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資料中心業務連兩季成長70%,但Google與華為成為兩大隱患
NVIDIA資料中心業務連兩季成長70%,但Google與華為成為兩大隱患

NVIDIA針對超大規模資料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需求,推出AI推論平台NVIDIA TensorRT。

攻資料中心市占,推新GPU Tesla T4

NVIDIA指出,資料中心每天需要處理數十億的語音搜尋、翻譯、圖像、影像、推薦服務以及社群媒體互動等,上述的每一個應用皆需透過伺服器內部不同類型的神經網路來處理。為了優化資料中心的最大吞吐量以及伺服器使用率,NVIDIA TensorRT包含即時推論軟體以及Tesla T4 GPU,其處理搜尋結果的速度較單獨使用CPU快40倍。

而Microsoft與Google等資料中心服務商與Dell與HPE等資料中心伺服器廠商也都將導入。NVIDIA還預估AI推論產業將於未來五年內成長至200億美元。

NVIDIA正努力在資料中心開疆闢土,全球資料中心大多採用NVIDIA GPU,而資料中心業務雖然營收總額還不到遊戲業務的一半,卻是NVIDIA各部門中成長最快的,同時也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

資料中心是營收成長火車頭,連兩季YoY成長至少70%

根據NVIDIA2018年第二季財報,NVIDIA第2季營收為31.23億美元,其中遊戲業務第2季營收為18億美元,YoY增加52%。資料中心業務營收則是來到7.6億美元,YoY增長高達83%。而在第一季資料中心營收7.01億美元,YoY成長也高達71%,可說是NVIDIA的營收成長火車頭。

短期內,NVIDIA仍能穩坐資料中心寶座,競爭對手AMD與Intel目前與NVIDIA還有明顯差距。

AMD甫推出7奈米Radeon GPU,雖然比Nvidia的7奈米產品提前半年至一年推出,製程上領先,但在下游應用端要取代NVIDIA並非易事,而Intel的資料中心GPU產品也才剛起步。

短期內,NVIDIA資料中心業務保持成長火車頭沒有大太問題,但若把時間拉長到3-5年以上,則NVIDIA隱患浮現。因為全球前七大資料中心其實都正在研發自家晶片。

垂直整合,全球前七大資料中心都有「異心」

以三大雲端廠商的Google、Microsoft與Amazon的資料中心來說,目前都採用NVIDIA GPU,但也都有「異心」,各自研發「非」GPU晶片,彼此保持競爭又合作的詭譎關係。而且對這些雲端大廠來說,自研晶片不會僅是嘗試,而是一種趨勢,「垂直整合態勢」明顯,半導體晶片將從一般通用走向「Domain Specific(特定領域)」用途,IC設計不做標準化產品,而是跟著應用需求做產品。而這也是為什麼這些科技大廠開始自行研發晶片的主因。

黃仁勳與Google的口水戰

其中又以Google的態度最為明顯,2016首次亮相的ASIC晶片Cloud TPU,供雲端運算的機器學習訓練和推論使用,短短兩年已經演進到第三代,而且在2017年Google還透過論文《In-Datacenter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Tensor Processing Unit》發表、大肆宣傳,更有趣的是,論文中還拿出NVIDIA多年前舊產品Tesla K80 GPU和最新TPU的效能做比較,結果顯示TPU的速度快Tesla K80 GPU15至30倍,此舉引發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不滿,特地跳出來反駁。

今年Google則延伸至終端,推出Edge TPU,供邊緣運算的推論使用。雖然目前仍為Google自家用途為大宗,但Google也在測試對外販售以「變現」的可能性(如Google在2018年2月公佈開放開發者使用,Cloud TPU服務以秒計費,每小時收費6.5美元),什麼時候完全對企業開放收費,業界都在關注。

而Microsoft Azure則和Intel合作,在深度學習雲端平台Project Brainwave服務中也提供以Intel FPGA為基礎架構的硬體加速服務。Amazon則也找上全球最大FPGA晶片商賽靈思(Xillinx),在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中使用Virtex UltraScale+系列晶片。

中美貿易戰下,若微軟中國當真採用華為晶片,代表什麼?

另一個隱憂,則是中國的華為。不過華為和Google的威脅不同,華為繼寒武紀IP麒麟980晶片,成為全球焦點後,近日美國媒體《The information》指出,微軟和華為正商談,讓微軟中國數據中心採用華為AI晶片。

先不論消息是否屬實,這若是純商業面的消息到還好,但若牽涉到政策面,那可就嚴重了。

美國禁止政府機構及與官方合作單位採用華為與中興相關設備與產品,那有無可能中國也以此反制,外資大廠在中國地區的資料中心業務,要採用中國AI晶片,如同蘋果iCloud在中國必須由中國廠商營運。由於中美貿易戰火持續,此時傳出此消息,不能不往政策面方向思索。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來助力,初咖啡打造像家一樣的咖啡體驗空間!
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來助力,初咖啡打造像家一樣的咖啡體驗空間!

