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有近400部影片被上傳到YouTube平台,近期積極打擊不當內容對平台的影響,今年初改變了創作者變現規則,造成與部分創作者關係趨於緊張,本月初,YouTube總部甚至還傳出了槍擊事件。
為了改善創作者在變現上的疑慮,YouTube執行長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表示,將會增加兩項新的措施,協助創作者獲得應有報酬。
更改遊戲規則,創作者、YouTube關係緊張
YouTube位於加州的總部,在四月初時傳出槍擊事件,槍手納西姆·阿達姆(Nasim Aghdam)向YouTube員工開槍,隨後自殺,造成一死四傷的悲劇,而據傳這起事件跟創作者收入受影響有關。
過去許多品牌商抱怨,自家廣告出現在不適當的影片內容中,導致品牌形象受損,因此母公司Google在去年12月表示,今年(2018)將增派一萬名審查員透過人力審閱影片內容,積極修補過去一年與廣告商的緊繃關係。為避免創作者藉由YouTube自動廣告抽成機制,透過不當影片賺到錢,YouTube在今年初調整遊戲規則,要求內容創作者必須達到「過去一年內,影片累積觀看時數達4000小時」、「訂閱數至少達1000」兩項條件,才有資格獲得營收分成。
大刀一揮想要緩和與品牌商的摩擦,現在卻反倒跟創作者關係變得緊張。
這次YouTube總部槍擊事件,據傳槍手西姆·阿達姆(Nasim Aghdam)就是因為不滿這項新政策,導致頻道收入降低。執行長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表示目前的分潤模式,幫助許多大型創作者邁向成功,「年收入達到五位數的頻道增長了35%、年收入達到六位數的頻道增長超過40%。」但她也承認許多創作者因此受挫,認為YouTube應該要多跟大家溝通。
測試「自我認證」工具,降低廣告分潤摩擦
因此過去一段時間,YouTube都試圖在品牌商與創作者之間找到平衡,品牌商希望自己的廣告被投放在符合品牌形象的影片上,創作者則希望盡情揮灑創意之餘,能有足夠的彈性與自由。
於是YouTube最近正在測試一款叫「自我認證(self-certification)」的工具,這項功能讓創作者提交影片的內容概述,例如影片是否包含褻瀆、暴力、槍枝、毒品或涉及敏感議題,目的希望透過創作者對創作的闡述,降低在廣告分潤上的摩擦,目前已有15位頻道經營者正在測試這項功能。
執行長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認為:「讓所有創作者精確表達影片中涵蓋的內容,讓創作者自己的見解,可以跟演算法以及人工審查員結合得更好,讓變現過程更加柔和。」白話來說,給予創作者表達作品的機會,以降低在演算法、人工審查上的誤判。
導入粉絲贊助,開創收入更多可能
除了傳統的廣告收入,YouTube也打算導入粉絲贊助制度,粉絲可以用金錢贊助的方式,支持自己喜歡的創作者,概念有點像是直播平台的打賞。
目前贊助功能已經在少數創作者身上測試,YouTube表示許多創作者已經看到總體收入的成長,因此未來幾個月,打算更大規模地將這套制度推行到更多國家地區,希望讓創作者開啟廣告分潤以外的收入可能。
資料來源:CNET、TechCrunch、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