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接連捧紅支付、購物兩大服務,LINE Points如何成為最強綠葉

一年發點量高達28億點,LINE Points為什麼可以在兩年內快速竄起,成為市場上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點數之一?

「下次也可以用點數折抵喔。」頭髮灰白的小吃店老闆,一邊瞇著眼看手機螢幕上客人剛剛用LINE Pay支付的帳款是否無誤,一邊還不忘提醒可以做點數折抵。而他口中的點數,就是去(2017)年在全台發出28億點,已廣泛存在於台灣人生活中的LINE Points。

其實如果要談LINE近兩年來新崛起的明星產品,第一個映入腦海的大概會是LINE Pay和LINE購物。但今天LINE Pay和LINE購物之所以分別都能在短時間內,於行動支付市場和電商產業取得舉足輕重地位,背後絕對少不了LINE Points的幫助。

事實上也不只是購物和支付, 最新上線的電信服務LINE MOBILE,除了打出低資費,同樣也搬出LINE Points 2%回饋當誘因。可以說LINE Points就像是個永遠不在聚光燈底下,卻存在感極高的大綠葉,同時也是因為有了他的襯托,這些「主角們」才能顯得更吸引人。

「LINE購物」開幕期間每一筆消費,不限金額,都可得到5% LINE Points回饋,單筆回饋無上
LINE Points點數回饋是幫助LINE購物打響名號的重要武器
圖/ LINE

三大服務同生於一個App,LINE Points擁先天優勢

不過LINE Points負責人,LINE廣告事業部總監李儒婷也這麼說:「講實話,LINE Points沒有EC(指LINE購物)、沒有LINE Pay,我們也沒辦法這麼成功。所以剛好其實三個服務互相搭在一起,大家都有自己長處,例如點數消費者很喜歡,但點數怎麼拿到?Pay可以跟我們做這件事情;但是你拿到之後要花哪裡去?EC就是很大一個地方可以去消耗點數,剛好三個合在一起相輔相成。」

然而談到相輔相成這件事,比LINE Points誕生時間更早的點數平台有很多,同時擁有支付、電商和點數這三大元素的企業或集團也不算少見,為什麼偏偏就是LINE所撞擊出來的化學效應似乎速度更快,成績也更顯著?

對此,李儒婷認為關鍵在於LINE的購物、支付和點數,這三大服務都存在於同一個APP之中,因此從「發點」、「累點」到「點數折抵」,所有服務之間的串聯使用相對更直覺,也可以說LINE把消費者的使用步驟和門檻都降到最低。

3大決策助LINE Points更上層樓

此外,在發展過程中,LINE其實也做了幾項關鍵決策。首先,LINE Points的前身其實是Free Coins,在當時,一個Free coins的價值等於新台幣0.6元。然而因為使用上不夠直覺等考量,LINE後來在2016年全面更名,將遊戲規則變成消費者更容易理解的一點等價一元的LINE Points,省去消費者思考、計算點數折抵是否夠划算等麻煩。

第二,LINE Pay和中國信託合作發行聯名卡,成功達到快速擴大點數發行量的效果。連帶產生的效應是,因為消費者手中的點數量變大了,可以兌換的商品也就不再只是10元的茶葉蛋,或是35元的咖啡,而可以有更廣泛的用途。所以同一時間,LINE還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斷擴大點數折抵場景,特別又以從線上走入線下零售通路最為關鍵。

「我覺得Points很重要的一個點是不能光給人家一個點,還要告訴人家點數怎麼用,然後到底可以用在那些地方。」李儒婷表示,根據內部的統計,目前平均有6~7成的LINE Points折抵都是發生在線下。

此外,LINE Points在去年完成的另一項工作,就是和國內外幾大點數機構,包括Happy Go、UUPON、亞洲萬里通等多個夥伴,達成了跨平台點數交易的合作,用另一種途徑擴大了LINE Points的流通性。

在這些努力下,總計LINE Points去年在台灣發送出去的點數量,竟比擁有7300萬LINE用戶的日本市場還要高。而且也因為流通量和知名度大開,今年初LINE購物上線,打出全面LINE Points 5%回饋的宣傳,才顯得更有力道。

李儒婷_LINE廣告總監_2018_04_11_蔡仁譯攝-4.jpg
在LINE Points的規劃中,配合內部其他服務的發展只是一部分工作。LINE Points負責人李儒婷表示,今年他們會更專注在發展點數廣告服務。
圖/ 蔡仁譯/攝影

不再只是成本,也要貢獻營收

不過相比於過去兩年LINE Points團隊不是在忙著支援內部的不同服務,就是忙著對外一家一家洽談點數交換合作。今年開始,他們的角色和目標會變得有些不一樣,李儒婷說:「今年希望可以有營收。」

雖然去年LINE Points發出高達28億點,但這當中,多數還是來自LINE內部的服務需求。換言之,這就好像只是把左口袋的錢放到右口袋一樣,雖然LINE Points成功幫助內部其他服務創造出營運綜效,但這些成果無法被視為營收貢獻。

所以在LINE幾個新服務已陸續上線,外部點數交換也都洽談得差不多之後,LINE Points今年將會更專注在提高外部收入來源,或者更直接的說,主要是希望增加點數的廣告營收。

李儒婷表示,其實最早最早,當LINE Points還是Free Coins的時候,點數之於LINE就是一個比較像「獎勵型廣告」產品。所以部分人或許還有印象,當時大多都是在不需要產生實際消費的情況下,經由看影片、下載遊戲等方式就可以獲得點數。

後來轉變成LINE Points之後,他們其實也還在持續推出更多不同玩法,如填問券拿點數,或是達成某項任務就可以取得序號兌換點數等。另外,大家可能還記憶猶新的是,今年農曆春節LINE結合貼圖,推出發紅包抽LINE Points的活動,其實也是類似概念的不同型態應用。

鎖定廣告市場,配角變主角

只是在去年以前,這些獎勵式廣告大多也都還是以LINE本身的貼圖、遊戲、LINE TV等產品為主要的服務對象,而今年他們則是希望LINE Points的使用可以變得更開放,成為不只是LINE才能發行的點數。

LINE攜手台北捷運,首度挑戰在交通場域的大規模O2O互動。.png
去年底LINE和捷運公司合作推搭捷運開藍牙送LINE Points的活動。
圖/ LINE

當然,他們之所以敢於對廣告收入有更高期望,也是因為過去這一年多來,他們已經在市場上創造出大量流通的LINE Points,提高了消費者的認知與點數價值。否則如果把時間回推到兩年前,對廣告主而言,舉辦iPhone抽獎應該會比送LINE Points有吸引力得多。

另外還有一個改變很重要。李儒婷指出,早期LINE Points用戶的年齡層其是偏低的,但後來藉由和LINE Pay中信聯名卡的搭配,成功帶進不少上班族和中高齡使用者,這對於擴大LINE Points廣告業務打擊範圍有明顯的幫助。

從內部支援發展到對外的廣告業務,LINE Points正在嘗試著增加自己的價值,而這個總是被當成旁襯的萬年綠葉,或許也會有成為主角的一天。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