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InnoVEX新創展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討論項目即是「運動科技」。在全球擁有12個據點的以色列運動加速器HYPE也特別與教育部體育署、交大合作,創立全亞洲第一個運動加速器。
全球對於運動科技的投資也不斷提升,從2011年不到10億美元,一路成長到2019年的100億美元,雖然並不是爆炸性成長,卻是每年都穩定攀升的領域。Hype運動加速器副總裁Zvika Popper也特別在InnoVEX的論壇中,向所有人分享運動新創的趨勢與潮流。他提到了改變運動的三大趨勢: 消費者注意力短缺、新科技帶來的新體驗以及新平台的崛起。
消費者注意力短缺,「慢」運動需要改變
消費者注意力的典範轉移,也影響到了運動賽事。舉例來說,過去人們習慣於拿著啤酒、零食,齊聚在朋友家對著電視螢幕上的運動賽事吶喊。現在,更多人則是握著手機,用多螢的方式觀看運動賽事。
而注意力短缺也影響到了「慢」運動,包含棒球、網球與高爾夫等。Zvika Popper說:「棒球三小時、網球兩小時,高爾夫可能⋯⋯完全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現代人已經沒有辦法忍受過長時間的比賽內容,從各國的棒球聯盟不斷在討論縮短棒球局數就能得知一二。
因此,改變這些「慢」運動的比賽形式、比賽體驗、觀賽體驗都成了新創可以瞄準的領域。Zvika Popper認為台灣新創Golface,專注在提升高爾夫球玩家的體驗,包含用GPS掌握果嶺距離、慢動作的揮竿分析等,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新體驗:更沈浸、更酷的觀賽體驗與新玩法
VR、AR所帶來的影響,也同樣可以應用於運動賽事,這方面已經不用再多說明,需要更合適的載體內容,以及更親民的設備價格。
福斯體育與Clippers CourtVision所呈現的新技術,也許可以展示一些想像,《洛杉磯時報》將其稱為「一窺未來籃球觀賽形式的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Zvika Popper也在這個部分提到了「esport」,將其列為運動科技的元素,但是指的是更廣泛的領域,包含以科技轉變運動形式所產生的新事物,他用了虛擬騎乘軟體Zwfit作為例子。
已經有100萬註冊會員,融資超過1.2億美元的Zwift透過細緻的3D動畫重現紐約、倫敦等5大區域街景,喜愛騎車的玩家只要有最基本的訓練台與功率計,連結手機就能在室內和超過150國的夥伴同樂。
新平台,運動員的力量比隊伍大
社群平台不只讓消費者無法專心看球賽,也大大提升了運動員的影響力。「觀眾想直接跟明星運動員接觸。」Zvika Popper說。因此隨處可見明星運動員的社群影響力(追蹤人數、觸及數)遠超過母隊伍的情況。
Zvika Popper另外舉了一個運動明星極大影響力的案例「Lebron James效應」。籃球明星Lebron James在2010年轉隊到邁阿密熱火隊,讓邁阿密的餐廳經濟谷底反彈;在2014年離開後,邁阿密的餐廳經濟就馬上下降。
新創OTRO的成功,也同樣是這股趨勢的代表。2018年創立的OTRO,主打與運動明星直接互動,打造粉絲與明星間的一對一體驗,已經獲得6,400萬美元的投資。