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投資的「人造肉」公司轟動上市,掀全球飲食產業新革命
比爾蓋茲投資的「人造肉」公司轟動上市,掀全球飲食產業新革命
2019.05.04 | IPO

當食物上桌,眼前這塊充滿水分、焦香味的漢堡排,無論營養成分、肉汁顏色、口感都和真牛肉相差無幾,甚至吃起來也很美味。這一天真的到來了,「你的牛肉」不再是你過去吃進嘴裡的牛肉了。

這並非驚悚或科幻故事。在美國加州創辦的Beyond Meat,致力於研發植物製肉類,並陸續推出漢堡排、香腸、絞肉等產品,強調有更高單位的營養含量。2015年營收為880萬美元左右,去年已成長十倍;透過35,000個通路,銷售至15個國家。

Beyond Burger
Beyond Meat的素肉漢堡在美國有極高的知名度,甚至成為不少網紅的開箱熱門產品。
圖/ Beyond Meat

今年5月2日,Beyond Meat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掛牌上市,從每股25美元飆漲,以65.75美元作收,單日漲幅163%,寫下2019年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漲幅紀錄。

降低生產成本、能源消耗,人造肉成投資顯學

投資人看到了哪些未來,願意瘋狂買單?

首先,是牛肉生產成本越來越高。Beyond Meat常以生產一塊四分之一磅(約110公克)的漢堡排舉例,自家商品可省下約46%的能源消耗,也不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和土地飼養牛隻。

重要的是,Beyond Meat宗旨是創造「未來的蛋白質」,並非要取代肉類,而是提供一種替代選項。因此,例如他們在零售通路Kroger的擺設位置,就在各店家原本的肉品區,而不是放在素食區域裡。

從市場角度來看,人口比例或許也是他們不主打素食消費者的原因之一,因為美國仍有95%以上的人口依賴肉製品。兼具環保與市場潛力的話題性,也吸引了肉品公司Tyson foods與前麥當勞執行長Don Thompson投資。

儘管,至目前為止,Beyond Meat仍在虧損,尚未實現營利能力。但他們的收入從2015年的880萬美元,隔年增加至1,620萬美元,2019年更衝至8,790萬美元。驚人的成長能力,讓他們的股票認購極其順利,成功踏出上市第一步,公司市值也從掛牌前的15億美元增加到38億美元。

素漢堡肉入口代價:一塊185元

對消費者來說,Beyond Meat的成功,象徵了未來有機會以更便宜價格、方便通路,取得這些人造植物肉品。

Beyond Meat的招牌漢堡肉要價5.99美元(約新台幣185元)、四根香腸約9美元(約新台幣279元),雖然比牛肉售價高,但也並非特別昂貴,隨著每年大量研究支出,持續更新製程與配方,可望逐漸壓低成本。

Beyond Sausage
除了牛肉以外,豬肉、雞肉也是Beyond Meat的拿手好戲,他們認為未來發展重點在於拓展品牌知名度與通路。
圖/ Beyond Meat

他們的銷售策略,也採取盡量面向消費者的路線。包含連鎖超市Whole Foods、Kroger、Safeway都有鋪貨,目前也和不少餐廳合作,如TGI Fridays就曾經引進台灣。

根據惠譽(Fitch)研究,肉類是全球產值最大的食品類別。2017年,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產值約為2,700億美元,全球則高達1.4兆美元。

這或許也是Beyond Meat在美上市格外受矚目的原因,因為美國人真心愛吃漢堡。Beyond Meat調查,美國人平均一週吃三顆漢堡,一年下來會吃掉500億個漢堡;如果將這些牛肉都換成「素肉」,可提供23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如果,人造肉能在漢堡王國陸續獲得更多好評,前進世界的野望,就真的不遠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