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企業的行銷痛點!跨國新創Insider.在台設點瞄準亞洲消費爆發力
解決企業的行銷痛點!跨國新創Insider.在台設點瞄準亞洲消費爆發力

根據消費者資料平台公司 Segment 調查,1,006 位受訪美國成人裡約 71% 受訪消費者認為消費經驗缺乏個人化,而高達 44% 受訪者表示,個人化消費體驗會促使他們再次光臨,但是卻僅有 22% 受訪者曾體驗高度個人化消費。由這份調查可以發現,現今消費者十分重視個人化體驗,但是能真正提供這樣體驗的商家寥寥無幾。

提到個人化使用者體驗,就不能不提其先驅—電子商務霸主之一的亞馬遜(Amazon),透過提供消費者良好個人化體驗,將電商產業的競爭拉高到新的境界,也使本身獲利持續升高。除了亞馬遜,不同產業也紛紛注意到個人化體驗的重要性,如跨國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Starbucks)也運用長年累積的用戶數據,打造個人化服務抓住顧客的心,成為零售商不被電商淘汰掉的秘密武器。

但是,想提供給廣大市場上每位消費者獨有的個人化使用者體驗,通常需要具備一定的資本、技術人力、設備才能打造這樣的服務。對於亞馬遜、星巴克這樣擁有雄厚資源的企業而言並不難,但對於一般中小型企業或是電商網站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新創團隊 Insider. 瞄準這樣的需求,提供跨管道個人化及轉換率優化工具/解決方案,期望可以與企業行銷單位一同創造最大效益。

Insider. 原點:解決企業行銷單位的痛點

Insider. 是一間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跨國新創,包含土耳其伊斯坦堡、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在全球共設有 13 個辦公室,員工總人數約為 200 人。看好亞洲地區未來的消費潛力將爆發性成長,因此陸續於亞洲各個國家設立辦公室,包含日本東京、韓國首爾、印尼雅加達,去(2017)年第四季也正式來台灣成立台北辦公室。

Insider. 台北辦公室數位成長顧問陳科翰(Jayson)表示,一般企業行銷單位想效法亞馬遜、星巴克提供如此精準個人化體驗的困難之處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行銷人員難以取得相關工具應用、第二點是企業內部的技術成員更多時候是將產品、金物流系統建置於首要任務。即使目前市場上紛紛出現針對不同管道提出解決方案的廠商,也不見得能輕鬆達到預期成效,因為整合這些不同管道的合作廠商對於企業行銷單位可能又是一筆可觀的時間、人力成本。

Insider. 與企業合作流程.PNG
Insider. 與企業合作流程
圖/ Insider. 提供

想解決企業行銷單位的這些痛點,就是 Insider. 延展出解決方案的原點。Jayson 說明 Insider. 主要技術為透過即時個人化(Real-time Personalization)打造 InOne 平台,協助企業網站和 App 傳遞個人化使用者體驗,進而提高轉換率。而要做到將更多網站訪客轉化為顧客這件事情,Insider. 將其切為三個架構:透過企業網站、App、內部 CRM採集了解消費者行為的資料、運用團隊技術進行即時資料處理及使用者分群/區隔,最後將這些成果回饋為策略或是解決方案,應用至企業不同的管道

這樣的個人化技術,團隊將其應用拓展到電腦網頁、手機網頁、手機 App,甚至 Email 以及 Web Push 推送通知等,只要使用團隊服務,企業便能夠一站式完成全管道的行銷任務。服務提供以來也已經確實為合作企業帶來成效,如透過個人化 Web Push,協助歐洲最大 3C 零售商 MediaMarkt 提高 5.10% 的轉換率;透過 A/B testing 協助 CNN 提高 5.81% 首頁 banner CTR;透過個人化 highlight 顧客評論協助法國品牌 Yves Rocher 提高 4.49% 的轉換率。

透過個人化 Web Push,協助歐洲最大 3C 零售商 MediaMarkt 提高 5.10% 的
透過個人化 Web Push,協助歐洲最大 3C 零售商 MediaMarkt 提高 5.10% 的轉換率。
圖/ Insider. 提供

