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阿滴英文的工作室,坪數雖不大卻格外顯得溫馨,今天阿滴不巧感冒,但依然敬業地說:我會努力表現出平常在頻道上陽光的一面!
兄妹倆每階段生命經驗,造就現在的阿滴英文
從2小時採訪中,舉手投足間都可看出阿滴與滴妹兩人的感情相當好。滴妹從小就會一直跟在哥哥阿滴身旁,從大學時期阿滴學習攝影、剪接,滴妹也就一併跟著學;剛建立頻道初期,還沒畢業的她就幫忙掌鏡,笑說當時「不算打工,比較算奴役!」阿滴則誇說她課業顧得超好「都拿書卷獎,是卷姊!」即使當時沒有領薪水的滴妹,只要哥哥有需要,她有能力做到的事就會盡全力幫忙。
兩兄妹小時候跟著親戚一起移民到新加坡學英文,從這開始奠定英文基礎。國小回台後就讀美國學校,高中才受台灣教育制度,發現台灣真的比較制式化。也因為有這段經歷,讓他們能有較多同理心理解台灣高中生的學習環境,知道學生比較會卡住的英文問題,比如以前自己總是搞不懂英文文法的「過去完成式」,現在就會特別整理了一篇「關於簡單完成式」影片給大家,或是在學測考試前後,也會特別關注學測相關的題目或議題。
曾在英文學習平台 VoiceTube 工作過的阿滴,認為這個工作經驗讓他收穫豐富。像是網路行銷內容、臉書廣告投放和製作英文教學的內容,或會幫忙剪影片、設計課程、規劃、翻譯,等於是把各種英文教學的媒介與方式都歷練過一遍,當自己跳出來做影像內容創作者時比較駕輕就熟。阿滴認為自己在大學時期所累積的經驗,包含為了賺攝影器材的資本擔任婚禮攝影,意外學到的剪輯能力,以及因老師引薦而有機會在教育廣播電台當主播練習口條能力等等,每段工作歷程皆有關連,讓他現在有足夠能耐,變成全職影像內容創作者。
生產內容看似簡單,但背後其實工程浩大
原本只有兩兄妹的小團隊,直到去年在內容訂閱平台 pressplay 達到每月20萬集資金額時,才開始擴編團隊、租下工作室。成立8人團隊的他們工作劃分明確:阿滴、滴妹是創作者,另有經紀人負責接洽業務合作、美編、企劃、剪輯與財會,還有一個社群經理負責打點、負責數位行銷與贊助者、粉絲互動。
阿滴英文團隊每個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生產足額、足量的YouTube 影片與贊助者雜誌,背後工作份量其實相當浩大。通常,團隊會在一個月前討論、排好影片主題,接著寫腳本、re腳本,畢竟是做知識型內容,查證內容無誤後才能傳達正確資訊,接下來就是拍攝、剪輯、打逐字稿,製作上傳完成後就是排程、發布、與回覆留言,觀察後續數據效益等維運工作;製作雜誌的流程則就如一般通路雜誌,一個月前討論主題、內容發想,開始寫文章。除了阿滴與滴妹,企劃也必須以英文一起幫忙寫,經過一到三審的審稿流程,之後排版、打樣、調整、印製、包裝到遞送。之所以要設計經過這麼一系列嚴謹的排程,是「因為有promise(承諾)發片,加上我們有群眾募資,所以要產生內容,stick to the plan(堅持計畫)。」阿滴表示。
每個月團隊至少都會開一次影片主題會議,討論 YouTube 影片拍攝的內容,但不一定有每月必發的影片類型。「開心!做的開心最重要!」兄妹倆毫不猶豫笑著說,阿滴與滴妹會先共同討論有沒有很想做的影片內容,並先訂下拍攝時間,再思考有什麼系列可作沿伸,像英語歌唱、兩分鐘英語教室單元,都是既有格式的節目,只要把好的切入點想好,製作上就相對快速;若上片時間搭上時事、節慶就會製作相關內容,最後有空檔才找合作對象合作。
「當有許多不同類型的 YouTuber 來頻道,可以讓粉絲看到自己喜歡的創作者在學英文,進一步啟發他們學英文的興趣,這就是經營阿滴英文的最大目的。」阿滴舉例,像是最近請來蔡阿嘎合作,讓不太會講英文的阿嘎有機會練習,就有機會讓看影片的粉絲會覺得連蔡阿嘎都可以進步了,給自己一點信心。而且,蔡阿嘎自己也是認為,要學好英文就是要勇敢說出來!
