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任命「自己人」接新董事長,她管得住馬斯克嗎?
特斯拉任命「自己人」接新董事長,她管得住馬斯克嗎?

11月8日,特斯拉任命羅賓·登霍爾姆(Robyn Denholm)為新任董事長,接替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執掌董事會,馬斯克將繼續留任CEO職位。

馬斯克發佈推特說,「感謝羅賓加入團隊,我滿懷敬意。非常期待與她一起工作。」特斯拉則發表聲明:交接期間,馬斯克將作為羅賓·登霍爾姆的顧問,為她提供任何所需的支援。

馬斯克推特截圖.png
圖/ 好奇心日報

羅賓·登霍爾姆於2014年出任特斯拉獨立董事,並擔任審計委員會主席和薪酬委員會成員。她擁有雪梨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和新南威爾斯大學商業碩士學位,同時也是澳新特許會計師公會會員。

55歲的羅賓·登霍爾姆是特斯拉董事會中唯一一位擁有在其他大型汽車集團工作經驗的高管,她還曾從業於能源和網路通訊等行業。

1989 -1996年,她工作於豐田澳洲子公司,擔任財務主管等職務。從豐田跳槽後,她在資訊和技術服務公司Sun Microsystems(昇陽電腦公司)任職近10年。該公司後被甲骨文收購。

從2007年8月開始,羅賓·登霍爾姆在網路通訊設備公司Juniper Networks Inc.擔任執行副總裁、CFO和COO。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羅賓·登霍爾姆在瑞士機器人、能源和自動化技術公司ABB Ltd.任董事。2018年,該公司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14位,已連續位列該榜單23年。

今年10月1日,羅賓·登霍爾姆由澳洲最大電信公司澳洲電訊Telstra的首席營運長,轉任該公司首席財務長和戰略主管。但這份工作必須在六個月之後結束,因為她需要接替馬斯克擔任特斯拉董事長。

馬斯克之所以不得不辭去董事長職務,主要是因為今年8月初的私有化風波。馬斯克發佈了一則「考慮以每股420美元將特斯拉私有化」的貼文,造成了市場動盪,且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質詢。僅僅17天後,馬斯克就宣佈私有化計畫終止。

馬斯克頻頻以言論攪擾上市公司股價的做法,令股東懷疑他是否還適合領導特斯拉。馬斯克因此事而被SEC要求在45天內,辭去董事長職務。此外,SEC還要求特斯拉組建新的獨立董事委員會,控制和監督馬斯克的言行等等。9月末,馬斯克和SEC達成和解,承諾此後三年不再擔任特斯拉董事長,並繳納2000萬美元罰款。

彭博社評論提到,在馬斯克即將卸任董事長職位時,投資者和分析師希望特斯拉能夠從外部新招一位真正獨立的董事長,而且這個人得是個從來沒和馬斯克在一起工作過的人,他需要在未來全面監督馬斯克的行為。但特斯拉卻沒有讓外人插手,而是從原本的董事會中提拔了一個「自己人」上來。

而且,特斯拉的9人董事會依舊主要由忠於馬斯克的人構成。8位現任非執行董事中,有5位與馬斯克有生意或私人關係,其中包括馬斯克的兄弟Kimbal。目前數千名小股東一共持有特斯拉16%的股票,而馬斯克擁有的股票和期權數量相當於特斯拉總股本的22%。

卸任董事長更像是馬斯克「自罰三杯」。不過,羅賓·登霍爾姆未來是不是真的能「管住」馬斯克,這點令人懷疑。

Baird分析師Ben Kallo表示:「我至少可以想到10位適合擔任董事長的外部人士。我們都想要一個超級明星,比如勞倫斯·艾利森(Larry Ellison)或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儘管這在理論上聽起來不錯,但實際上,特斯拉現在的這個選擇可能是一個更明智、更慎重的決定。」

「她在董事會中一直發出理性的聲音,幫助伊隆平衡了所有願意隨他一起工作的人。但她能管住伊隆嗎?我不確定,也不確定是否有別的人能管住他。也許他的兄弟能管住他,但我想如果真是他的兄弟當董事會,那可能會把每個人都氣死吧。」

喬治城大學金融學教授、公司治理專家羅翰·威廉姆森(Rohan Williamson)表示,這份工作的要求很高。登霍爾姆將不得不緩和馬斯克的一些「個性」,同時為一家尚未建立可持續盈利能力的公司提振財務。

今年7-9月,特斯拉取得68.24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128.6%,環比增長70.51%。它一共交付超過7萬輛新車,其中5.6萬輛為Model 3,環比激增211%。受益於Model 3產量提振,特斯拉單季取得4.17億美元營業利潤,近兩年半來首次季度盈利。特斯拉在財報開篇用了「真正具有歷史性意義(truly historic)」來形容這一季度。

特斯拉最近的一個麻煩是,在公佈Model 3產量後不久,美國司法部旗下的聯邦調查局(FBI)就開始調查特斯拉是否虛報了Model 3轎車產量資訊。特斯拉稱已收到司法部要求,並提供了公司生產Model 3的指導檔。

本文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