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臉免費換咖啡,台新銀、全家合推「複合店」布局支付技術
掃臉免費換咖啡,台新銀、全家合推「複合店」布局支付技術

除了把ATM放進便利商店,銀行和便利商店還能怎樣結合?台新銀行和全家便利商店今日宣布攜手打造全台首間「科技金融複合店」,一進門就有迎賓機器人Pepper向你打招呼。除了看準便利商店人潮,這個全新的金融科技實驗場域其實也是台新銀在「刷臉支付」和「刷臉提款」的布局之一。

銀行結合超商,外幣提款機、視訊櫃檯通通有

看中便利商店帶來的大量人流和廣泛客群,台新銀攜手全家,在中山北路上打造國內首間將銀行結合便利商店的複合店。這間約30坪大的複合店,一邊是全家,其中就像全家在3月推出的科技店,同樣導入電子標籤、自助結帳等技術;另一邊則是台新銀行的數位金融服務區,設有24小時不打烊的外幣提款機、零錢存款機以及「智能音箱Rose」可供業務諮詢,另外也有VTM視訊櫃檯提供自助開戶和諮詢,20分鐘就能完成開戶。

台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表示,台新銀未來三年的通路策略就是「多元布局」,而這間科技金融複合店是第一間,如果實驗成果好,考慮北中南各開一家。

之所以選擇便利商店作為複合店合作夥伴,尚瑞強表示,除了看好便利商店和民眾24小時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也可帶來大量人流以及多元客戶,「涵蓋我們銀行的整個客群」。此外,在銀行營業時間過後,複合店牆面也會持續推播廣告,讓雙方的行銷活動更容易曝光。

刷臉換咖啡,替「刷臉支付」和「刷臉提款」熱身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台新銀和全家利用亞太電信提供的人臉辨識技術,祭出「靠臉喝一杯」的行銷活動,參與民眾只要在店內「刷臉」就能到櫃檯免費換一杯咖啡,看似簡單,其實是在為之後的「刷臉支付」和「刷臉提款」熱身。

尚瑞強表示,目前刷臉支付的技術已成熟,只要主管機關一通過法規,刷臉支付服務就能上線。同樣的,他們對任何數位金融技術也都保持開放態度並進行實驗,「只要市場一有契機、法令開放,我們就全面上線。」

薛東都(右)_全家總經理_尚瑞強(左)_台新銀行總經理_2018_08_15_蔡仁譯攝-2.jpg
將生物辨識技術用於金融服務,台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左)認為,指紋和臉部辨識對用戶來說是最方便、最簡單也是最能接受的方式。
圖/ 蔡仁譯攝

同樣是生物特徵,中國信託銀行則是搶先推出指靜脈存提款服務,對此尚瑞強表示,台新銀短期內並不打算推出類似服務,因為調查後發現客戶使用率不高,且建置成本高。他認為,目前台新銀提供的無卡提款,讓用戶只用手機就能操作完成提款,已經相當方便。

「你會用你的生物特徵每天提錢嗎?」尚瑞強提出疑問,因此他認為,在導入新科技時,還是要回歸到什麼最方便、用戶臨場感受最簡單,又不覺得生物特徵被截取。他認為,以生物特徵來說,刷臉和指紋是最簡單的,同樣的,中信日前也宣布,其智能「X-ATM」的臉部辨識存提款功能正進行內部測試,預計今年底正式推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