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翻身?看對岸掀起的電競海嘯
中國製造翻身?看對岸掀起的電競海嘯

2017年11月初,我因為某張立繪而開始玩了《碧藍航線》這款遊戲。這是一款由中國製作,卻在日本爆發性受歡迎,引發許多關注與討論的作品,10月在日本市場的單月營收達1億4870萬人民幣(約25億1409萬日幣),擠入了排行榜的前三名。作為一個極度封閉的電玩大國,日本玩家一直以排外、口味獨特且封閉著稱,橫掃全球的歐美大廠3A大作在日本幾乎都慘遭滑鐵盧難有突破,而過去日本玩家視為山寨抄襲和品質低下的「中國遊戲」竟然成功打入日本市場,這一轉變讓許多經濟新聞、產業研究探討近年來中國遊戲的質量轉變。

實際開始遊玩後,我深刻感受到近年來幾款中國產遊戲(例如《陰陽師》、《少女前線》和《崩壞3rd》等等)的魅力,故寫了一篇〈碧藍的壯闊,不只一線〉文章來介紹這些中國製手遊如何入境隨俗,捨棄國內橫行的VIP制,並透過文化共相和品牌圖騰來遮掩自身的「中國性」,故我提出了「日皮中骨」的概念來說明這一迎合市場口味型態的品牌建立。這篇文章意外地獲得了一些關注,甚至中國某公司還願意出一筆可觀的數字,請我詳細論述此一概念的內涵與未來發展性。

無獨有偶,台灣立院三讀通過要將電競納入運動產業,允許政府投資,而我也與香港大公報的記者小組進行幾個月的討論後,針對香港與亞洲的電競提出超過四個報紙版面的專題報告,主軸指出:2022年杭州亞運會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分水嶺,因為這是一場承認電競作為正式比賽項目的國際一級賽事。而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The olympic Council of Asia,OCA)也承認背後有來自於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體育(Alisports)的支持,2018年於印尼舉辦的亞洲運動會就是電競國際比賽的水溫測試地。

我們毫不意外地可以看到中國以「國家政治力量」和「民間商業資本」傾全力來打造一個被奧林匹克承認的世界級運動賽事,故電競作為正式項目的核心意義在於:「推廣並玩中國IP的遊戲」。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遊戲營收排行前三名的遊戲公司分別是:騰訊、Supercell和網易,而騰訊還是Supercell的大股東,所以,可以說全世界最賺錢的三家遊戲公司都是中資,不管是《英雄聯盟》或是今年拿下全球營收冠軍的《王者榮耀》都是騰訊旗下作品;

如果你是騰訊,你想要使你的全球遊戲霸權更加穩固擴張的話,該怎麼做?當然是:透過被全球觀眾承認的奧林匹克運動比賽來推廣電競,更精確地說:透過運動來推廣中國的遊戲IP,最後囊括所有相關的收益和產值。

就我所知的情報範圍內,已經知道有數款巨大投資的電競類遊戲正在開發,將可能準備作為2022亞運時的比賽項目。四五年後哪些遊戲還屬於熱潮巔峰我們難以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IP的遊戲不僅不會缺席,必將席捲而來。

最後,在2017年雙11購物節中,馬雲拍了一部《攻守道》的電影,看馬雲拳打甄子丹,腳踢李連杰等國際大牌巨星,大家第一個反應是「有錢真好」。但後來在李連杰的訪談中,我們得知所有明星都是義務免費演出,而馬雲更撥出了12天的工作時間來拍攝這部微電影。

除了嘉年華式地宣傳購物節(今年雙11購物節的官方宣稱營業額是1689億人民幣),訪談中更談到了「奧運中武術的可能性」,言下之意在於把中國的武術和傳統文化技藝,作為某種品牌推向國際。 如果我們把電競、把遊戲、與影視,把所有的廣義內容產業合起來看,則會有一個益發清楚的輪廓:以強大的經濟資本為基礎,以國家政治力量為後盾,在全世界推廣發揚中國的品牌與國家軟實力。

一衣帶水,一海之隔,我們會更切身感受到這一文化巨浪的鼓動、浪起和席捲,最後化為咆哮的海嘯,還有伴隨而來的破壞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