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蘋果(Apple)公布了第三季財報,雖然營收、淨利都比起去年成長,不過iPhone整體銷量普普,靠著高單價的iPhone,才得以拉抬整體營收數字,甚至財務長梅斯特里(Luca Maestri)透露,未來將不再於財報中揭露iPhone、iPad、Mac等產品具體銷售數量。
新款iPhone的需求不如預期,也連帶影響到產業鏈合作夥伴,傳出富士康(Foxconn)明年將削減29億美元成本,這對iPhone的需求來說,並非一個好的訊號。
傳削減29億美元成本支出,富士康:定期審視客戶需求
《彭博社》在報導中指出,一份富士康內部工作備忘錄揭露,預計明年將削減29億美元(約新台幣899億元)成本支出,還提到「明年將會是公司困難,且競爭的一年。」
富士康上週公布了第三季財報,248.8億新台幣的淨利潤,跟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8.3%,不過表現仍低於分析師預估的282.6億新台幣。
內部備忘錄還指出,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也計劃削減30億元人民幣開支,且鴻海集團也會重新審視年薪超過15萬美元的主管。近年鴻海引進大量生產機器人,積極從製造業轉型成智慧製造產業,更傳出鴻海計劃裁掉10%非技術人力,對於生產線上的員工恐將構成威脅。
針對削減29億美元成本支出的消息,富士康透過聲明表示:「鴻海集團的經營策略是定期對集團全球各地的運營狀況進行檢視,以確保能夠更符合集團運營、客戶需求以及關鍵技術研發等領域,並契合集團業務發展需求。」強調所有的營運檢視,都是為了在明年能達到客戶以及集團全球業務的需求。
iPhone需求降溫,蘋果供應鏈紛紛受影響
iPhone需求降溫正是富士康削減成本,以及鴻海業績不如預期的主因,受到影響的也不只有富士康。前幾週,供應Face ID中的3D感測技術零件製造商Lumentum,才宣布下修下一季的營收預期,以Lumentum來說,公司有30%的營收都來自蘋果。
此外,射頻元件大廠Qorvo、供應顯示器的Japan Display,也都在聖誕假期前,被蘋果縮減訂單數量,讓這幾家主要的零組件供應商,面臨產能閒置的壓力。這或許也正是蘋果財務長梅斯特里(Luca Maestri),宣布未來不再公布iPhone、iPad、Mac等產品具體銷售數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