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奧運棒球隊陣前易將,以黃俊中、林恩宇兩名投手,入替狀況欠佳的林岳平和莊宏亮,當然,這個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決定,並非這個專欄要來談論的。我們要談的是「黃俊中」這個人的故事,因為他和數位時代下的全球化工作轉型潮,有著生動的關聯。
**「棒球浪人」為「一件球衣」奔走
**
現年22歲的黃俊中,畢業自高雄三民高中,在他18歲那年,被美國職棒紅襪的球探看中,雖只拿到6萬美金簽約金,他就決定遠赴美國新人聯盟打球,一圓他成為大聯盟球員的夢想。
6萬美金的價碼不算高(曹錦輝是220萬美金),但為了圓夢也只得委屈一試。浮沉三個球季後,考驗來了 今年他因無法取得美國工作簽證,錯過了春季訓練和一整個小聯盟球季,由於他是球團的「小小牌」,自然沒有人為他張羅打點移民局,這使他瞬間成了一個「無球可打」的人。為了不讓自己球技生疏,他游走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棒球聯盟,尋求任何打「臨時工」的上場機會,同時也在6月接受中華隊的甄試,但卻不幸落榜。為了不讓自己無所事是,他又請膺加入中華培訓隊,到美國和荷蘭打小型國際賽,四處漂流,因此隊友們叫他「棒球浪人」,終年為穿上「一件球衣」而奔走。沒想到他在這幾場球投得異常出色,加上支援中華隊義大利熱身賽虎虎生風,最後關頭居然讓他「破門而入」,披上中華隊的正式戰袍。
黃俊中的故事讓不少球迷感動,但我們寧願不把他的際遇看成是老套的勵志故事,而是看作一個現代工作者作「價值抉擇」的必要過程。
**「雙料生涯」為「單料主業」變色
**
你我口中的數位時代,不只是一個數位科技產品輩出的消費世界,它也是一個工作場域激烈重組的就業世界。在過去,企業和組織面對競爭者或市場的變動,多半是可以預測的,因此工作者一就業,就宛如獲得了鐵飯碗(大公司動輒二、三十職、級的升遷制度,可為反映),工作日久、熟能生巧,上班目的變成只是交換得到金錢而已,工作轉而成為一種「例行的煩惱」。但沒有了生命的創意,人如何得活?自此「生命自動找出路」,他的創意轉而展現在各種「下班後的才藝」上(攝影、衝浪、釣魚……),這種「雙料生涯」現象在台灣之普遍,從社會對「選工作,就要選『錢多、事少、離家近』」這句話的瘋狂認同,可見一般。
數位時代的工作,再也沒有這般好康。全球競爭的市場裡,不僅企業和組織隨時可能消失,工作者更須承受史無前例的動盪 你隨時得學習新技能、從事新工作、換到新部門;更重要地 你必須把創意全心全意澆灌到眼前工作上,加班、週末看市場、熬夜拼提案,時間一壓縮,「雙料生涯」愈來愈不可得,而如果你只是個「例行化」工作者的話,連原先的「單料主業」都岌岌可危。
美國職棒大聯盟就是一個標準的「準數位時代職場」,全世界的好手都到此工作,大聯盟球場的觀眾席就是「市場」,而小聯盟則是新球星的「研發中心」,透過各種「投、打、守」的精密計算統計數字,球團經理人決定誰能升上大聯盟。這個全球競爭的市場裡,容不下「單只臂力好、卻對棒球沒興趣的人」,它要的:就是要以棒球為樂、把生命全部創意投注在棒球上的人。
黃俊中成為「棒球浪人」,日子過得很苦,但他還是比很多、很多人快樂千百倍。在此期待他能於奧運中表現出色,也期望更多的你能找到自己的投手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