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文字是有魔力的,但對現在年輕人,文字的魔力變小了。」《海造的風機》計畫主持人,同時也是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說,而她看好的是「VR+新聞」。
台灣首支3DVR互動式新聞《海造的風機》,由台大新聞所與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共同發起,今(7)日於台北華山文化創意園區開展,科技部長陳良基與HTC VR新科技部門副總經理鮑永哲也到場站台。呼籲更多資源、人才可以投入到VR結合新聞的創作中。
VR新聞是什麼?
VR新聞跟一般新聞不同的地方在哪?其中最關鍵的是敘事角度的不同。一般新聞是第三人稱,但當你戴上VR頭戴裝置,就進入到第一人稱的視角,成新聞事件裡的一員。
你可以一邊開著漁船,一邊聽船長跟你抱怨,離岸風機打樁的噪音嚇走了魚群;也能潛到海中,看到身旁的白海豚因為噪音的關係而迷失方向。
「讓人不是置身事外地看新聞,而是看新聞的人也是新聞事件的一份子,所以新聞事件的好跟壞,我也有一份責任的感覺,」陳良基說,「當觀看的人沈浸到新聞情境去,對議題的關心度和判斷力,都是不一樣的。」
HTC免費提供硬體,還是耗資超過百萬
《海造的風機》共三個關卡,總時長12分鐘,製作團隊約24人,其中包含台大新聞所、資工系等學生,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林照真說,在東拼西湊與「很省」的情況下,《海造的風機》耗資約100多萬元,其中還不包括VR硬體設備,這部分由HTC全部無償提供。
針對成本問題,鮑永哲表示,技術門檻正在下降,硬體設備成本也會越來越低,大家對VR內容的需求越高,成本就會下降得越快,好用的開發工具也會出現,讓更多人加入內容產製的行列。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技術和人才基本上是到位的,但資金是相對稀少的一塊,不過林照真表示,《海造的風機》目的是當業界新科技採用的先行者,「我們想嘗試,是不是可以創造一種獲利模式,做品質很好的新聞,讓大家真的打從心裡尊敬新聞,體會到新聞的專業,如果將來(業者)可以收費的話,我們就能有更多資源可以發展下去。」
她呼籲,不要因為媒體市場小、經費少了,就忽略了新科技的應用。「這絕對不是要大家什麼都會,」林照真強調,新型態新聞製作的人才組成會越來越豐富,需要更多工程人員、視覺設計等專業,以《海造的風機》為例,大量的動畫,就仰賴擁有電腦成像(CGI)設計專業的外包廠商操刀。
不過,傳統新聞人也別擔心,儘管敘事角度、腳本設計與傳統報導不同,但在議題設定、採訪和文字能力等專業,還是VR新聞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