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到底哪裡來?五大網路工具立刻上手
空污到底哪裡來?五大網路工具立刻上手

前不久4月7日的中國沙塵暴污染,雲林台西PM10一度飆高至近每公尺900微克。今天4/29台灣又籠罩在一片空氣污染之中。

4月7日的空氣污染,主要是中國北方來的沙塵暴。環保署指出可能是改制爲空氣品質指標(AQI)以來最糟的記錄,24小時平均值首次達到最嚴重的「褐爆」等級。第二天可以明顯看到停在戶外的車子都是濃濃的灰塵凝結。

民眾對台灣的空氣品質關注度,跟颱風、氣象溫度已經不相上下。而且不僅必須關心傳統的空氣污染PM 2.5,PM 10也是一個會出現的項目。

台灣空氣污染的四大來源

分境外飄入、跟境內產生兩個方向。藉由客觀的數據觀測,釐清污染的來源。如果是境外飄入的,我們是無能為力。但如果是境內自己產生的,清楚原因,就能知道如何改善、有效監督。

一、中國北方境外飄入的空氣污染

最常見於秋冬開始,到春天。主要是中國冬天燃煤取暖、工廠排放、汽車等空污造成。加上冬天的東北季風從中國南下台灣,而將PM 2.5帶到台灣。

下圖(圖一)是今天2018/4/29日的中國、亞洲區空氣污染情況。很巧的,手頭也保存了一張2016年同一天4/29的空氣污染圖(圖二),極其類似。

圖一:中國、日韓、台灣 AQI 空污圖2018/4/29

圖二:2016/4/29空污圖

二、沙塵暴

4、5月時,中國北方的沙塵暴常會引起PM 10等級的空氣污染。特徵是天空會比PM 2.5更灰暗,第二日可以看到明顯的落塵在汽車等。

三、台灣海峽船隻

台灣海峽位居亞洲的船舶要道,南下、北上的船隻甚多。這些大型貨輪、郵輪、漁船、軍艦、航空母艦等,多是燃燒污染性比較高的原料,也多沒有管制排放品質。 在對流不好的日子,也會貢獻西部城市的空氣污染。

圖三:台灣週遭船舶動態2018/4/29 11:20AM

四、境內污染

台灣自己產生的空氣污染當然也是造成現在空氣品質時常不佳的原因之一,貢獻的來源有火力發電廠、六輕、工廠、汽機車排放等,禍首是誰大家爭辯不休。但是其實都是貢獻之一。

本文首圖是2016年10月28日台灣的空氣品質狀況,當日空氣最糟的地方,不用明說一般人也能猜測到污染源是哪裏。

預測、監測空氣品質自己來

基於一些奇怪的考量,原本應該是不難,客觀可以說清楚的空氣污染預測、來源、持續力。

環保署、地方政府各說各話,有時候對於境外來的污染也不敢講清楚。

跳開那些政治口水,為了自己、家人的健康,現在資料、工具很多,也很方便。 充分運用,可以輕鬆地預測到空氣的變化,跟現在的空氣品質。

一、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

還是必須給環保署一點鼓勵,就資料面、監控設備端,目前他還是提供了台灣最先進、跟精準的監控資料、跟網站。仍然是值得使用的網站。

環保署空氣品質網站的缺點是更新時間一小時,刷新率不高,另外就是麥寮六輕附近的數據時有爭議

圖四: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網址:https://taqm.epa.gov.tw/taqm/tw/

二、G0V零時空污觀測網

G0V 組織結合了環保署、中研院、民間 edimax 空氣盒子資料,自行架設的空污觀察網,介面簡潔。也有細部資料,是重要的空氣品質觀察工具。

圖五:G0V空污觀測網

網址:https://airmap.g0v.asper.tw/v5/#/map

三、民間空氣盒子空氣品質監測

中研院還有民間公益人士哈爸、訊舟科技等自行合作推出的空氣盒子觀察站計畫,從原本的全台一千台設備的目標,到現在,由於民間自費買設備,熱烈參與。這個微型觀測站的計畫,已經超過3,000個,遍布全台,甚至外島。發起的故事可見科技新報的報導

民間空氣盒子的計畫,雖然設備的精準度不如環保署的專業監測站,而且只有針對PM 2.5、溫度、溼度。 但是由於參與者已經超過3,000個,因此地域細節的資料比較深入,可以看到小範圍區域內的空氣品質。以及目前它的資料6分鐘就更新一次,讓民眾對空氣品質的動態掌握度可以大幅提高。

圖六:空氣盒子監測網

圖七:空氣盒子實際

網址:https://airbox.edimaxcloud.com/

四、AQI全球空氣品質監測

如果要看是不是境外飄入的空污,那麼全球性的AQI空氣品質網站是很好的選擇。

像今天4/29的空氣污染就可以歸屬於中國,除了中國現在的空氣情況。 下面介紹的風向網站windy.com能更加證實。

圖八:全球AQI空氣品質監測

網址:http://aqicn.org/here/hk/

五、Windy風向觀測

如果搭配G0V、或是空氣盒子空污觀測動態,通常能看到空氣從好變壞的過程是從那個方向開始。例如4/29早上的台北市,空氣都在良好的狀態,到了9點半左右,就從台北的西方,開始PM 2.5快速上升(見圖七)。

再參照圖八的風向,就可以知道,西部原本就是飄著中國來的西風,所以帶來空污。台北則是到9點半之後,風向稍微改變之後,才讓西風帶入中國的空氣污染。 附帶一提的是,Windy這個網站,不僅能看到現在的西部風向、風力,也有未來風向預測圖。資料包含PM10、二氧化硫等都能觀測。

圖八 Windy 風向觀測

善用資料、網站,大家都能是空氣品質達人

以前的日子,前一天或是出門前看氣象預報看是否需要帶傘、要穿什麼。 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時代,善用這些開放的資料、工具,能決定自己或是小孩的活動模式。

如果更有心,還可以花點錢加入空氣盒子監控站計畫。貢獻居住地的空氣品質狀態給社群以及其他民眾參考。

本文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

關鍵字: #數位工作術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