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銷毀200台手機,蘋果最新iPhone拆解機器人亮相
一小時銷毀200台手機,蘋果最新iPhone拆解機器人亮相

手機、筆電、電視,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更新速度之快,卻也同時製造大量電子垃圾(e-waste),隨著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將到來,去年(2017)第四季iPhone出貨量達7730萬支的蘋果(Apple),推出了第二代手機拆解機器人「Daisy」,一小時可以銷毀200台手機,並留下可再回收利用的金屬,替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一分鐘銷毀三台iPhone,蘋果第二代機器人亮相

人類製造的電子垃圾究竟有多少?根據聯合國「2017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2016年全球共產生4,470萬公噸的電子垃圾,重量幾乎等於九座埃及古夫金字塔重,不僅數量驚人,沒有妥善處理的電子垃圾,在焚燒後會釋出銀、鉛、鎘等重金屬,以及阻燃劑、氟氯碳化物等有害物質,人體健康、環境生態都承受風險。

於是我們看到了「Daisy」,它是蘋果最新推出的iPhone拆解機器人,是由2016年推出的第一代機器人「Liam」改良而來,過去Liam每11秒就能拆解一台iPhone、每小時約可處理327台,但缺點是只能處理iPhone 6一款機型。

Apple
新一代的iPhone拆解機器人「Daisy」,平均一分鐘銷毀三台iPhone、一小時銷毀200台手機。

新一代的「Daisy」,可以做到平均一分鐘銷毀三台iPhone、一小時銷毀200台手機,速度雖然比「Liam」慢,但可以處理高達九款不同的iPhone機型,最重要的是,能將每一種不同的零件進行分類,精細程度是傳統回收方法無法做到的。

透過機器人Daisy的「巧手」,不論是玻璃面板、黏著劑、螺絲都能快速被拆解,留下Touch ID感應器、金屬、電路板等有價值的材料,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過程中還能避免人類接觸到有害物質,蘋果表示:「機器人比起傳統回收方式,可以回收更多金屬,同時品質也更好。」

Apple
新一代的「Daisy」,可以更細緻地拆解iPhone零件。

不過目前全球只有一台Daisy機器人,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蘋果公司回收工廠。而目前在台灣回收手機的管道多元,像是便利超商、電信門市、資源回收車等,透過回收有些還能折抵購物金。

蘋果致力回收產品,遭批評本末倒置

蘋果在環境保護上做了許多努力與宣傳,本月初,蘋果告訴全世界,全球43國的零售店、辦公室、資料中心、公共設施,已經達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去年啟用的蘋果新園區(Apple Park),建築屋頂就使用大量太陽能板,達成自己的電自己發。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將到來,蘋果表示即日起到4月30日,不論是在蘋果實體店鋪、官網透過Apple GiveBack計畫回收產品,蘋果會將部分收益捐給非營利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顧客能得到購物積分、禮品卡等獎勵。

Apple
蘋果表示,目前全球43國的零售店、辦公室、資料中心、公共設施,已經達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圖/ shutterstock

同時蘋果也公布《2018年度環境報告》,內容提到蘋果目標要達到「閉循環供應鏈」,不同於傳統供應鏈的線性過程,期待能使用100%回收材料製作產品,並表示蘋果在2017年已經減少275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比起2016年的2950萬噸還低,同時也在蘋果園區增設700個電動車充電站、2000台腳踏車。

報告中的數據、表現看起來相當亮眼,但綠色和平組織卻認為, 蘋果應該將重點放在「延長產品使用壽命」而不是「回收產品」 ,致力於回收、再生能源雖然很好,但身為一個大品牌,應該讓產品更容易維修,盡可能讓用戶延長產品使用週期,從源頭減少電子垃圾產生,或許才是保護環境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VenturebeatCNBCBIApp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變局突圍的關鍵訣竅,銓鍇國際攜手生態夥伴分享雲端AI最佳解方
變局突圍的關鍵訣竅,銓鍇國際攜手生態夥伴分享雲端AI最佳解方

