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會計事務所報告,新興融資方式「首次代幣眾籌(ICO)」的募資總金額至今已達37億美元,但同時也遭駭客盯上,其中至少有10%、高達價值4億美元的資金遭駭客竊取。
每秒籌得逾30萬美元,熱錢湧入ICO
ICO是近來興起的新型融資方式,類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只是發行標的物從證券改成公司發展項目的代幣(Token),融資金額成長幅度在去年創下紀錄,最高時年成長率超過600%。
而這樣的融資手段在區塊鏈、加密貨幣相關新創中尤其受到歡迎。安永分析372件ICO專案後發現,在區塊鏈類型的籌資活動,來自傳統機構投資者的金額,僅是ICO金額的一半不到,甚至在部分熱門的ICO專案中,每秒就能籌得超過30萬美元(約新台幣882萬美元)。其中,ICO最熱門的國家由美國居首,金額超過10億美元,接著依序為俄羅斯和中國。
報告指出,ICO代幣的價值很大一部分來自「FOMO(fear of missing out)」現象,因害怕錯過而跟風買進,因此ICO代幣的價值,基本上和其項目在市場上的價值與發展性,沒有太大關係。
駭客主要攻擊手法是「釣魚」
不過,投資報酬率高、熱錢湧入的ICO有不少風險。報告指出,已經有至少10%、價值約4億美元的ICO資金,在駭客攻擊中遭竊取或遺失,平均每個月就有150萬美元的ICO資金遭竊。
例如,有些駭客會利用釣魚手法,做出一個和真正ICO專案類似的頁面、或是直接入侵真正的ICO專案頁面竄改錢包地址,誘騙投資人將錢轉到錯誤的錢包地址;駭客也可能竊取投資人私鑰、把錢從錢包轉出,或是直接攻擊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錢包。
報告舉例,在去年8月,就有駭客仿造了8個不同ICO專案的頁面,單月順利得手近140萬美元。
ICO專案達標率從90%下降到不到25%
不過,ICO市場已經在2017年下半年轉冷。相較6月有高達90%的ICO專案都能順利達標,到11月,這個數字只剩不到25%。日前《Hacked》就報導,ICO融資市場之所以冷卻,監管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包含中國、南韓都已禁止ICO。此外,隨著ICO詐騙事件頻傳,投資人對ICO專案的審查更嚴格且謹慎,對ICO專案的商業模式和可行度的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