時間帶來更大的病毒擴散。

8.原創性:原始內容的製作者

也許一開始臉書的目的會以量為主,希望在不受限的過程讓所有使用者能發揮自己的空間,但當數量變多時,品質提升其中有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在原創上,那麼該如何判定抓是否非原創內容呢,比較容易辨認的方式為,發文時間、發文內容、影片內容、影片長短、影片聲音….等方式分辨。所以如果你的影片是原創,一定要將原創內容分享在自己的粉絲團,再讓其他人分享。(假使你只追求觸及最大化,你認為放在對方粉絲團能接觸到更多人為特例)

最後再補充幾點

  • 內容接近時,誰是第一個發文並得到擴散也會影響貼文品質
  • 影片的觀看時間會影響影片貼文的品質
  • 時時注意競爭者動向與最新改革
  • 貼文頻率太低小心粉絲忘記你,會降低粉絲黏著度
  • 抽獎大隊會影響互動比例

本文授權轉載自: 李柏毅臉書

演算法下如何善用臉書?更多Facebook廣告的因應策略,6/6Facebbok精準行銷術課程,講師李柏毅親自解答。按此瞭解詳情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