在國際政策搖擺不定、地緣政治衝突升溫、供應鏈加速重組,以及AI重塑產業結構的多重衝擊下,「韌性」成為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引擎,在這個關鍵時刻,能否從被動防守走向主動進攻,將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分水嶺。為協助企業強化營運韌性、穩健應對新局,銓鍇國際攜手Asgard、Nutanix、精誠資訊、雲悦科技與東元電機等夥伴,分享從雲端轉型、AI應用到資安防護的實戰經驗與最佳解方。

「我們期望協助企業降低風險,打造以『韌性』為核心的未來競爭力。」為此,銓鍇國際董事長暨創辦人何鴻汶表示將從三個面向著手:首先是推出生成式AI解決方案–AI CKompute –助企業化AI為成長動力;其次是提供雲端轉型專業服務,協助企業客戶將工作負載順利遷移到 Amazon Web Services(AWS)環境並持續優化;最後是攜手韓國DBSAFER為企業客戶打造全方位資安防護盾。

銓鍇國際董事長暨創辦人 何鴻汶
銓鍇國際董事長暨創辦人 何鴻汶
圖/ 數位時代

全球變局下的韌性營運關鍵第一步:做好上雲準備

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截至2025年底,95%新的工作負載將部署在雲端原生環境。這意味著,「上雲」不再只是選項,而是企業保持靈活與競爭力的關鍵基石。

為協助企業客戶更好布局雲端、發揮投資的最大綜效,銓鍇國際雲端顧問鍾文哲表示,CKmates團隊將從評估(Access)、產品組合探索與規劃(Mobilize)、遷移與現代化(Migrate and Modernize)三步驟切入,助企業加速上雲腳步。「探索環境、做好評估計畫,以及決定搬遷方法後,接下來將透過Rehost、Relocate、Repurchasing、Retain、Retire、Replatform與Refactor七個步驟展開遷移工作,驗證無誤後,即可正式切換到雲端生產環境。」

銓鍇國際雲端顧問 鍾文哲
銓鍇國際雲端顧問 鍾文哲
圖/ 數位時代

對於有低延遲、高性價比跟資料落地等合規需求的企業客戶,CKmates將協助其將工作負載搬遷到AWS亞太(台北)區域,例如,5小時協助雲悦科技(CloudXurf)將Xurf POS等工作負載從AWS亞太(東京)區域全數移轉到AWS亞太(台北)區域。

AWS亞太(台北)區域自6月開通以來,吸引許多公部門、金融業與製造業客戶評估、測試與計畫導入,例如,公部門開始評估透過AWS亞太(台北)區域提供Open Data下載、用來封存檔案,以及作為對外資訊網站;金融業則考慮用做資料分析,或者是機器學習訓練、反詐欺與洗錢分析測試;製造業則傾向以AWS亞太(台北)區域作為ERP on Cloud、EDA晶片製造模擬與IoT平台的關鍵平台。

協助許多企業現代化基礎架構的Nutanix資深技術顧問陳永恆指出:「傳統三層式資訊系統架構不是為未來打造的環境,因此,很難無縫支援企業AI應用、混合雲架構,以及打造雲端原生應用服務,為解決這個挑戰,Nutanix與AWS合作提供混合雲環境,讓企業客戶可以在任何地點、輕鬆運行應用程式、人工智慧與資料儲存。」

Nutanix資深技術顧問 陳永恆
Nutanix資深技術顧問 陳永恆
圖/ 數位時代

鍾文哲進一步表示,無論企業想要以公有雲或混合雲架構進行創新轉型,CKmates將憑藉豐厚的實務經驗,提供客戶所需的專業諮詢、上雲規劃、安全檢查、監控支援與教育訓練。

