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力銀行找「電子零件工程師」這個職缺,洋洋灑灑超過數十個需求被搜出,但未來恐將被AI機器人取代。
幫工程師解決電子零組件資料庫建立的痛點,新創團隊富比庫(FootPrintKu)推出AI機器人「Robot Ku富比庫超耐能實習生」,能24小時工作,不用加班費,不易因疲乏犯錯,要取代工程師電子設計流程中,最呆板無趣的電子零件人工輸入與管理流程。
白話的說,這家3年新創團隊,想顛覆已有50年歷史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作業流程。
AI機器人,幫你省工時
「AI搶走人類工作」這個議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富比庫這次推出取代工程師的AI機器人,難免引發關注。
開始設計產品電子電路前,開始設計富比庫共同創辦人黃以建說,內部也在討論AI取代工作這件事,但Robot Ku只是減少人力工時,並非取代人,工程師可以把省下來的時間做其他創新的事,企業關心的是,當人才流失,重新訓練人才所費的工時,才是科技業更大的夢魘。
手動輸入,高科技業設計的前置作業
全世界的電子產品在誕生前,都必須經過電子設計自動化作業流程(EDA),然而過程並非每一段都如我們想像的都很「高科技」。
一位電子電路工程師著手設計新品前,必須先經過一段冗長的電子零組件資料庫建置作業,把新品所需所有零件規格都一一輸入,而這部分竟然需要人工手動一個一個建置,隨後才能正式展開設計工作。
「輸入零件資料庫這個工作,看案量,有些設計製造大廠有專門工程師負責,團隊7~8人,有些則是工程師兼做。」黃以建說,團隊的目的是改變客戶的行為跟觀念,這些事前工作相當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不如讓工程師專心於產品開發上。
電子零件更新速度快,讓工程師必須不斷重複輸入電子零組件規格,才能進入產品設計階段。那麼這些繁瑣的工作,AI機器人要如何處理?
富比庫主管表示,新開發的FPK Studio客製化電子零件設計雲端資料庫,可自動在收到客戶上傳電子零件PDF等檔案,自動轉換零件規格書,最快24小時內完成電路板零件Footprint(PCB Footprint)、線路符號(Schematic Symbol)及3D模型(3D Model)三種設計檔案格式進入資料庫中,針對資料庫建立後的管理,也開發了一套FPK Vault 零件資料庫雲端管理服務。
長期企圖心:建立業界檔案標準
目前線路圖標準及電子規格表都沒有業界共通性,EDA工具選擇也多,業者必須依照公司選用的EDA軟體工具,人工輸入零件規格表,所以,富比庫更大的企圖心,是想讓發展50年的EDA流程,能有一套業界通用的電子零件標準格式「.FPK」。
為此富比庫建立EDA Library自動建置與驗證引擎,若越來越多客戶願意採用,未來當連接器或半導體晶片業者開發新零件時,能自動產生FPK標準檔案,直接上傳到系統設計大廠手中,達「無人化輸入」理想境界。
矽谷最大電子設計公司當靠山
富比庫想用3歲的娃娃年紀,顛覆50年電子業傳統作法程序,新創團隊不只是有野心而已。2015年才成立,富比庫初期資本額1000萬元,現在已經發展到1.2億元規模,更意外的是,這個新創團隊並非來自矽谷,更非台北,而是位於高雄軟體園區,目前團隊人力130人,預計到年底會擴張到150人規模。
而富比庫的創辦人包括黃以建、吳忠洋、陳怡婷,黃以建也是矽谷最大3C電子設計公司PalPilot創辦人,而用了富比庫的服務,黃以建說,PalPilot一年省下至少千萬元的人力成本在輸入作業上。
陳怡婷說話快速俐落,擔任技術長,率領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初始11人團隊,一路擴張到現在百人規模,目前富比庫平均團隊平均年紀不到30歲,選擇先在台灣開始推展業務。
PalPilot目前的客戶含括矽谷巨頭如英特爾或思科,主要替這些大廠做產品量產前零組件及電子線路圖的設計,這家純設計公司年營業額上看1億美元,轉投資亞洲營收也上看1億美元,集團每年經手的新品不計其數,也因此發現設計流程中,工程師的痛點。
3年多年,黃以建造訪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時,遇到陳怡婷的研發團隊,談起技術可望解決工程師的難題,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合作創業成立富比庫,英文Footprintku,其中ku就是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