阿滴承認,在影片內容設計上,到目前為止依然不斷嘗試在知識與娛樂間做調整,「做內容的我們,會在資訊和娛樂中間找到一個平衡,如果今天影片偏娛樂端,就會希望它能達到那個效果,偏資訊端就希望能給予觀眾我們所要傳達的資訊,執行後再看成效,希望經由每一次的成功與失敗,讓團隊的內容製作都能更進步。」
由於現在有了內容製作團隊,開銷自然會比以前只有兩人團隊來得大,「現在思考方向很簡單,要存活下去就是每月要有50至60萬收入!」阿滴爽快地說;其實阿滴英文每月至少接到20至30個業配邀約,但幾乎拒絕。原則是希望業配影片能與阿滴英文的形象、專業無縫接軌做結合,同時廠商也能給足夠發揮空間,才能接到最適合也最喜歡的業配。阿滴以和線上英文家教平台engoo合作的影片為例,因為加入遊戲化的腳本,讓阿滴與滴妹在平台和線上老師用英文對話,想盡辦法逼老師說出荒謬的關鍵字,讓影片不僅有趣生動也清楚介紹平台內容,成效就相當好。「這就符合阿滴英文有趣又好玩的英語學習形象,並且幫助廠商達到對的效益,讓這支影片達到80萬觀看,下面廠商官網連結也超過2萬多點擊率。」
對於許多頻道創作者,業配影片是收入的重要來源,但對阿滴英文來說,業配反而是個額外選項。阿滴表示,目前頻道主要每月收入來自內容訂閱平台PressPlay,月平均集資總額有58萬。相較業配,PressPlay的群眾募資管道,讓他們有穩定資金來源支撐團隊成員薪水,「這讓阿滴英文的操作主權掌握在我們手上,負責的對象不是廠商,而是喜歡阿滴英文、想要學好英文的粉絲們!」阿滴正色地說。
綜觀來自PressPlay的群眾募資收入,在帳面上每月可收到58萬台幣的資金。但其實還要扣掉金流手續費、稅與平台服務費等等的實拿還是有落差;除此以外的收入,就來自YouTube平台以CPM計算的廣告流量收益。兄妹倆表示,以目前阿滴頻道的月流量,差不多可以得到3000美金的月收入。
頻道表現好壞,一目了然
提到經營頻道以來遇到的低潮期,兩兄妹面面相望地感嘆,認為創作者的成績是以訂閱、觀看數等數字直接呈現,當表現不好時,所有人都會看到;相較起其他行業,成績通常只有老闆知道,壓力自然也會特別大。
阿滴回憶,他倆的第一段低潮期正是他剛從 VoiceTube 離職的2016年4月到7月,由於全職開始工作,但嘗試的內容都不太正確,沒能引起觀眾反應而非常沮喪,後來經由重新調整節目格式、加上與滴妹一起拍片,並和其他頻道主合作,全力發展才讓阿滴英文上到正軌。第二段低潮則發生在2017年10月,由於太過仰賴過去一年的成功模式沒有創新,導致只有少部分的人會準時回到頻道上看新影片,最後也是嘗試新的內容模式,例如遊戲化影片設計或走出戶外拍攝才得到巨大迴響。
阿滴英文頻道內容屬於知識、教學性質,不太會有惡意留言或酸民,但阿滴回憶起看過啼笑皆非的留言「You good ugly(你好醜)」,滴妹也曾遇到網友罵:「那女的好吵!」,讓兩人一開始難免心理會受影響,「然後就會去吃雞排!」最後透過兄妹倆互相聊天紓壓,到現在轉變為不理會或不看酸民回應。
即使頻道現在擁有高達136萬的訂閱人數,但阿滴認為訂閱數不是個很重要的指標,而是產出內容有多少人圍繞著討論,形成一個有意義的社群並和你有互動。比起訂閱數,他更加重視觀看時間;阿滴認為大家在一支影片上花多久時間觀看,是影片最重要的血脈。「當一個十分鐘的影片,它的平均續看率是50%,表示大家在這支影片上花的時間是五分鐘,那如果兩分鐘的影片,觀眾續看率是100%,那總觀看時間還是兩分鐘,所以這個平台的遊戲規則是,我想要越多人在這平台上花越多時間越好。」
阿滴接著說,「看觀看時間會發現續看率還蠻有趣的,一個影片的曲線會從上面慢慢下來,到最後一小段會直接掉下來,就是講到要訂閱分享會直接斷掉。」但阿滴透過視覺上的轉換,例如從室內景切到戶外、突然切進個很大的字卡,或增加一個笑點,讓大家拉回來看。他自己也有觀察到,影片長度控制在7-10分鐘左右對於阿滴英文成效最好,平均續看率是50%,每支影片大家都看超過3至4分鐘,也有足夠的時間把內容都放進來。