但是似乎只要有這樣的技術任誰都可以打造這類服務,這樣是否代表團隊很容易被取代?其實不然,因為 Insider. 的技術十分深厚,其為 Google 在歐洲及亞洲地區針對網頁優化領域的合作夥伴,就可以看出團隊的技術被高度肯定。

另一方面身為跨國企業,Insider. 最大優勢在於擁有不同國家市場的資料,這些策略實例不但能交叉參考、調整應用,也能將其模組化,快速提供給不同國家的合作企業操作。而目前 Insider. 在全球也已經有 300 家以上的合作企業夥伴,包含台灣電動機車大廠 Gogoro、日本平價服飾 Uniqlo、跨國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等。論其技術、實戰案例及早已建立的客戶基礎,Jayson 及團隊不認為 Insider. 會被輕易取代。

企業文化是核心、文化價值會傳遞

因應快速變化的商場,Insider. 發展過程中也必須以極快的腳步調整策略以因應合作企業的需求。Insider. 共同創辦人 Arda Koterin 表示為了使團隊維持極快調整節奏,公司在不同面向皆下不同功夫,而其中特別強調就是企業文化的塑造及認同,他認為企業文化是一間公司的靈魂,沒有靈魂空有產品技術公司是無法延續太久壽命的,一間真正有企業文化的公司,其文化價值才會被傳遞許久、員工也才會不斷將其精神傳承。

既然如此,也令人好奇 Insider. 的企業文化是什麼?Arda 十足自豪地說出 Insider 的企業文化就是「透明、平行、成長」,雖然員工人數近 200 人,且橫跨不同的市場,但創辦人依然堅持參與每一位員工的面試過程,確保每個人的 DNA 符合 Insider. 企業文化。組織內更沒有任何先來後到、得依年資聽服誰的觀念,從 CEO、區域總監、專案負責人、到業務人員等皆採平行溝通,公司花十分大的力氣維持有效率地溝通,就是要減少任何時間浪費及各樣不必要的錯誤溝通。而每一個決定也一定都會詳細公佈,確保任何措施都是透明且被令人理解認同。

但是除了談企業文化,回到商業面也還是要謹慎運作。Insider. 在公司策略擬定、執行則希望採「全球在地化」,因應這樣的方針,在商業拓展上才會陸續開設各國辦公室,並設有顧問團隊、尋找當地的技術人才。然後再透過企業文化串起全球各地團隊,達到產品開發、商業策略能國際化,可是擁有當地團隊又能夠十分接地氣,順利落地發展。

採訪最後,Arda 表示雖然隨著公司逐漸擴張,要讓所有員工都信服這樣的企業文化必然會越來越困難,可是他們還是會努力讓每位員工都能夠理解,並與所有人一起前進,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家合作企業對產品稱讚不絕、且市場也十分認同其經營理念的跨國大企業。

創業快問快答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人才會是最重要的一環,特別在亞洲國家,相較於歐洲,人才跨國流動以及在跨國新創企業尋找職涯機會的比例相對較少,Insider各國團隊皆以當地local hire模式,並未有台灣跨國企業的「外派」方式,因此怎麼更有效率地找到各國適合的人才,以及傳遞企業文化和成長的速度,是目前遇到的挑戰。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看準未來趨勢
2、尋找藍海市場
3、維繫企業文化

Insider_2018_01_29_蔡仁譯攝2.jpg
Insider 共同創辦人 Arda Koterin、Country Manager 莊漢彬、數位成長顧問陳科翰
圖/ 蔡仁譯攝影

公司資訊

公司名稱:Insider.
成立時間:2012/1/1
服務名稱:跨管道個人化及轉換率優化/Personalization and Conversion Rate Optimization
上線時間:2012/1/1
團隊人數:近 200 人
官方網站Facebook

本文授權自《創業小聚》,作者:許為傑

關鍵字: #Meet創業之星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