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蘆線8+9?抱團取暖之外:捷運之亂的觀察筆記
新蘆線8+9?抱團取暖之外:捷運之亂的觀察筆記

台北捷運將達百億人次的社群操作,在年輕人社群散播創造出討論聲量;團隊希望由擬人情感操作,找出捷運族共同語言,喚起搭乘過捷運的你我記憶。

除了抱團取暖之外?

團隊在第一步的網路社群操作中,有了不錯的開始,筆者期待後續的操作。不過現今的行動世代,已非年輕族群為主要,還有網路新移民女性、孩童與長輩。

社群操作除了能夠快速創造議題聲量和散播外,應該回歸使用民眾的認同感、趣味感和正當性,是否能改變原生態體系,讓新舊族群共融的橋梁值得探討,不只是「抱團取暖」而已。

雖然在話題散播和聲量在吸引不少小編和網路世代注意力,已屬成功,但在社群操作上,筆者認為該注意以下幾點。

1. 中和新蘆線被形容為8+9風格! 口吻需更謹慎

是貼近情感還是為了聲量操作貼標?是否都能趣味地看待此活動?擬人化是不錯的方法,但若過於凸顯地區特色, 可能會變成有心人操作的利器,讓活動變調或偏離活動主軸

如中和新蘆線的操作,被網友形容為「8+9風格」,這是台灣社會對宗教文化的負面詞彙。若此活動能變成文化涵養高又適當風趣幽默,不是也能代表中和新蘆線宗教文化歷史調性嗎?

2. 萬人響應一人到場?能否實體散播

網路操作最怕的就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如何落實SOP與規格化操作是後續觀察點。

3. 網路操作不是新玩法,也非特定人士的發聲舞台

近幾年來網路世代常操盤官方和半官方的活動,但以有官方色彩的活動來看,社群操作能否跨到原有族群才是社群行銷需更需要探索,是否能讓傳統媒介的人理解這新世代的操作好相互對話,而非少數特定人士的發聲舞台。

因次除了新鮮感和媒體工具的不同外,是否為了改變原生態體系還是新舊族群共融的橋梁值得探討?社群操作不是新玩法,能否跨到原有族群才是社群行銷需要更加探索和操作的點。

4. 想說就說,有什麼不可以?

社群假新聞(帳號)氾濫,是否代表官方操作還是民間操作的議題?若帳號發言都不用官方認定,想說就說,有什麼不可以,可能導致官方失去公信力,也讓民眾分不清是重要的宣傳活動還是娛樂平台?畢竟言論真假難辨,假議題的散播力可能比真議題還要大,不可不慎,當發生危機觸理時要能快速反應,避免活動失去原有調性。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社群行銷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