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於是特斯拉來到了中國,本周正式與上海市規畫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簽訂土地合約,拿出9.73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43.8億元)取得86萬平方公尺的土地,過程僅僅花了三個月,這片廣大的土地將來會變成特斯拉在海外的第一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喊出每年生產50萬輛中國製的特斯拉電動車,這也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投資計畫。
年產50萬輛電動車,上海最大外資製造業投資計畫誕生
在中美貿易戰加劇的狀況下,中國宣布將美國進口的汽車關稅提高到40%,而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若將關稅加上運輸成本,價格遠遠高出其他進口車15%,「考慮到海洋運輸成本和其他原因,特斯拉和類似的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仍有成本差距,」再加上北京當局針對中國國產的電動車,提供建議售價(MSRP)15%以上的現金補貼,特斯拉卻無法享有這項優惠,種種因素使得特斯拉在美國的生產成本,比直接在中國生產貴上55%到60%。
「在中美貿易緊張等種種不利因素下,Model S和Model X出貨量還是有明顯成長。」特斯拉先前仍這麼信心滿滿地說,事實上,特斯拉在中國大多是消費力較高的菁英族群在購買,這對全球第二市場的銷量顯然是一個不利的徵兆,更可能會影響馬斯克要讓公司盈利的計畫。
現實所迫,在種種難以突破的困境下,特斯拉也不得不加速上海建廠的速度,這對馬斯克來說,是一個最直接卻也最困難的選擇。於是,今年(2018)七月馬斯克親自來了一趟中國,宣布將在上海臨港地區,打造一個結合研發、製造、銷售為一體的超級工廠,喊出每年可以生產50萬輛電動車。
飛越一整個太平洋來到中國,特斯拉是中國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後,第一家在中國落地的獨資車廠,預估工廠投資總額能上看 20 億美元,成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投資計畫。
砸下43.8億新台幣,三個月就取得用地
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將對中國新能源車整體產業產生重大影響,本周正式宣布與上海市規畫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完成土地合約簽訂,砸下9.73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43.8億元)取得浦東新區,一塊面積超過86萬平方公尺的土地,距離七月份馬斯克大動作宣布建廠計畫,僅僅花了三個月就取得土地。
上海浦東新區是一個臨港的地帶,現在已經是汽車、零組件的產業聚落,包括上海汽車在內的20多家汽車廠商,以及生產、物流、貿易等外資項目已經在這個地區聚集。這座工廠之所以對特斯拉如此重要,就是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每年產出50萬輛車子的產能,可以直接推動中國新能源車政策的邁進,更能在不斷成長的中國市場,實現真正的在地化。
不過最大的好處還是能避開進口關稅成本,藉由降低售價,進一步接觸到菁英階層以外的廣大客群,「這座特斯拉在美國外的第一座超級工廠,是引領我們邁向下一步的重要里程碑。」特斯拉副總裁Robin Ren在聲明中說到。建廠平均需耗時15~20個月,最快在2020 年底,中國製的特斯拉就會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