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網銀成駭客眼中的肥羊!專家呼籲KYC身分認證多加一道手續
純網銀成駭客眼中的肥羊!專家呼籲KYC身分認證多加一道手續

時間回到2016年,當時第一銀行發生ATM盜領案,主嫌安德魯(Peregudovs Andrejs)透過手機就能讓銀行 ATM 吐鈔,魔術般的手法,一時之間讓台灣民眾都驚呆了。

安全機制絕對是金融服務的首要工作,這些機制如同「鎖」一般,越是安全的鎖,便利性肯定比較差、成本又高,但卻可以阻擋非法入侵者。從一銀盜領案的經驗來看,單靠網路就能讓ATM吐鈔。

在進入純網銀時代,更不能輕忽駭客與木馬程式帶來的資安威脅,刑事警察局呼籲,業者在KYC(認識你的客戶)上,必須將「數位資訊」納入驗證資料之一。

2016 年一銀 ATM 盜領案主嫌 Peregudovs Andrejs
2016 年一銀 ATM 盜領案主嫌 Peregudovs Andrejs。

駭客經濟隨著純網銀蓬勃

在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同時,駭客經濟也隨之興起。刑事警察局偵九大隊大隊長林建隆,將網路經濟犯罪分成兩大面向。

第一種是「以金融機構、客戶為目標」的犯罪,像是阻斷金融服務(DDoS)、侵入網站竊取資料、網路盜轉帳(SWIFT:竊取客戶帳號密碼)還有ATM盜領;第二種是「利用金融服務作為犯罪工具」,洗錢、詐欺(人頭帳戶、金融支付、OBU匯款等等)。

林建隆分析,網路特點是有隱匿性,加上電商發展多以營利為前提,對會員沒有太嚴格的審核機制,各類金流服務的快速便利性,成為犯罪集團最好的工具,其中信用卡、ATM繳費、超商代收付、貨到付款這四種金流服務,是詐騙集團最喜歡使用的詐騙工具。除了強化自身跟客戶的安全,避免金融服務被利用成為犯罪工具也很重要。

刑事局偵九隊:KYC要納入數位資訊

金融業者跟客戶建立關係的起始點是KYC(Know Your Custoner),KYC的意思是金融業者必須了解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才能提供合適的商品給客戶。

林建隆觀察,很多網路業者在完成開戶、建立帳號驗證後就結束KYC的工作,但後續有可能會有人頭戶、偽冒身分識別這些問題跑出來,進而產生詐欺跟洗錢的事件。事實上,以一般傳統銀行來說,在開戶的KYC上做的算很嚴謹,幾乎很少發生偽冒身分開戶的問題,但卻也可能發生用利誘或是詐騙的方式去開戶,接著再把銀行帳戶權限給犯罪集團使用的狀況。

CYBER SECURITY
林建隆認為,純網銀雖然沒有面對面的驗證,但卻多了許多像是網址、應用程式資訊、載具資訊等等的「數位資訊」。
圖/ shutterstock

純網銀跟一般銀行最大的不同,是所有KYC的作業都是用數位化完成,雖然方便,但較難確認背後是否為詐騙集團。林建隆認為,在沒有實體銀行開戶驗證的情況下,當駭客掌握客戶載具或數位資產(證件掃描檔、帳單、電子郵件等)時,純網銀業者必須思考這些KYC是不是真的還是KYC。

純網銀雖然沒有面對面的驗證,但卻多了像是網址、應用程式資訊、載具資訊等等的「數位資訊」,雖然這些不是直接的個人資料,也應該作為純網銀時代KYC的驗證資料之一。

進一步來看,若是詐騙發生,KYC可能在特定時間內,有多個帳號使用相同的驗證因子(像是手機號碼、網址、email等等),這些就能視為風險訊號,純網銀業者應該去分析這類因子彼此的關聯性,就能找出詐騙集團犯罪工具網絡,達到有效且連鎖的警告跟管理。

資安沒有絕對安全,要學習與危機共存

接著是最關鍵的交易階段,林建隆認為,可以把每個用戶跟帳戶看成是一個節點(node),節點之間會存在連結(tie),純網銀業者可以透過社會網絡分析,以及AI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把每個節點跟關聯的各項變數轉為數值計算方式,當作社會網絡分析的中心性測度中的「量(weight)」,用視覺化圖形方式,分析犯罪集團群聚以及交易流向,便能偵測出可疑用戶、詐欺金流、洗錢交易,以及不法交易流向。

Cybersecurity
安不安全都是比較出來的,危機的存在,就如同人不可能生活在無菌室中,我們都有可能被感染疾病。
圖/ shutterstock

林建隆分析,「有犯罪動機的人」、「合適的目標」、「缺乏有能力的監察者」是導致犯罪的三大因素。 邁入純網銀時代,對金融機構來說已經越來越難監測有犯罪動機的人,可以做的是強化自身的監察管理能力,讓自己不會成為「合適的目標」。

「資安沒有絕對安全,只有相對安全,」危機的存在,如同人不可能生活在無菌室中,我們都有可能被感染疾病,要學習與危機共存,林建隆認為純網銀業者只有增加犯罪成本跟時間,就能倖免成為目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