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2020年正式商用,5G現在進展到哪了?就在下個月,中國預計將正式公布5G頻譜資源最終許可方案,並傳聞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業者已「內部」劃分好頻譜。
「2020年將至少有2個城市大規模預商用,」回歸到台灣市場,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暨技術長林國豐的一席話,讓全民對5G的幻想更近了一步。但他表示,在支出高額的頻譜競標、涵蓋建置成本時,找到5G的商業應用模式才是當務之急,否則砸下去的錢只會「有去無回」。
3GPP第一版5G技術,只針對「高速度」
若要務實地審視5G進程腳步,林國豐從大眾熟悉5G的三大面向來看——高速度、大連接,以及低延遲。
在今年6月,國際標準組織3GPP完成第一版5G技術標準,是針對「高速度」而來,但林國豐表示,真正讓5G走進終端裝置中讓大眾有感,最快要等到2019年下半年,或是2020年才能實現。
至於對IoT幫助巨大的「大連接」,以及對網路傳輸時間要求嚴格的應用,必須得具備的「低延遲」,這兩點都還沒有制定好規格。
「整個5G規格標準完整制訂好,預計要等到2019年年底,再經過ITU(國際電信聯盟)認定成為全球標準,大概是2020年下半年,」但林國豐表示,5G只是底層傳播技術,關於5G的應用,不必等到標準都完善才開跑,而是要「搶快」,在3G、4G的基礎上就要開始先想像。
「商業模式的成熟,還要更多時間去嘗試,否則錢丟下去就是打水漂,回不來的。」
5G涵蓋範圍才是投資成本關鍵,林國豐:全國都有很難
在過去台灣營運商砸下超過數千億的費用購買4G頻譜、進行行動網路建設都還未攤銷,再面對5G更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是否成為無法承受之重?林國豐點出兩點成為投資金額關鍵——頻譜競標及涵蓋範圍。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詹婷怡先前曾表示,頻譜將於今年先確定,雖然目前仍尚未公布,但林國豐認為大家現在都「比較務實」,有不理性競爭者抬價的可能性較低,而基地台怎麼佈建、5G究竟會涵蓋到什麼地方,才是真正的投資關鍵。
「我們不認為初期會有鉅額投資,因為全世界的營運商大概都承擔不起,」從全球發展來看,林國豐認為初期不會全國全面性的覆蓋,而是哪邊有需要、哪邊才去蓋。例如科技園區、工廠,需要工業物聯網及無人車此類運用的地方,會是優先投資區域。
特別是台灣,行動網路資費相當便宜,每人每月4G使用量是全球之最,更是韓國、日本兩倍以上,這個問題更該多加注意。
2020年,台灣至少兩城市5G預商用
目前5G的熱潮來自競爭的壓力——只要一個國家喊了,其他國家就怕落後;只要一間營運商喊了,其他營運商就不輸人,面對此景,林國豐又反強調「雖然5G沒那麼快,但我們絕對不能等。」
中華電信也公布了一步步的落地計畫,在今年1月已和經濟部技術處5G辦公室、工研院、資策會共同成立「台灣5G產業發展聯盟」,攜手聯發科、華碩、宏達電等40多家廠商,組成了第一支「5G國家隊」來打群架,將於明年初選定南港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為實驗場域,讓表演跟5G跨領域結合。
此外,在今年年底和諾基亞、愛立信合作,將分別建立兩個實驗網路外,並預計在2020年,台灣至少有兩個城市可以預商用,讓民眾最大規模嘗試體驗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