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二手電商Mercari於10月23日正式上線「Mercari Global app」,並選擇台灣作為海外首發市場。該app為原先網頁版的升級,提供跨境消費者更直覺、好操作的購物介面。
「台灣是我們最重視的跨境市場。」Mercari跨境交易事業負責人石川佑指出,自去年8月Mercari先後開通台灣與香港等地市場的直營服務後,短短一年台灣會員人數就超過30萬人,且帶動整體跨境的GMV(商品交易總額)從2022年僅60億日圓,一路飆升到2025財年的近100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200億元)。
即便官方沒有透露台灣市場的佔比,但從選擇台灣作為新版app首發市場來看,顯然台灣消費者對於跨境GMV的貢獻度名列前茅。
為何台灣消費者這麼瘋Mercari?就國內最早與Mercari合作的日本代購平台比比昂觀察,收藏與文化類商品仍為這類平台的主要成長動能,其中又以公仔、二手精品、偶像周邊及遊戲卡等品類表現最為亮眼。
石川佑也指出,在跨境消費中,有約7成都是娛樂、嗜好品的交易,說明海外消費者大多衝著Mercari上齊全眾多的動漫周邊、遊戲牌卡以及偶像藏品而來。
而這樣的市場不只在台灣,也在全球持續擴張。據Mercari推估,娛樂嗜好品市場在全球規模已達17兆日圓(約新台幣3,432億元),其中有近四分之一是與日本娛樂內容有關的商品,相當於超過4兆日圓。
對比目前Mercari一年1.1兆日圓的GMV,成長空間仍大,如何盡可能奪下剩餘市場份額,吸收海外哈日族的消費動能,成為Mercari積極搶攻跨境市場的原因。
戰略一:複製蝦皮成長路徑、導入駿河屋等名店直營賣場
從這次對台首發的Mercari Global app,可看出目前Mercari在攻克跨境市場、輸出日本內容商品有兩大戰略,首先是複製蝦皮模式。
在日本每5個人就有1人會用Mercari,且平台商品數逾40億件,能擁有如此龐大的貨池,關鍵就在於平台為數眾多的個人賣家,Mercari從C2C(個人賣家對消費者)賣場起家,如今每月活躍用戶超過2,300萬人。
由於個人賣場多販售嗜好品,也就是電商常說的「長尾商品」,這類商品特性是消費者願意花更多時間瀏覽賣場。舉例來說,消費者挑選公仔娃娃的時間,通常會比買衛生紙等日常用品還來得久。
眾多的個人賣家、長尾商品,在平台造就可觀流量,不過隨之而來的硬傷也是業績的不確定性。由於個人賣家非專業賣家,賣場可能三天捕魚、兩天曬網。這時就需要專業賣家出場,為平台養出穩定、可預期的交易額。
如同蝦皮購物也從個人賣場導流,養出賺錢的蝦皮商城。Mercari也在2025財年年報中提到,未來將以導入更多B2C專業賣家,來提供平台更有吸引力且穩定的貨源,並希望「藉由B2C賣家引領跨境市場的成長。」
在此次新app中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消費者除了一般個人賣場,也能透過篩選模式,找到像是駿河屋、MANDARAKE等日本知名動漫遊戲周邊商店,在Mercari上所直營的賣場。
戰略二:推自建物流解決方案,攜統一超合作串起跨境購物最後一哩
再者Mercari也藉由本次新app上線,同時對台推出「Mercari Global Shipping」的物流解決方案。石川佑解釋,該物流服務針對台灣市場設計更有效且優惠的運輸方案,消費者也能透過app即時追蹤商品配送狀況。
該服務具體運作方式為商品在日本境內會透過Mercari 直營的物流集運、配送,進到台灣境內則由當地合作的物流夥伴接手運送。另外,針對有問題的瑕疵商品,Mercari 也在台設立據點回收換貨。
去年Mercari 宣布與統一超商攜手合作,推出超取服務,石川佑也指出,未來與統一超商的合作不僅限於物流端,可能連行銷活動都會與其合作推廣。
展望未來,石川佑預告Mercari 將於2026年1月上旬,於Mercari Global app陸續推出預售、競標、官方認證徽章等功能,並由 Mercari 官方對所有出貨商品提供檢品服務,針對高額商品(二手精品)也將導入專業鑑定機制,同時目標在三年內拓展App服務至50個國家。
「未來我們會大力拓展如同台灣、香港,對日本次文化商品有高度興趣的國家市場。」石川佑說道。
責任編輯: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