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Google免費課!Google Skills零基礎學AI、數據分析,還可領專業證書,怎麼報名?課程怎麼選?
影片|Google免費課!Google Skills零基礎學AI、數據分析,還可領專業證書,怎麼報名?課程怎麼選?

Google近期推出全新的整合式學習平台「Google Skills」,匯集了來自 Google Cloud 、Google DeepMind、Grow with Google以及 Google for Education總共近 3,000 門課程、實驗室與專業證照,為全球工作者建立 AI 與其他關鍵技術一站式平台,幫助學員系統性地填補當前逐漸擴大的AI技能差距。

#0 Google Skills 平台課程
圖/ Google Skills

入門到進階通通有!還有10分鐘快學AI實用技巧

不論是剛入門的學生、尋求知識驗證的資深開發者,或是嘗試將 AI 應用於業務的企業領導者,Google Skills 皆提供量身打造的學習路徑。

使用者可以從 Grow with Google 的入門級 Google AI Essentials 課程開始,逐步進階至 Google Cloud 的專業認證,或是鑽研 Google DeepMind 的 AI Research Foundations 課程理解更多大型語言模型的先進理論與應用。

此外,針對企業領導者,平台亦提供 Future-Proof Your AI Learning Strategy 等專門課程,協助大型政府及商業機構制定組織級的 AI 導入策略。

對於時間有限的學習者,平台也設計了僅需 10 分鐘的 AI Boost Bites 內容,讓技能提升更具彈性。

課程特色:實驗室實戰演練、遊戲化學習體驗

Google Skills 的一大亮點在於實戰操作體驗與遊戲化學習體驗。

平台特別設置了 AI 驅動的實驗室,讓學員能夠透過Gemini 程式碼輔助(Gemini Code Assist)直接進行程式編碼聯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學員通過考核後,可獲得入門證書和專業認證等業界認可的資歷證明。

另外,課程也結合遊戲化學習體驗,學員可透過完成特定實作挑戰或課程系列,獲得具實戰價值的技能徽章和成就獎勵,並設計了連續學習追蹤(Streaks)功能,鼓勵使用者養成規律的學習習慣。針對企業客戶,平台提供排行榜功能,用於激發團隊成員之間的良性競爭,提高組織內部的學習氛圍。

這些遊戲化成果還能分享至 LinkedIn 等社群,將個人的學習動力直接轉化為具有外部認可的職涯資歷。

怎麼開始上課?

Step 1〉前往Google Skills官方網站:https://www.skills.google/?locale=zh點選註冊按鈕,可使用既有的Google 帳戶直接登入
Step 2〉點選個人學習儀表板左側的「目錄」,瀏覽並挑選想要課程類型,例如AI Boost Bites、Cloud等
Step 3〉點選有興趣的課程或路徑,並按下開始學習,觀看課程影片與閱讀教材
Step 4〉參與實作實驗室,完成課程指定的實戰練習
Step 5〉獲得技能徽章/證書,根據所選課程完成專業認證考試

Google Skills 平台訂閱方案比一比

Google Skills 平台提供四種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和專業人士的需求:

Google Skills 平台課程
圖/ 數位時代製圖

啟動者方案 (Starter) — 免費

  • **每月可領取 35 點免費積分 **
  • 可使用有限的實作實驗室
  • 可賺取各級別的技能徽章
  • 課程包括來自 Google 旗下各部門Google Cloud、Google DeepMind、Google for Education、Google Marketing 等資源

企業專業方案 (Pro) — 每月訂閱制

  • 每月29美元(約新台幣888元)
  • 解鎖無限次使用從初階到進階的實作實驗室、課程以及精選學習路徑
  • 存取數千門課程和實驗室
  • 課程包括來自 Google 旗下各部門Google Cloud、Google DeepMind、Google for Education、Google Marketing 等資源
  • 新訂閱者可享有 7 天試用期

開發者進階方案 (Developer Premium) — 年度訂閱制

  • 費用在結帳時計算
  • 年度訂閱包含每月 Google Skills 訂閱的所有權益
  • 年度進階訂閱,可解鎖額外的1,500 美元開發者福利
  • 可獲得500美元Google Cloud積分、3個月 Google AI Pro 服務,以及與 Cloud 專家諮詢的機會

職業證書方案 (Career Certificates) — 獨立訂閱制

  • 提供每月49美元(約新台幣1500元)或每年349美元(約新台幣10685元)
  • 專為職涯設計,學習雇主正在尋找的高薪領域技能
  • 包含領域特定的 AI 技能訓練
  • 課程經美國頂尖雇主驗證,已培訓超過100萬名畢業生
  • 此方案不包含在其他三個方案的內容範圍內,需獨立訂閱

我適合哪種課程?4大課程類別一次看

Google Skills 平台左側選單「收藏」中,分為AI Boost Bites、專業證書(Career Certificates)、雲端(Cloud)和DeepMind共4大課程,學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挑選適合的類別:

AI Boost Bites〉快速掌握 AI 工具實用小技巧

AI Boost Bites課程每集通常在 10 分鐘以內,Google 專家示範如何運用 Gemini、NotebookLM 等 AI 工具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例如簡報製作、心智圖應用、管理Gmail收件匣等,也提供實際操作練習,適合所有專業人士,特別是忙碌的上班族。

點我看詳細課程

專業證書〉長期系統性學習新技能與轉職

由Google 專家設計的專業證書課程(需獨立訂閱),已獲頂尖美國雇主驗證,涵蓋資料分析、網路安全、專案管理、Python程式碼、數位行銷等多種領域。

適合轉職、進入新領域的學習者,學習時間通常約 6 個月,每堂課完課時間從6小時至31小時皆有,目標是培養立即就業的專業技能,完成後可獲得業界認可的Google數位證書。

點我看詳細課程

雲端〉成為相關技術專家並獲得認證

為中高階學習課程,內容專注於 Google Cloud 平台的所有技術面向,包括建構、部署和管理解決方案的實戰操作,像是認識AI代理(AI Agents)、學習微調Gemini提升模型品質等,適合開發者、IT人員、雲端架構師,或是使用Google Cloud 服務的技術團隊。

點我看詳細課程

DeepMind〉鑽研 AI 模型的原理和研究

為高階理論研究課程,著重於大型語言模型(LLMs)、機器學習(ML)的底層原理和進階應用,部分課程整合了 Google DeepMind 的高階知識,例如 AI Research Foundations 課程。適合AI 研究人員、進階開發者,以及想要深入了解AI 核心科技的技術專家

點我看詳細課程

進階學習:專為從業者設計,6大領域學習路徑

除了上述4大課程類別自行挑選,Google也提供安排6種深度學習路徑,以特定職業區分的專屬進階課程,包括AI/ML、數據、開發工具、基礎建設、生產力與網路安全,同樣涵蓋了Cloud、DeepMind、AI Boost Bites等內容組合,一步步學習專業知識、累積技能徽章等,最終獲取證書,適合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專業人員等。

#2 Google Skills 平台課程
圖/ Google Skills

延伸閱讀:Google雲端開放60+堂免費線上課!教你Vertex AI、如何用Gemini開發AI應用程式,完成還能拿獎勵
實測|Google AI Studio有感升級! 新手友善VibeCoding神器,如何一鍵部署到雲端?

資料來源:Google Skills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