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導航機器人有錢途,醫療大廠砸500億買一個未來
03

手術導航機器人有錢途,醫療大廠砸500億買一個未來

美敦力(Medtronic)以16.4億美元(約新台幣505億)價格收購以色列脊椎手術導航機器人公司Mazor Robotics,甚至直言:「過去兩年裡,我們已經很清楚知道,這樣的技術就是未來。」
2018.11.30 | 機器人

論創業難度,選擇打造手術導航機器人,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從醫療機材認證、導航精準度、到有能力通過許可人體試驗,每一項都有門檻,但也正因如此,全球有技術實力的公司,都開始受到大廠的銀彈青睞,獲得併購與被投資機會。

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指出,全球手術導航系統產值從2016年的6.62億美元,至2021年將超過9億美元。

今年九月,醫療器材大廠美敦力(Medtronic)以16.4億美元(約新台幣505億)價格收購以色列脊椎手術導航機器人公司Mazor Robotics。美敦力高層甚至直言:「過去兩年裡,我們已經很清楚知道,這樣的技術就是未來。」則再次證明,手術導航的應用、商機已經加速往前邁進。

另外,位於德國的Scopis公司,則是讓醫師戴上微軟HoloLens,系統會在患者身上顯示手術螺絲釘的正確安裝位置,號稱可即時顯示角度供醫師參考,並且能以手術快速叫出脊椎圖。

在中國也有如新博醫療與術康醫療等公司,端出骨科、口腔和神經外科的手術導航機器人,後者預計在2019年陸續將產品上市,「更號稱骨科機器人會很有競爭力,價格只有同業的十分之一。」

2014年全球手術導航應用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ITIS


根據台灣金屬中心(ITIS)分析,手術導航系統對於醫師的視覺範圍、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傷口和併發症等有幫助。儘管2014年資料顯示,運用在腦部相關手術的導航機器人仍是少數,但可預期的是,2018年開始會有所不同。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戴世煌表示,成大醫院有兩套導航系統,可運用於腦部腫瘤、血管瘤與功能性手術,此外,對於整形外科顏面骨重建也有所幫助。他指出,從技術面討論,最重要的是如何將病人的腦部影像與實際腦部結構,達成完美的連結配合,這方面需要穩定的導航手臂與影像軟體結合。

但他也強調,成熟的手術導航系統,差異仍在精準度。從醫師觀點來看,台廠搶機會,不只得要拼時間,還得在難度較高的治療領域裡,建立自己的「技術障礙」。

影像故事|人體試驗全紀錄!台灣首例腦部導航手術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