極大化AI綜效的關鍵:從單點解題轉向流程重構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NANDA計畫於日前發布的〈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報告,高達95%的GenAI試驗專案沒有可衡量的投資報酬率,之所以如此與四個因素有關:首先是組織不熟悉AI無法將之應用到整體流程;其次是自建AI的成功機率僅三分之一、選擇外部夥伴或採用既有工具的成功率則有三分之二;再來是當前AI投資偏向前端銷售、輕忽後端營運自動化帶來的效益;最後是Shadow AI問題不斷,難以發揮企業級的AI綜效。

對此,肆佳科技執行長暨總經理王韋仁建議:「以AI解決單點挑戰的效益有限,建議從企業生產流程切入,串聯情境(Context)、流程(Process)與數據(Data),藉此消除數據孤島、取得可行動的洞察,逐步將企業流程從人工作業、自動化轉向人機協作新常態。」

舉例來說,全台最大的餐飲設備代理與維修服務商台新餐飲設備導入肆佳科技建置在AWS上的Asgard平台後,成功以智能客服分類檢單機制將案件響應時間從4小時縮短為1小時,以自動化工單建立、庫存預留、客戶回應提升80%自動化處理能力,以及成功降低30%人力資源投入,更好滿足客戶需求。
「透過將AI深植企業日常營運,不僅能將AI轉換成企業營運新『肌肉』,還可以進一步推動人機協作新常態,持續不斷優化營運績效。」王韋仁如是說道。

肆佳科技執行長暨總經理 王韋仁
肆佳科技執行長暨總經理 王韋仁
圖/ 數位時代

打造永續競爭力的三大關鍵:速度、成本與合規

當企業持續以雲端跟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創新突圍時,該如何平衡創新背後的「速度」、「成本」與「合規」議題?

東元電機財務暨管理中心數位發展處副處長蘇尊堯認為:「三者皆很重要,但以我們的核心商品–馬達–來說,合規是第一要務,必須在設計階段就確認合規事宜,爾後考量的是速度跟成本,以量大自動化、量少手動、關鍵技術不外包等原則,實現降本增效。」

精誠資訊AI+事業協奏長陳楷麒進一步以AI專案為例說明,創新速度跟資安合規就像汽車的油門跟煞車,缺一不可,必須視情境作調整。「我們在協助企業客戶進行AI創新轉型時,會將轉型活動跟企業營運願景與目標扣連在一起,極大化轉型效益。」

雲悦科技總經理鄭榮輝則認為,AI世代下的資訊基礎架構與開發模式將出現巨大變革,在這個狀況下,想保持營運韌性、實踐永續營運,打造AI驅動的現代化資訊系統架構十分重要。「AI是所有企業都不能迴避的話題,建議所有企業都開始付費使用,因為,AI不需要完美才能開始,要開始才會變得強大。」

「技術永遠是最簡單的一環,想要永續營運或者是創新突圍,必須從上到下的先建立觀念,從企業最關注的營運痛點切入,在這個過程中,保持競爭彈性、善用雲地的協同資源將更好發揮轉型綜效。」銓鍇國際業務處長李宗炎如是總結。

總的來說,在協助企業加速創新轉型與實踐韌性營運的過程中,銓鍇國際與生態夥伴不只是導入技術,而是協助企業客戶重新定義「韌性」,並以雲端為基石,AI為動力,在變局中找到持續前進、成長的方向。

東元電機財務暨管理中心數位發展處副處長 蘇尊堯(左1)、精誠資訊AI+事業協奏長 陳楷麒(左2)、雲悦科技總經理 鄭榮輝(中)、銓鍇國際業務處長 李宗炎(右2)、數位時代副總編輯 趙郁竹(右1)
東元電機財務暨管理中心數位發展處副處長 蘇尊堯(左1)、精誠資訊AI+事業協奏長 陳楷麒(左2)、雲悦科技總經理 鄭榮輝(中)、銓鍇國際業務處長 李宗炎(右2)、數位時代副總編輯 趙郁竹(右1)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