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從10億降到1000萬美元!馬斯克的地底高速隧道完工亮相
成本從10億降到1000萬美元!馬斯克的地底高速隧道完工亮相

剩下不到兩週就要迎接新的一年,2018年對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來說是相當煎熬的一年,在8月時拋出要讓特斯拉下市的消息,隨後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介入調查,不得不辭去董事長一職,更不用提公開呼大麻、與媒體對嗆等負面新聞。

我們常說「隧道盡頭總會有曙光」,馬斯克真的迎來那道曙光了。2016年為了解決洛杉磯嚴重的塞車問題,馬斯克提出打造高速地底隧道的想法,本週公開展示第一條完工的隧道,一輛特斯拉Model X在地底隧道呼嘯而過,塞車的惡夢也將如同馬斯克的處境,將迎來曙光了嗎?

高速隧道完工,成本從10億降到一千萬

兩年前馬斯克有一次在洛杉磯開車時碰上大塞車,極度惡劣的交通狀況搞得馬斯克抓狂又崩潰,於是他在2016年成立「The Boring Company (鑽洞公司)」,目標是挖一條高速地底隧道,來解決城市塞車問題。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The Boring Company只占據他2%~3%的精力,也因為挖隧道的構想乍聽之下太瘋狂,當時很多人都不覺得這項構想能付諸實現。緊接著2017年10月馬斯克在Twitter上分享了一張隧道施工的照片,宣布第一台盾構機已完成首段隧道工程,一年過去了,這條隧道在本週正式完工亮相。

The Boring Company
2016年為了解決洛杉磯嚴重的塞車問題,馬斯克提出打造高速地底隧道的想法,本周公開展示第一條完工的隧道。

「我認為這是史詩般的工程,」馬斯克這麼描述,其實本來這條總長1.83公里的隧道,當初預估的建造成本是10億美元(約307.6億新台幣),馬斯克表示因為施工器具的改良,加上廢土被製作成磚塊販售,讓施工成本降到1千萬美元(約3億7,600萬新台幣)就搞定。

這條隧道位於加州霍桑(Hawthorne)的SpaceX總部,根據現場展示,在特斯拉Model X的兩個前輪裝上一套導向輪,輪子會卡在隧道邊緣,讓車輛化身為一台有軌道的高速列車,最快可以用時速240公里前進,不過在展示會現場,時速最快只開到80公里。

The Boring Company
在特斯拉Model X的兩個前輪裝上一套導向輪,輪子會卡在隧道邊緣,讓車輛化身為一台有軌道的高速列車。

由於前方的導向輪是可以開合的齒輪設計,抵達路面後可以快速的轉變成公路行駛狀態,定位輪的功用除了讓車輛快速前進,也能防止車輛撞擊隧道的側面牆壁「如果駕駛員昏倒或發瘋,導向輪可以確保車子行進保持正常。」馬斯克表示這套系統適用於任何自動駕駛車,並不只限特斯拉,「這就像是科幻小說中,在城市內遠距離傳送一樣」、「是痛苦交通的真實解決方案。」

設計跟當初說的不一樣,搭起來仍很粗糙

相較於馬斯克另一家專攻太空領域的公司Space X擁有許多股東,Boring Company九成股份都由馬斯克一人掌握。就在馬斯克開心展示成果之際,卻傳出Boring Company將另一家公司Space X的資金跟部分人員,挪用到隧道建造計畫中,讓許多投資者相當不滿,馬斯克表示這一切都只是誤導,沒有多做說明。

不過這次馬斯克展示的成果,跟一開始的構想並不一致。最初的構想,是要在路面上設置供汽車暫停的「托盤」,汽車停好後,托盤會下降到地底隧道,透過軌道讓車子在地底隧道間快速運輸,對此馬斯克解釋,是因為導向輪的造價比較便宜,還能套用在更多不同的車型上。

另外,2018年6月The Boring Company跟芝加哥達成合作,要建一條往返芝加哥市中心和歐海爾(O’Hare)國際機場的地下高速交通系統,這套系統當初是以特斯拉Model X為設計原型的「電動雪橇」(Electric skates),每班車最多可容納16位乘客,能以最快240公里的時速前進,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抵達機場,The Boring Company表示,這套系統可以做到每30秒一班車、一週七天每天運作20個小時,不過半年多過去了,這項計畫尚未獲得政府與監管機構批准。

Boring Company
Boring Company在2018年六月已經跟芝加哥達成合作,要建一條往返芝加哥市中心和歐海爾(O’Hare)國際機場的地下高速交通系統。

隧道亮相看似很風光,但根據《美聯社》記者親自搭乘的心得,隧道內壁仍有許多粗糙的地方,且乘坐在車子內感受相當顛簸,甚至有部分記者出現暈車狀況。馬斯克解釋,這是因為施工過程略顯倉促,地面舖設技術仍尚未完善,「目前只是原型,這也是有點粗糙的原因。」他表示,未來絕對會有如在玻璃表面上行駛般。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