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拍賣戰火燒到開店平台,雅虎能否用「會員」穩固商城江山
當拍賣戰火燒到開店平台,雅虎能否用「會員」穩固商城江山

過去一年拍賣市場的競爭在台灣攫取了不少目光,其實同一時間,採B2B2C模式的網路開店平台市場也起了不小變化。原先市場上的兩大玩家之一,PChome集團旗下商店街已經將重心轉移到C2C個人賣場;另一方面,從拍賣起家的蝦皮則是開始往開店平台進擊。這一退一進之間,市場上另一大玩家雅虎奇摩超級商城,則以鴨子划水之姿默默前進,並計畫用會員堅守自己的地盤。

改變C2C版圖的蝦皮會讓B2B2C市場重新洗牌嗎?

雅虎旗下三大電商事業中,雅虎奇摩購物中心和雅虎拍賣都曾經是市場上的霸主,卻也都未能成功把守住領先地位。而這當中起步最晚的雅虎商城,過去8年來則是以後進者之姿,從零開始一點一滴擴大版圖,交出年年成長的成績單。

只是大家都已經看過蝦皮在拍賣市場展現出來的破壞力,而當蝦皮開始將戰線延伸到商城,會不會又造成另一波產業洗牌?畢竟,憑藉著拍賣創造出龐大行動流量的蝦皮商城,才一上線便吸引近2000品牌商家進駐,這幾乎是已經經營8年的雅虎商城商家數的三分之一,且當中也不乏許多知名品牌如Levi’s、屈臣氏、3M,還有近期召募到韓國知名的emart進駐等等。更別提蝦皮著名的運費補貼戰術,還有如快速到貨等吸睛的大小行銷戰。

不過相對於同業因應市場競爭大動作改變營運重心,雅虎商城則一直堅持著自己的步調和自己的價值。如今年上半年強化我的最愛功能、在首頁提供熱賣排行榜等加快消費者購物決策的作法,都帶來不錯成效。而這當中又特別以「會員」經營為雅虎過去一年來的發展重心,同時也將是未來幾年的重點布局方向。

Yahoo奇摩超級商城宣布未來將以PUGC做為主要的內容電商方向 圖為Yahoo奇摩超級商城事業部資
Yahoo奇摩超級商城事業部資深總監藍怡芳表示,商城在2017年主要是奠定品牌會員基礎能力,而2018年則是計畫要做更進一步的線上、線下會員數據串接。
圖/ 雅虎

2017重點在於奠定會員經營基礎

相對於雅虎自家另兩大電商平台或競爭對手,雅虎商城比較不同的是可以做到讓平台上每個商家都擁有自己的會員,而不只是和平台共享會員。Yahoo奇摩超級商城事業部資深總監藍怡芳表示,在2017年,他們很積極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讓商家更認真看待會員,並實際去推動會員招募和經營。

她提到,會員經營雖然不是什麼新概念,很多店家也早知道會員的重要性,但確實不是每個商家都知道該怎麼做,需要商城幫忙推一把。而商城在今年9月舉辦的美妝VIP封館慶,或許可以說是她們這一年推動會員觀念的代表作。當時雅虎說服了平台上11家美妝品牌舉辦聯合封館慶,而這樣的活動除了成功帶動各家銷量,透過活動的會員共享,也讓各個商家的各自會員數在活動後皆出現增長。

但要讓會員發揮更大效益,平台對數據的開放程度也是關鍵。對此藍怡芳表示,2009年初起步時,商城能提供的數據資料確實相當少,而前幾年發展主要也都是以行銷工具的開發為優先。但這幾年下來,可以提供的相關經營數據已經愈來愈完整,如各店即時流量變化、來源、轉換率、會員貢獻度、消費者輪廓等等,目前總共有25種報表。另外,若商家在會員經營得夠深,現在商城App也已經可以做到個性化自動推薦。

2018要進一步串接線上、線下

但相信雅虎商城也清楚看到新零售的趨勢,光只有經營線上會員的能力恐怕不夠,特別是雅虎商城上其實有相當大量來自實體世界的品牌,如屈臣氏、愛買、GAP等等。若線上、線下如果無法做到有效串連,對品牌商來說,這樣的會員經營恐怕會是事倍功半。再從另一方面來看,若能做到線上、線下整合,也等於為商城將市場版圖擴大到規模大上更多倍的線下市場。

因此,經過過去一年建立商家會員基礎的經營概念和能力之後,打通品牌線上線下會員系統,就是商城在2018年的重點任務。若能成功,無疑會形成雅虎商城有別於同業的一大特點。

但也可以立即想到的挑戰是,商城雖想讓各品牌可以經營各自會員,但這些商家畢竟都還是建置在雅虎的平台之上,商家對於這樣的會員關係會否仍存有疑慮?又從法規面來說,會員行為數據和應用歸屬也可能是一個問題。

Gap-9.jpg
雅虎奇摩超級商城上有許多實體品牌如GAP,而要如何串接這些品牌的線上、線下會員,將會是一個大挑戰。
圖/ 蔡仁譯/攝影

此外,不論屈臣氏、康是美、Levi’s、GAP...每個商家在線下本來都已經有自己一套會員系統,諸如多少消費額可以升等?會員點數如何折抵?又什麼樣等級的會員該有什麼特殊優惠...要如何用最小的力氣滿足最大的需求,讓六千多個商家都能做虛實會員串接,可以想像會是個大工程。

找到方向還不夠,執行速度更關鍵

而且對雅虎來說,旗下不只有商城,還有購物中心和拍賣這兩大電商事業體,以及Yahoo TV等媒體業務,這些事業都要共用同一個工程資源。換言之,縱使雅虎知道會員會是這塊市場競爭的關鍵差異化武器,但這畢竟是公司其他事業體沒有需求的功能,在資源分配的優先排序下,開發時程會否因此需要耗費更長時間才能落實?

然而,面對變化飛快的時代,品牌商家可能比平台業者更著急。每延遲一天,就可能會給對手多一分拉近差距的機會。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