在大學時期就透過網路自學剪輯拍攝等技巧性技能,幫助阿滴在進入職場後能快速在短時間內做出影片,放到網路頻道上。但諸如如何自然面對鏡頭、網路影片最好的剪輯節奏、腳本如何寫得有趣、優化影片、管理頻道、和粉絲如何互動,阿滴坦言都是一、兩年,甚至到目前都還在學習的東西。「我覺得練習當YouTuber就和很多人會問我英文口說要如何進步類似,最簡單方式就是多說!與其紙上談兵,去練習看看就會知道自己缺陷在哪,哪些部分會再進步。」阿滴表示。
「我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看待 YouTuber 都只是看到那些已經爬到最頂端的人,但卻不知道有多少只有一百、一千、一萬訂閱的創作者們,不斷地在努力卻找不到自己的觀眾」阿滴接續強調「我覺得不同的初衷會決定你做出什麼樣的內容,反過來說你做什麼樣的內容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所以當你的初衷不對,很容易會讓你失去方向。」
成功沒有榜樣,一切靠自己繼續努力開拓
從開設頻道到現在的阿滴英文已經歷經了三個年頭,阿滴用帶著有點複雜的表情說「其實當興趣變成是工作收入的時候,不管你多喜歡做那件事情,還是會覺得膩或是煩,必須要有調節的方式。」阿滴主要看看netflix影集或出去走走,滴妹則大笑說最適合自己的調節方式就是睡覺。「記得當初一開始只有我們兩個人,每一天都要拍片。但你也很難定義是不是在工作,因為它是你的興趣,當你的興趣變成你的工作,界線就會變得很模糊, 因為興趣是你喜歡才會去做,你不會做你的興趣感覺到很累,所以在週末做你有興趣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事。」滴妹說。
即使壓力再大,阿滴表示自己並不後悔做內容影像創作者,「但我有後悔過沒讓滴妹早點出來做自己的東西。她英文雖然很好,但她的熱情不完全是在教學上面,而是會比較想做旅遊相關的內容,所以我們兩個創作的型態不太一樣。」阿滴坦言道。
但對阿滴英文來說,前方仍是一條未知的路。阿滴認為,在網路上經營英文教學知識這樣的內容探索已經到了一個未知領域,「不論在國內外,用英文為母語教英文,或教非母語英文者英文的頻道,都已經找不到參考對象。」許多教英文的知識型頻道,做到最頂尖差不多就和阿滴英文現在的程度類似。因此,阿滴認清自己很可能要轉變角色當個破風者(編按:自行車車隊或長跑陣列裡,最前面逆著風的角色),自己找到方向往前走。
阿滴認為一切必須靠自己去發想,利用這三年來累積的經驗,去思考觀眾接下來需要什麼,得好好想想「我們要做什麼創新,粉絲才會回來看。」除了會用Facebook 與Instagram與台灣粉絲互動外,阿滴也說今年會想開發馬來西亞和香港地區的華語觀眾,並會找當地的創作者一起合作。他們也介紹接下來許多不同的創新,例如品牌發音的影片,「我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不只是在室內拍攝,而是更走到生活中,但同時又不失初衷:想把學英文變得有趣。」他們也打算開始做業務拓展,例如開發周邊商品。此外,阿滴英文也會開始和傳統通路合作,將內容授權其他媒體品牌再行銷,或如就像engooo網站行銷的形式,授權形象在官網、廣告上招生。
2018每一季的目標都大不相同,但整體來說,除了阿滴英文,就是滴妹的頻道,「因為我們還是YouTuber」滴妹說,接下來希望可以在滴妹頻道看到兄妹倆比較生活的一面,也有多點時間做些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