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要來了嗎?各國陸續展開5G頻段釋出,不過5G手機售價將比4G貴1萬元,包括晶片模組及授權金都拉高,資策會MIC分析師李建勳表示,2019年5G手機數量3490萬支,到2021年才破億支,也才會是iPhone 5G版本推出可能時機,不過AI應用反倒先成熟,2019年滲透率將超過5成。
聯想跟Moto已搶先發表5G手機,但電信商5G服務尚未起跑,分析師表示,現階段行動通訊服務尚未起跑,加上硬體售價可能比4G手機貴上1萬元,明年數量不會太多,今年預估僅420萬支,明年提高至3490萬支,占手機整體比例2.1%,到2021年才是爆發年,首度突破1.36億支,而2022年才會到3.11億支,滲透率17.3%。
隨各國如火如荼宣布5G建置,高通Qualcomm Snapdragon X50 Modem已經送樣給各手機廠,該預估是否太過保守?李建勳表示,或許未來有上調預測空間,但現在是以最可能預設去抓數字。
5G手機成本為何如此貴?李建勳表示,增加的費用包括兩部分,首先是RF(射頻)、AP(接入點)、基頻模組就比4G貴80~100美元,加上5G權利金(高通、Nokia、華為)預估20美元上下,未來還不確認還有哪些專利授權金要交,預期初期5G手機不會便宜。
5G行動通訊商轉,韓國最快
全球行動通訊服務以韓國進展最快,在2019年3月將有三家電信商一同商轉,中國也已指配頻段,中國移動拿到2.6GHz,預計2019年初採購5G手機,中國電信跟中國聯通各拿到3.5GHz,2019年上半年將做場域示範,2020年全面商業運轉,歐盟跟日本也同樣是2020年,這也是何以2021年5G手機才破億支。
李建勳表示,2019年Android手機將會搶先推5G,包括三星、LG、OPPO及Vivo等都計劃搶在2019年上半推出,而蘋果一般會落後Android手機一至兩年才跟進,所以預估最可能時間是2021年推5G iPhone。
反觀AI手機滲透率則加速演進,在2017年iPhone 8與iPhone X採用Face ID人臉辨識及將AI運用在照相技術後,加上華為也有Mate 10系列推出,使AI手機達到8060萬台,今年則在聯發科與高通、三星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NPU)後,AI手機將首度破5.38億台,滲透率35%,而到2019年則將進一步拉高至52.7%,滲透率過半,數量突破8.4億支。
而關鍵的促成因素,是聯發科與紫光展銳(先前稱展訊)推出的低價AI晶片,使得100美元的價格手機也能具備AI引擎。
高通算是最晚將NPU加入晶片中的,但受到手機客戶要求,高通年底推出的驍龍855晶片也將會有NPU晶片,外傳華碩也會是2019年高通5G手機客戶,不過華碩執行長沈振來今(28)日不願證實第六代ZenFone進度,但他也同樣看好2021年5G應用將成熟。
華碩背書,5G成熟2021年
沈振來表示,未來不管手機、電腦及IoT(物聯網)都會用到5G,但5G時代要到最成熟階段還要2年,也就是2021年,到時手機規格、記憶體及儲存都不一樣了,會是人類很大的進步。
5G+IOT就是AIoT,未來裝置端要能運算也要具傳輸力,沈振來說,通訊速度如手腳,手腳不快就無法傳輸,5G就是讓手腳變快,5G將使車子及娛樂產業都帶來很大的改變。
沈振來說,若5G傳輸速度夠快,所有終端運算都能連上雲端運算,那麼裝置端(IoT)就不需要太聰明,這會是5G對IoT最大貢獻,但邊緣運算(霧運算)也扮演特殊角色,霧運算屬於在地的運算,霧運算究竟對雲運算還是終端運算有幫助,現在還很難說,但他也建議,台灣在國家介入下,可以打造很在地化的霧運算架構,讓終端傳到雲端的資訊少一點。
沈振來直言,霧運算或許可能對雲端運算服務界的Super Seven(如Google或亞馬遜)帶來威脅,不過雲端運算業者也很積極嘗試切入霧運算,未來台灣在霧運算的機會,就要看政府或工研院要扮演什麼角色,霧運算將使終端裝置變簡單化,未來將決勝於設計與創新力,沈振來認為台灣在IoT機會很多,但關鍵將是使用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