走進位於台中沙鹿四平街的「初咖啡」,芬芳滿室的咖啡香、溫暖療癒的陽光、綠意盎然的植栽,以及便捷舒適的空間體驗,不僅讓人流連忘返、更是訪客不斷回訪的關鍵。初咖啡主理人楊倩如表示:「我心中的理想咖啡廳不僅要有引人的裝潢外觀、舒適的空間規劃、便捷的WiFi服務,每一季,我們都會更換咖啡豆以滿足客戶嘗鮮的需求,此外,我們設有兩座咖啡豆烘培機器,以淺培、中培的方式處理咖啡豆,讓訪客可以品嘗最原始的咖啡風味。」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關鍵拼圖,初咖啡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完善咖啡空間體驗

初咖啡對理想的堅持,不僅自然而然的形成差異化服務優勢、吸引一群死忠消費者,挺過疫情衝擊後,初咖啡將咖啡廳二樓打造成小型體驗空間,開始提供各種咖啡課程、或者是做為舉辦小型活動的場地,為了順利擴展業務,初咖啡除進行相應的空間裝潢,更計畫更新店內的WiFi服務。
協助楊倩如一起打理初咖啡、主導WiFi設備升級工作的邱俊銘表示:「無論是咖啡、空間還是服務,我們的理念一直是:只要可以就做到最好。」以WiFi服務為例,一開始,初咖啡使用的是家用型WiFi AP,隨著裝潢的調整與訪客的增加,不僅店內空間出現WiFi連線訊號死角問題、一樓室外空間也無法連結WiFi,再加上WiFi AP的外觀與店內裝潢風格不搭,只能擺放在訪客看不到的吧檯櫃內空間,設備線材雜亂也影響連線品質,為改善這些問題,以及確保二樓空間也能夠順利連網,開始評估系列解決方案,最終決定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導入Instant On 1930系列交換器、在一樓室內安裝1台Instant On AP22、一樓戶外安裝1台Instant On AP17,以及在二樓安裝1台Instant On AP22。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邱俊銘進一步解釋會決定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既有的訊號死角與連線覆蓋率不足等問題迎刃而解,而且,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只要透過網路線就可以供電,大幅降低室內與室外拉線問題,此外,美觀的外型也與初咖啡欲打造的空間氛圍一致,有相互加分的成效;其次是合作夥伴 – 鉅晶國際 – 提供專業且貼心的諮詢與技術支援服務,例如在一開始的評估階段就針對初咖啡的室內裝潢提出最佳規畫建議,以及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施工與架設工作,安裝上線後,鉅晶國際的團隊也總是在最短時間內提供相應的支援;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系統設備高度整合且易於管理,完全符合初咖啡的管理需求。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p,無論在哪都可以輕鬆掌握各個網路設備的即時運行狀況,甚至是從中找出異常事件、防範於未然。」邱俊銘面帶微笑地說,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後,初咖啡又往理想–讓訪客可以像在家一樣的悠閒品嘗咖啡、渡過美好時光–邁進一步,是咖啡廳營運的最佳幫手。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為未來做最佳準備,初咖啡以別具一格的咖啡體驗持續擴展業務版圖

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除有助於初咖啡解決當務之急:連網與管理問題,更為未來的商業擴展做好最佳準備,例如可以因應業務需求輕鬆設定、擴展WiFi 服務,以內建的安全性閘道和防火牆將業務與訪客流量分開,以及透過(遠端)監管的方式即早發現異常連線行為以降低惡意攻擊、將危害降低到最低,提供訪客安全無虞的WiFi連線體驗等。
「我們想提供給客戶最好的體驗,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除可提供訪客提供高品質的連網服務,還可以進一步落實安全防護,這是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邱俊銘面帶微笑地解釋,初咖啡除提供咖啡、餐飲服務,販售自家烘培的咖啡商品,以及開設與咖啡相關的課程與活動,亦不排除開設二店甚至是三店,在這樣的前提下,功能強大且可輕鬆管理的WiFi服務顯得尤其重要,不僅能完善空間服務體驗,也讓團隊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衝刺咖啡等核心業務。
「我們十分滿意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帶來的絕佳使用體驗,除會視需求擴展使用,也會不藏私地介紹給同業。」關於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未來規劃,邱俊銘如是說道。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